黃海清
當前,多數幼兒園的游戲場面都非常熱鬧,超市、醫院、銀行、燒烤攤等數不勝數。孩子們在紙箱子做的取款機和貨架前,不斷重復著已經玩過許多次的游戲,眼神淡漠,看不到驚喜和專注,偽游戲狀態下的孩子有時候甚至不是玩,而是在敷衍。熱鬧只是表象,許多玩具的功能已經固定化,能讓孩子探索、發現或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很小,游戲成為追求結果的活動。如何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人,讓游戲回歸素樸,需要教師長期實踐與反思。本文指向真實的安吉游戲案例,以及在此過程中的探尋、追問與思索。
一、源于兒童的真實
與安吉游戲的邂逅源于2017年6月,筆者作為參觀者訪問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實驗幼兒園,觀摩了孩子們豐富的游戲活動。當我來到幼兒園,看到臉上掛著汗水和泥水的孩子在巨大的快速滾動的油桶上兩腳輪流熟練踩動,看到在高達幾米的繩索上自上而下滑行著的勇敢身影,看到搬著梯子爬上高坡的孩子結實的小腿和執著的眼神……孩子們臉上倔強自信的笑容一下子打動了我,那種笑容是久違了的樸素和自然。孩子們是在游戲,更是在體驗生命的樂趣。那是真正的童年,是值得成人珍視的童年。正如安吉游戲創始人程學琴所言:“童年是值得崇拜,值得敬畏,值得深深去愛。”
當我充滿期待地去捕捉孩子們游戲的瞬間時,看到了這樣的場景:
案例一:涂鴉墻
涂鴉墻設在一塊很大的場地上,不只有一面墻,還有好幾塊墻面,材質各異,木質墻、玻璃墻、磚墻等。墻面一側有水龍頭,幼兒可以隨時沖洗。
孩子們系著圍裙,拎著裝有顏料的小桶,在墻面上創作,準確地說是在涂鴉。孩子們在玻璃墻面上用厚顏料涂,因為顏料太薄會滴落下來;在木質墻面上用一半濃度的顏料涂;在磚墻上可以涂薄一些,然后一遍一遍地加涂。孩子們用不同的色彩表現著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的畫面。有的孩子不滿意自己的創作,拿起水管直接往玻璃墻上沖刷,濺起的水花淋得他們滿身都是。慢慢地,孩子們知道要拿著水管離遠一些斜著沖,彩色的顏料水繽紛落地。孩子們的思想天馬行空,沒有人教他們應該怎樣作畫,沒有刻板的臨摹,更沒有標準的范畫,他們沉浸在自己的創作中。當孩子們弄翻顏料、弄得滿身是水時,他們會自己沖洗干凈,用手抹一下臉上的水,然后開心地投入到涂鴉游戲中。他們神情專注,一遍一遍地涂著,涂得不滿意再沖掉重新來。當畫到高處的墻面時,孩子們小心地用刷子將顏料調勻,仔細地畫著。雖是涂鴉,但孩子們一點兒也不懈怠,有的孩子被畫成了花臉,彼此對視做個鬼臉后又接著涂鴉……
沒有喋喋不休提醒著的老師,沒有人教給孩子什么樣的材質應該用什么濃度的顏料涂,孩子們一遍遍的涂鴉經驗才是最真實的游戲體驗。在這里,孩子是游戲的主人,他們真真切切地領略到了其中的樂趣。此刻,來自成人的經驗對于他們來說是蒼白的,他們更愿意自己去嘗試,去探索,去獲得彌足珍貴的經歷。
二、源于冒險的喜悅
在安吉,最常見的工具是梯子、油桶和輪胎,孩子們搬著比自己體積長好幾倍的梯子到處跑。當一個小女孩有些吃力地搬著梯子上高坡時,我想幫助她,但她的眼神似乎在對我說“不”。于是,我停住了腳步。小女孩先把梯子挪上去,然后躍上小坡,擦了擦汗,欣喜地去找同伴了。在這里,梯子有時是橋梁,有時是平衡木,有時是運輸通道,還有的時候是船艙。孩子們用油桶和梯子搭建成各種障礙,有的梯子架在輪胎或油桶上,還有的梯子組合在一起架得很高。當搭建的障礙有些搖晃時,孩子們會在討論后重新搭建。搭好后,孩子們翻過障礙,從油桶上來回跳躍,爬過梯子,反復地玩,不亦樂乎。
當搭建過程出現問題時,孩子們習慣自己討論,有時候會爭執不休,討論很長時間。教師會在一旁傾聽,但很少參與討論。架在油桶上的梯子會搖晃,看得我們提心吊膽,但孩子們根本不當一回事,即使有孩子不小心掉下來,其他孩子也會立刻跑過去扶平。梯子穩當了,孩子們繼續游戲。有時候,孩子們把幾個梯子組合在一起,架得特別高,即使大班孩子爬過去也會充滿挑戰,孩子們勇敢而堅定地在高梯上攀爬、行走,絲毫不怯懦。這樣的孩子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他們用力支撐的雙臂和結實的小腿充滿力量。如果說游戲是兒童的生命,那在這一刻,孩子們的生命是被點亮了,這些光芒將照亮他們的一生。
案例二:蜘蛛俠
一個男孩子利用雙臂的力量從幾米高的吊環上滑了下來,繩索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對于成人來說都是挑戰,他們卻一點兒都不退縮。孩子們無畏的精神打動了我。當然,也有女孩子玩吊索游戲,她們開心地笑著,用驕傲的眼沖看著我們這些大驚小怪的成人。我把這種游戲稱為“蜘蛛俠”,除了需要臂力之外,還需要有一顆勇敢的心,因為孩子稍微有一瞬間的猶豫就可能會失手摔下來。我不知道孩子們最初玩該游戲時經歷了什么,但他們—定是克服了糾結、猶豫、恐瞑、怯懦,一定摔疼過、害怕過,甚至受傷過,但他們最終戰勝了自己,在冒險和探索中享受了喜悅。擁有一顆勇于冒險的心對他們將來面對的充滿挫折的人生是多么重要!
