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青
[摘 ? ? ? ? ? 要] ?移動電子商務教學是中職電子商務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發展,中職學校電子商務教學成為不可忽略的一門重要學科。以中職院校移動電子商務課堂教學為例,結合實踐的教學經驗以及現階段移動電子商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目前中職學校移動電子商務教學弊端,并針對性地提出移動電子商務的教學策略。
[關 ? ?鍵 ? 詞] ?中職學校;移動電子商務;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42-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成為教育教學中必須要重視的專業課程,也是學生畢業之后從事工作所必備的主要技能之一。通過移動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逐漸具備現代企業人才所需的基本電子商務技能,為高效地學習、工作以及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移動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移動電子商務(M-Commerce)就是利用手機、PDA、電腦等一些無線電子終端進行的B2B、B2C或C2C的電子商務。它將因特網、移動通信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及其他信息處理技術完美地結合,使人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隨時隨地、線上線下的購物與交易、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交易活動、商務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等。
移動電子商務與傳統的通過電腦等平臺開展的電子商務活動相比具有更加廣闊的用戶基礎和市場前景。移動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形式下的電子商務形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因此如何進行高效的移動電子商務教學,成為目前最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
二、移動電子商務教學現狀
傳統教育教學理念下,中職學校移動電子商務教學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影響著整個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
首先,從教材方面講,中職學校移動電子商務課程的安排內容還算完善,從移動電子商務的變革等方面對電子商務進行了解和分析,然后從移動電子商務營銷、強關系營銷、粉絲經濟、移動電子商務O2O以及二維碼營銷等多方面進行移動電子商務相關知識的教學。由此可見,移動電子商務教學內容還是比較完善的。然而,目前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沒有充分地利用這些內容,也沒有以這些內容為基礎進行新型的移動電子商務知識的拓展,因此學生的學習始終都是圍繞課本進行,并沒有學習一些與時俱進的知識,學習效果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其次,從教學方面講,很多教師在移動電子商務教學方面都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并沒有關注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而且移動電子商務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與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目前學校教學過程中,很難找到具體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對移動電子商務進行深入的學習和實踐。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移動電子商務教學始終沒有建立起完善的教學體系以及校內實訓基地,這對學生高效學習和實踐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最后,對現階段的移動電子商務課程,學校并沒有建立起配套的教學考評方式,教學評價方法依然比較陳舊;尤其是在考評內容方面很多教師所設計的考題還是比較注重記憶性的知識,這在潛意識里就給學生灌輸了“知識靠背”的一種學習習慣,這對拓展學生的移動電子商務學習思維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從這幾方面的教學弊端出發,我們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移動電子商務教學問題,從學生需求出發,從現階段的教學問題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移動電子商務高效課堂的創建。
三、中職移動電子商務教學策略創新分析
(一)優化課程設計,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移動電子商務具有十分明顯的特征,首先,移動電子商務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比如銀行業務、交易、訂票、購物、娛樂、無限醫療以及移動MASP等。移動電子商務具有非常強的便利性特征,其移動終端既是一個移動的通信工具,同時也是一個移動的POS機。借助這些工具,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進行電子商務交易活動,比如網上支付、銀行業務等。其次,移動電子商務具有很強的安全性,以手機銀行業務為例,我們可以指紋、人臉識別等系統進行業務的辦理移機交易活動,降低了傳統的密碼服務的安全隱患,確保信息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隱秘性。
移動電子商務作為一項專業技術課程,不僅是中職基礎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任務,而且也是學生未來就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之一。因此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制定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從當前的教學需求入手,同時結合現階段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實現移動電子商務課程與就業形勢需求的有效銜接。
同時在移動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確定明確的培養目標:首先,我們需要逐漸建立起符合社會教育教學需求的職業教育體系,將移動電子商務作為一項重要的科目;其次,我們目前使用的這套教科書,是以移動電子商務下的營銷技能為教學主線,以最新的營銷案例為教學切入點,將情境任務貫穿在教學始終,以移動電子商務營銷、微博營銷、微信營銷等為主要的教學重點開展教學工作。
然而,面對社會對人才的全面需求,單純的教材內容是完全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的,因此,我們需要以教材為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爭取能夠形成以教材為基礎、為圓心同時進行實踐內容的拓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保證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二)加強師資建設,提升教學隊伍素質
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是決定移動電子商務教學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在移動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與實踐的過程中。從教學內容方面講,教師除了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備課之外,還要積極尋找機會進行實踐,用自己的實踐帶動學生的實踐。同時教師還要認真分析并總結學生的不同特征,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移動電子商務教學方法,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以此來適應學生的發展,并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與方法,提高移動電子商務教學的有效性。
(三)拓展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式的變化是提高教育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移動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移動電子商務教學的目標出發,結合新型的教學理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目標是為了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新學生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識。
比如在二維碼營銷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從當前一些經典的二維碼營銷案例出發,比如“最美的”街頭巨型創意二維碼活動。2013年“十一”期間,微博、微信上關于“沈陽中街驚現巨型二維碼”的話題,被廣泛轉發、討論。原來在沈陽中街步行街和朝陽街路口的樓體面樓體上,高掛一幅巨型二維碼,掃描之后,進入一個名為“最美的”的手機風尚雜志,雜志以分享關于旅行、美食、熱點話題等具有十足風尚感的文章,受到用戶歡迎。我們從這一案例出發,引導學生對二維碼營銷這種營銷潮流進行認知,借助不同類型的案例引導學生奇思妙想,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開展一些二維碼營銷創意大賽,教師限定范圍,學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二維碼營銷創新比賽,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也可以以旁觀者的身份把控小組學習的進度,在一旁協助指導,方便課堂總結時客觀的分析學生在創意比賽中存在的優勢與劣勢;最后,教師針對學生在創意比賽中的表現,并結合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行總結和歸納,肯定學生的優點,同時也指出學生的缺點所在。通過創意比賽的方式,教師不僅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堂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之間互助合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移動電子商務教學的有效性有了很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獲得了空前的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完善電子商務教學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實踐水平與能力囊括到考查學生綜合素養的內容中,讓學生意識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四)加強校企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由于學校人力、財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建立起多樣化的移動電子商務實訓基地,這就需要中職學校與企業合作,為學生創建更多的實習、實訓機會,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加以實踐和應用,提升學生移動電子商務學習的有效性。借助校企合作的機會,教師帶領學生定期、定時地進行技能的綜合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教師也要參與其中,分析學生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問題,將課堂理論付諸實踐。
此外,加強與移動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還能夠及時地了解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此我們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制訂日后的移動電子商務教學計劃,才能夠培養適合社會需求以及企業發展復合型技術人才,也才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避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移動電子商務教學,最終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移動電子商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其教學的重要性,借助教學過程,進行專業知識的高效學習,為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中職移動電子商務教學創新并不是短期就能夠見到實效的,作為中職電子商務教師,我們要從中職學校的教學實際出發,從學生畢業即就業的現狀出發,從移動電子商務教學現狀出發,結合目前的就業需求、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全面提高中職移動電子商務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靜.淺談移動時代和就業背景下的中職電子商務教學模式[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2):194.
[2]黃璐.中職學校開展“移動電子商務”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7):306-307,322.
[3]楊洋.中職電子商務教學中基于云班課的移動教學模式設計研究[J].知識經濟,2018(4):140-141.
[4]李懷亮.移動學習社群模式在中職電子商務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電腦與電信,2016(8):34-36.
[5]梁玉文.探索中職移動電子商務教學解決方法[J].經貿實踐,2017(13):280-281.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