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芳 高娃 趙筱 王永澤
摘 要:生物醫藥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具有生物學背景和生物技能的專業人才仍十分短缺。本文結合我校生物醫藥專業的特點,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探索構建多元化實踐教學體系的策略。
關鍵詞:生物醫藥;本科生;實踐教學;改革
生物醫藥被列為我國“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我國生物制藥產業發展迅猛,盡管國內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可培養很多生物學專業人才,但真正能適應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跟得上生物醫藥技術發展的專業人才仍然短缺。因此,亟需培養具有扎實的生命科學理論知識和生物技術專業技能、熟悉生物醫藥產品研發、生產流程、具有創新研發能力的應用性人才。
湖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設立有生物醫藥專業,作為一所地方性省屬高校,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建設為宗旨,以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根據地方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發展需要,確定了我校生物醫藥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方向,探索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策略。
1、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建立開放型實踐教學模式
目前生物醫藥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專業基礎實驗、專業方向綜合大實驗和包含畢業設計等在內的實習、實訓環節。實踐內容大多是由各個課程指導教師獨自完成設置,很多內容零散、重復,技術仍落后,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這種傳統的被動教學和靜態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生物學實踐教學要求。
我院擁有國家細胞調控與分子藥物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劃”)、湖北省校企共建心腦血管藥物研發中心等研發平臺。合理利用這些平臺,建立開放實驗室,采用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將驗證性實驗壓縮到30%以內,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為學生自主選擇和設計實驗提供條件,形成“重基礎,強實踐”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對教師、學生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分配學生組團,布置實驗具體任務,引導學生合理選題,協調、統籌實驗過程,指導學生對實驗結果和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儀器、設備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驟,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實踐過程中及時和老師交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實踐的機會,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2、培養“雙師型”教師,提升工程實踐能力
教師自身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首要條件。目前我校生藥專業專職教師29人,許多教師以學術型為主,缺乏工科背景、工程實踐經驗。學校應當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選送優秀教師深入企業,加強與企業的技術交流,提升其管理能力,將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企業精神及相關經驗引入課堂教學中,豐富“產教結合”、“工學結合”課程的教學內容。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開展校企合作項目,深入企業研發、生產、管理、銷售一線,及時掌握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行業需求,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建立導師制,以科研促進實踐教學
改變傳統的單向教學方法,建立導師制,教師由傳授型轉變為指導型,指導學生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課題研究中。教師把自己科研課題的研究思路、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科發展的前沿,緊跟時代步伐,滿足其求知欲。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能教會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過程中,有助于其提升個人的科研水平。我院老師通過企業合作項目,積極探索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很多學生有機會深入企業鍛煉。學生參與導師科研活動,一方面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成為了導師的科研幫手,同時所積累的研究基礎和科研思路也可以助力其參加各種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實現教學相長的良好循環。
“導師制”進一步完善了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近年來,本專業越來越多的學生申請到國家、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校凌云計劃項目,許多學生發表科研論文、申請專利,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成果。
4、豐富第二課堂活動,培養科技創新思維
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研創新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組建科技創新團隊或科技創新興趣小組,開展社團活動或科普競賽,高年級學生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培養本專業學生主動鉆研和參與科技創新的意識。
湖工積極推進“7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自2014年以來,學校實施了“二三七”夏、冬短學期實踐教學模式,通過“教師提供項目與學生自主實踐” 的二元崗位供給方式,為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平臺和資源。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創新講座、企業對接會或各種實踐經驗交流會,使學生及時了解行業最新發展動態。
學校將學科競賽作為第二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納入實踐育人體系,通過學科競賽的示范性和導向效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創業熱情,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創新實踐體驗。近年來,本專業學生積極參加國際、國家、省級及校級科技競賽,培養了一批勇于實踐、熱愛創新的優秀學子。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湖北省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5、推進產-學-研發展,加強校企合作
經過多年的校企合作建設,目前我院與共同藥業、安琪酵母、新華揚生物、山東濰坊盛泰藥業、南街村集團以及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多家企業和研究單位共建教學、科研及學生實習就業基地。
在現有合作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校企聯合培養體系,提高生藥專業學生的科學研究的能力、工程能力及實踐技能,突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專業特點,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術技能人才,使其作為兼職工程師參與到本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建設高素質、結構優化的教師隊伍。把企業工程師和高管請進課堂,幫助學生增進對生物醫藥發展戰略、國民健康及社會發展的認識,充分對接產業應用與院校教學,將部分儀器“便攜化”,使學生隨時隨地有條件開展實驗。
針對生物醫藥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要求,加大校企聯合培養力度,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第一、二學年度由本校教師教授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第三學年度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具體的從業技術方向,由學院聘請企業技術專家授課,邀請企業技術管理及藥事管理的專家開設各類專題講座;第四學年度學生可根據求職意向到相應的企業頂崗實習和開展畢業論文的設計。
通過強化校企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大企業在學校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使學校教育與企業、市場直接對接,培養的學生有更強的適應性和競爭性。
[參考文獻]
[1]姜紅, 劉曉鋒, 定天明, 程櫻. 武漢生物醫藥產業重點技術需求分析與建議. 藥品監管. 2016, 19(9): 1730-1732.
[2]范高福, 劉修樹, 胥振國, 湯潔, 龔菊梅, 蔡玉華. 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生物醫藥類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探索. 藥學教育. 2017, 28(12): 1718-1721.
[3]劉慧, 雷霆, 李瓊, 朱陳琳, 王英典. 生物醫藥應用型人才校企聯合培養模式與實踐. 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 2014, 4(2): 18-21.
[4]程彬峰, 楊海杰, 王磊, 王勉, 馮志偉. 基于導師制的生物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 科技創新導報.2017, 2: 176-177.
[5]何崚, 劉文偉, 李黃金, 張榮. 以科研帶動生物醫藥類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9, 32(11): 1793-1795.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 生物工程與食品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