三、源于生命的回歸
在安吉,草地、磚路、土坡上,隨處可見泥土、沙子、水,這些素樸的事物是大自然最美好的饋贈。
案例三:玩泥
幼兒園設有專門的木質工作臺,臺子不是在班上,而是在大廳里。寬敞的桌子配上長長的椅子,孩子可以坐著玩,累了還可以在椅子上躺一會兒。泥巴是真正的黏土,用一個大缸盛著,孩子可以自由取放。不玩的時候,就把泥土放回缸里,用木蓋蓋好,既可以保濕,又保持了泥土的黏性。除了黏土之外,還有塑料模具、木棒、削泥刀等工具.這些工具分類放在旁邊的柜子里,柜子最上方是平臺,可以展示幼兒的作品。
孩子們認真地搓、揉、捏、敲擊、創造著,有的用模具在按壓、整形,有的用小木棒輕輕地捶打和修改作品,所有工序沒有成人的干涉和指導。不—會兒,孩子們額頭上就沁出了細細的汗珠,他們用小手抹一下接著做,神情專注、安靜甚至嚴肅。那是—種深層次白勺J陜樂體驗,不是短暫的快樂表象,是游戲過程和兒童精神世界完美和諧的交融,是生命最本質的回歸。當孩子們滿意了自己的創作后,會將做完的泥工作品放在展示臺上,作品大小、形態各異,體現了孩子們獨—無二的、杰出的創造性。
教師在哪兒呢?他們在角落里拍照,記錄孩子們的創造過程?!敖處熤皇窃凇杂^察,充分信任兒童、解放兒童,讓兒童實現自我發展。這種游戲是幼兒最喜歡、最自主,最符合幼兒天性、最體現幼兒生命本質的一項活動。我欣喜地感到,這就是我多年來追求卻未及的游戲狀態?!闭劶鞍布螒?,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華愛華如是說。
四、源于生活的課程
安吉的幼兒園,沒有固定模式的課程,因為一日生活中處處皆課程。孩子們在進行某些游戲前,會穿上合適的外套、靴子,所有工具按照分類標志擺放,孩子們按需取放。游戲結束后,孩子們會將工具整齊地收納好,物歸原處。他們很有秩序,懂得規則,這是最初的學習。
另外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孩子們的記錄,每個班都有,有關于游戲的記錄,也有生活活動的記錄。記錄工具很齊全,各種彩筆、記號筆等應有盡有。教師通過提供圖書、照片、工具等豐富的支持性環境和材料,幫助幼兒營造記錄的氛圍,喚起他們的記錄興趣,幫助他們學習觀察和記錄的方法。
孩子們的記錄大多是圖畫方式,有時加上符號和少量的文字。孩子們的圖畫很復雜,也很清晰,詳細地記錄了游戲的故事、設計圖及作品等,是游戲的一個縮影,濃縮了孩子們游戲的過程和游戲中的喜悅。
程學琴和我們分享了大量安吉游戲的圖片,也有生活記錄圖。其中有一個小、中、大班幼兒喝水記錄,不同的記錄方式和軌跡,小班的圖示簡單,中、大班逐漸復雜,有喝水的量、器具和次數。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表達的意思也更完整。幼兒在記錄過程中發展了前書寫能力,邏輯思維得以提升。程學琴說:“記錄的價值體現還在于幼兒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增長和豐富科學認識。促使幼兒從自發、自在的探索者走向自主自為的探究者。”這是偉大的一步,也是幼兒能力發展的一個跳躍階段。
游戲是延續的,暫時的游戲結束意味著下一輪新游戲的開始。因此,游戲結束后的討論環節同樣生動。孩子們討論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式、獨特新奇的玩法,教師作為伙伴安靜地傾聽。每次游戲結束后,教師都會鼓勵幼兒表達游戲過程中不同的方法和發現。孩子的記錄引發了教師的思考,他們將生活提煉成新的課程,貫穿于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這些課程源于孩子,源于孩子的生活,源于孩子和老師共同記錄的點點滴滴。
讓游戲回歸素樸,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更多的是精神意義上的。除了給孩子提供寬廣的游戲天地,教師還要學會欣賞孩子在游戲中的異想天開、不斷生成和創造的品質?!鞍延螒虻淖灾鳈噙€給幼兒,讓幼兒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戲中,獲得經驗,形成想法,表達見解,完善規劃,不斷挑戰,從而達到自身最大的潛能?!背虒W琴如是說。
在安吉,教師是守望者,他們守望著的眼神始終追隨著孩子,他們以安吉人獨特的方式關注著孩子,深深愛著孩子,愛著孩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