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明
[摘 ? ? ? ? ? 要] ?“工匠精神”是當今社會發展中占據主流地位的職業精神,它強調人們在工作中要積極踐行敬業、專注、責任與創新的理念,從而更好地創造價值并服務社會。這對社會發展來說,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因而,要不斷推動它的良好發展,以使“工匠精神”真正深入人心。教育是為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搖籃,而人才培養的要求與社會發展的潮流相一致。那么,面對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勢,教師就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當學生走向社會以后,他們才能更好地勝任崗位需求。主要以福建經貿學校會計專業的教育實踐為例,具體說明了中職學校專業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關 ? ?鍵 ? 詞] ?中職學校;會計教學;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76-02
當前,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正處于結構轉型的關鍵期。經濟發展處于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正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角色邁進。這對社會人才培養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我們要積極結合形勢,加大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力度。在這里,“工匠精神”的滲透起到了重要作用,它能夠有效提升社會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實踐中我們看到,我國的中職教育發展態勢良好,但在細節以及培養方法上還有著很多不足,特別是“工匠精神”嚴重缺乏。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認真觀察并仔細分析“工匠精神”在中職教育中的培養現狀,這樣,我們才能對癥下藥,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工匠精神”。當他們具有了這樣的理念以后,才能切實承擔工作責任,不斷開展實踐創新,給社會發展以強勁的助力。筆者在下文中將從理論的角度出發,然后結合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提出有效的培養方法。
一、在中職學校專業教學中加強培養“工匠精神”的意義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早在2016年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來了。它強調我們要不斷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職業品格、追求精益求精,從而培養出更多的“中國工匠”以及打造出更多的“中國品牌”。這對增強我們國家綜合的經濟實力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此外,“工匠精神”對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中職學校教學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對此,我們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把握。
(一)“工匠精神”能夠推動社會經濟更好地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漸深入,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這給我們的社會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我們也面臨更多挑戰。那么,企業在發展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不斷創新以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與效益。這些的實現則得益于企業員工的兢兢業業、努力拼搏。也就是說,企業在發展中要充分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有效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他們才能發揮潛力,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基于此,企業要加大工作人員的培養力度。而人才引進,也就成了他們更好的發展重要戰略。高學歷并不是人才的代名詞,真正的人才還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工匠精神。唯有如此,他們才能不畏艱難、不忘初心,堅守工作崗位不動搖。所以,當我們在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中積極滲透工匠精神的內容以后,學生就能在學習中積累良好的品格。他們能夠更加順暢地走上工作崗位,并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這也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
中職學校的教育定位是培養技能型人才,這跟傳統的知識型人才培養相比,它更看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中職學校的日常教育中,有著更多的靈活性。當我們將之與工匠精神結合起來以后,這種靈活性才能更加突顯出來。比如說,在工匠精神的引導下,學生才會真正投身于實踐。這樣,他們就能實際接觸到會計的相關工作,像整理編制財務報表、分析報表數據。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以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這一切。為此,他們能更為迅速地把握到會計工作的要點。并且,他們的思維也非常活躍,能夠激發創新的活力,解決一些問題并創新一些方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都能得到長足的發展。這跟工匠精神的引導是大有關聯的。
二、中職學校教育中“工匠精神”培養的現狀
工匠精神對增強中職學校的教學效果來說,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積極將之加入中職教學實踐中去。而在這項工作正式啟動以前,我們先要對當前中職學校中工匠精神教育的基礎有所了解。筆者在此將以自身的實際調查為參考,來具體分析這個問題。
在中職教育“工匠精神”培養的現狀調查中,筆者采用了校內問卷調查以及校企合作單位走訪調查兩種調查方式。調研的對象依次是學生、教師以及企業工作人員三方,共200余人。在調查內容上,筆者的問卷和交流主要是去了解他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看法等。當調查完成以后,筆者又從整體上進行了分析,然后得到了關于工匠精神教學發展的現狀。
