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帥
[摘 ? ? ? ? ? 要]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消化與吸收,導致“職業素養”的培養難以收到理想成效。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必須立足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從職校實際出發,對中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培養策略進行了專項研究,并提出了幾點措施建議,供大家參考。
[關 ? ?鍵 ? 詞] ?立足職校實際;中職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66-02
中職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并運用語言文字,側重于培養語言及文字的應用能力,為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形成以及走上就業崗位之后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與塑造,另一方面要體現出職業特色,探究出一條適合中職學生的語文教學之路。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必備要素,它可以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學習中的困難,從而獲得優異的學習成績。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讓學生明白能否學好語文對今后求職和就業影響很大。
中職學生畢業之后,即將走向社會,面臨著求職和就業。而現如今,不論是社會需求還是企業需要,都需要高素質、復合型的技術人才,其中較高的語文素養以及文字和語文運用能力是不可少的。試想一下,如果一名畢業生向企業遞交的求職信詞不達意、錯字連篇,甚至語句都不通順,勢必不會贏得企業的認可與錄用,這無疑是給自己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制造了很大的障礙。即使找到了工作,依然會因為語文知識匱乏,或者文字、語文表達能力的欠缺,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被淘汰出局,這顯然不利于中職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
其次,扎實牢固的語文知識是學好其他知識的前提與基礎。
學習語文可以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綜合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習其他任何一門課程的前提,而對當代的中職學生來說,即使是走上了工作崗位,依然需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才能實現自身的能力與價值的不斷提升,在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為自己爭取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當學生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后,就會意識到學好語文的重要性,找到學習動力。
二、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融入合作式教學,創建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要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及時轉變師生關系。教師不論制訂教學計劃還是教學目標,都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個體差異、年齡特點及興趣喜好等方面,方可確保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近況,避免教學工作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脫節。
其次,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課,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從職校實際出發,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為目標,選擇適合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如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編輯個人簡歷、撰寫工作計劃、活動方案等,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
再者,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的道理,對待全體學生要做到嚴愛有度,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理解與尊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從內心深處愛戴教師,進而喜歡上這位教師所講的課,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三、教學內容與專業結合
在中職教學體系中設置語文課程,一方面要是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是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中職教學在設置教學方向時,要側重于與學生所在專業相結合,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選擇教學內容要對學生所在的專業有所側重,力爭與專業方向相一致。如在針對餐飲烹飪專業開展語文教學時,可以增設《庖丁解牛》一課,讓學生了解庖丁是如何達到“游刃有余”的高超境界;在幫助學生樹立專業思想的同時,又豐富了專業知識,同時又提高了語文實踐能力。正所謂一舉多得,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再者,在培養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的過程中,既要與專業本身的教學需求相結合,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例如,針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故事情境:一名顧客在酒店總服務臺辦理入住手續時,發現自己的錢包丟失了。這時,顧客的思緒陷入慌亂之中,而酒店負責人一邊安慰這位顧客,一邊安排其他工作人員沿著顧客到達酒店后行走到前臺的路線去尋找錢包,最終在一輛行李車下方找到這位顧客的錢包,并且經過確認后交還給本人。講完這則故事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寫一篇故事心得,或者從顧客的角度寫一篇感謝信,還可以針對這則故事考慮一下酒店管理是否完善等。
總之,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實現教學內容與專業要求培養的相互結合。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走出課堂,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當前社會對本專業人員的真實需求。學生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調整自己的學習重心,針對自身的薄弱加強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中職學生的社會性與綜合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合能力包括文字書寫水平、寫作能力以及語文表達能力等幾個方面。
(一)提高文字書寫水平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日益發達,不論在生活、工作還是學習中,人們寫字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了,大部分中職學生的書寫不規范,字跡潦草,錯別字頻出,這對學生將來求職乃至職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對此,語文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強化對學生書寫能力的訓練,要求書寫效果要達到規范、整齊、美觀等要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提供一些鑒賞優秀書法作品的機會,還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舉辦書法作品展,將書寫分數融入作業和試卷總分數中??傊?,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同時達到的陶冶性情、鍛煉心智的目的。
(二)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語文教學體系中,存在“重讀、寫,輕聽、說”的問題,而且這一問題在中職學生的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但是,對于當代人來說,口語交際能力是職場上的必備要素。因為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時常與上司、同事、客戶等進行語言上的交流,而保險員、營銷員、導游、律師這些職業更加需要從業人員具備較強的語文表達能力。因此,從職校實際的角度出發,必須強化學生的口語訓練??谡Z訓練的第一步,教師可以通過自我介紹、朗讀文章、詩歌朗誦等形式,讓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開口說話,然后再在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等方面加強練習,逐漸建立起自信心。只有這樣,學生在進行求職應聘時,或者與領導、同事以及客戶交談時,才能做到出口成章,用詞準確,言簡意賅,展現出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獲得更加輝煌的職業發展。
(三)培養寫作能力
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側重于各種應用文的寫作。通過相關教學,使學生掌握各類應用文的規范格式及表達形式,掌握高超的寫作技巧,最終實現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具體的教學方式為:教師可以結合當前的企業發展,在網絡上搜索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教學資源。例如,規范的求職信、個人簡歷、項目方案、策劃書等范本,再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給學生,讓大家直觀了解各類應用文的規范樣式。再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書寫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依然要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如針對廣告專業的學生,可以讓圍繞某商場周年慶這一主題,撰寫一個慶典活動方案。這個方案不但要按照規范格式書寫,還要做到內容全面具體,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從而為學生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做好鋪墊,使其能夠快速適應崗位需求;在針對文秘專業的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時,一方面要求他們按照規范的公務樣式進行書寫,另一方面還要在書寫速度上提高要求。因為大多數文員崗位都要面對較快的工作節奏,所以要在寫作效率方面進行強化訓練。唯有廣泛的社會實踐和實際操作,才能讓學生更快地熟練掌握各種文體的寫作技巧。
當前社會對中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語文素養直接關系到學生畢業后與人交流、職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所以,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從職校實際出發,以學生就業為導向,調整教學方向,創新教學策略,結合社會需求和專業需要,全面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當代中職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使畢業生能夠更快、更好地滿足社會及崗位需求。
參考文獻:
[1]徐春霞.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創新[J].科技資訊,2016,14(11):91.
[2]陳吉林,駱發萍.淺議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文摘版),2016(16).
[3]馬德青.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內容和評價方式改革初探[J].教育(文摘版),2016(8).
◎編輯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