從校內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85%的人對工匠精神有一定的認識。比如說,他們能夠說出工匠精神的內涵和一些人物的故事,并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認為中職學校教育需要工匠精神的參與的則有80%。此外,還有95%的人認為工匠精神跟企業效益是息息相關的。這些數據都體現出我們要在中職學校教育中加強工匠精神的培養。絕大多數中職學校也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都開展了積極的工匠精神教育。但是從企業工作人員滿意度的反饋來看,學校開展工匠精神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校企合作的走訪調查中,筆者發現僅有25%的企業員工認為中職學校的學生具有工匠精神。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就要積極尋找有效方法,從而加大中職學校工匠精神培養的力度。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把對工匠精神的重視落到實處,中職學校的學生培養質量也會更上一層樓。
三、中職學校教育中“工匠精神”培養的問題存在
在目前中職學校的日常教育中,我們看到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效果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受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筆者將就此展開具體分析。
(一)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夠
很多教師都知道在上課的時候要幫助學生去培養工匠精神,但他們對工匠精神的重視,也只存在于他們的潛意識中。比如說,在實際上課的時候,很多教師提及“工匠精神”往往只是隨口一說。他們只是簡單地提到“工匠精神”的概念,然后告訴學生需要培養工匠精神,就繼續講解其他知識了。學生也會一帶而過,聽過就算了。這樣,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就成了紙上談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則要注意到這一點,從而真正地將工匠精神培養落實下去。
(二)教師沒有讓學生參與實踐
比如說,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工匠精神理念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會列舉一些具體的事例。這樣,學生能夠感受到何為工匠精神。很多教師都是將之與自身的實踐配合起來,那么教師也就給學生做了良好的示范。但是,這種理解的層次還是不夠深。歸根結底,說和做是不一樣的,學生由于缺少實際操作的經驗,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還是會狀況百出。
(三)教師缺少研究工匠精神培養的時間
中職學校教師的教育責任重大,他們的教育工作也都比較繁重。從整體上看,不少中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態度并不是特別好,所以教師的有效引導就非常重要。教師需要在講解藝術上下功夫,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有著持久的動力。但教師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課堂的時間跟教學任務也都是一定的。當教師分配給知識講解以及講解藝術的時間過多時,他們分配給工匠精神的時間就少。教師在提到工匠精神的時候,自然也就講解粗糙。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還要加強教師工匠精神培養方法的探討,從而彌補時間不足的缺失。
四、我校會計專業提升學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法
為了保障人才輸送的質量,我們要做好專業人才培養的工作。由于當前我們的教育實踐中缺少工匠精神有效滲透的內容,筆者在此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提出幾點培養建議。
(一)加強教師對“工匠精神”的科學認知
意識存在是行為實踐的科學引導,為了加大當前中職會計專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養的力度,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培養意識。比如說,會計專業教研組要積極組織教師學習工匠精神的內容,參觀合作企業體會工匠精神,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經驗,借助互聯網平臺查找相關材料。教師會在耳濡目染中更進一步了解工匠精神的內容、內涵、積極意義等,這就為他們的教育培養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隊伍
我們要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那么教師就要樹立良好的典范。這也要求我們要積極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師隊伍。比如說,教師要嚴于律己,對自身的工作認真負責,踏踏實實做學問、搞科研。長此以往,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將自身的這種氣質傳遞給學生,學生也會無形之中跟從教師的腳步,有耐得住寂寞、肯實干的熱血。還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參與會計工作,比如編制財務報表。這樣,學生能夠更近距離地觀察教師,他們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更深入。這對他們自身的工匠精神培養來說,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積極創造良好的實踐平臺
要保障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效果,教師就要積極加強良好平臺的搭建,從而給學生以實踐參與的機會。這樣,學生能夠從中更真切地體會到工匠精神的靈魂所在,而教師也能及時發現問題進而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后續的教學活動。比如說,教師可以實際模擬會計工作,然后讓學生定時完成工作。教師要注意認真仔細地去觀察學生的操作。另外,教師不能浪費校企合作的機會。教師可以選取合適的時間,讓學生去實習工作。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工作的成果,同時也要多跟企業內的工作人員交流,找出學生做的不盡完善之處,對癥下藥,從而推動他們更好地發展。
(四)充分借鑒德、日等國家的培養經驗
在中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中,教師要多參考成功的范例。比如說,教師要秉持開闊的胸襟,多去查閱德、日等國家中職院校發展的經驗。這能給他們的工作提供有效參考,帶動工匠精神培養的良好發展。
總之,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要任務,我們要對此充分關注,并認真做好相關工作。在這里,加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著眼于問題所在,積極采用有效方法,從而推動中職教育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