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腦卒中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和對照組43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臨床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針對急診科腦卒中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于調和護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急診科;腦卒中;效果
腦卒中在臨床上又俗稱為“中風”,是一種急性的腦血管疾病,該病癥的臨床發病率高,同時也是一種致殘率及致死率很高的病癥。患者一旦出現腦卒中癥狀,應及時就醫治療,并在治療過程中給予高質量的臨床護理,盡可能的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預見性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評估患者的病情,針對治療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做好預防和規避措施,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恢復。本文選取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腦卒中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急診科就診的腦卒中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43例(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和對照組43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其中觀察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5.71±4.18)歲;對照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47~80歲,平均年齡(64.23±5.08)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及年齡等方面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體位看護
應第一時間將急性期腦卒中患者安置到監護室中,頭部適當抬高大約15°,并側向一邊,以防止患者嘔吐時發生呼吸道阻塞的情況;采用冰袋等做好頭部的降溫護理,防止出血量的持續增加,避免腦水腫癥狀的出現;將床邊護欄扶起,預防患者在躁動的過程中不慎墜床;患者在活動期間,護理人員可輔助患者取仰臥位或者側臥位,指導家屬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和按摩;在患者的下肢部位可以墊一個軟枕,防止患者發生壓瘡以及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癥。
1.2.2 肺部感染預防及護理
注意保持監護室的空氣濕潤度,及時清理患者口鼻腔中的分泌物,防止患者發生肺部感染。在患者昏迷期間,應禁止進食,密切觀察48h后,在沒有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癥狀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鼻飼方式給予適當的流質食物,為避免患者發生誤吸等不良情況,在進食1~2h內不得改變患者體位。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護理人員應積極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呼吸和咳嗽鍛煉,以避免發生分泌物堵塞口腔等情況。
1.2.3 壓瘡預防及護理
由于腦卒中疾病大多發生于老年人患者,其各項身體技能都有所退化,影響到了組織的快速修復,而且老年患者的皮膚彈性較差,所以在治療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壓瘡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應做好壓瘡的預防及護理工作,幫助患者勤換衣物,盡可能的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同時指導患者家屬定期幫助患者翻身,為家屬講解如何進行按摩,以促進患者受壓部位的血液循環,提高患者機體的組織活力。另外還可在受壓部位鋪置軟墊或采用氣墊床,盡可能的降低受壓部位所承受壓力。針對需要在床上使用便盆的患者,應盡可能的抬高患者的臀部,防止患者臀部皮膚與便盆摩擦受損,并嚴密監測患者受壓部位的皮膚顏色是否正常。
1.2.3 下肢血栓預防及護理
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逐漸平穩之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家屬幫助患者開展早期的肢體鍛煉,并叮囑患者主動進行下肢運動,每天運動次數可控制在4~5次,每次鍛煉的時間應控制在10min左右。指導患者正確的排便用力方法,防止患者的腹壓出現升高現象。
1.2.4 尿路感染預防及護理
針對排尿困難的患者應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例如可指導尿潴留患者在排尿時適當增加對尺骨的壓力,而對于置留導尿管的患者,則應定期更換尿管以及尿袋。同時做好對患者陰部的清潔護理,幫助患者勤換內衣,并定期更換床單被罩,保持病床的干凈衛生。定期復查患者尿常規,避免患者發生尿路感染。
1.2.5 血糖改變預防及護理
一些腦卒中患者往往本身就有糖尿病史,因此在急性腦卒中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血糖升高等現象,這就要求在急性期腦卒中患者的護理中做好血糖的監測和控制。通常腦卒中患者在發病12h以內容易發生血糖明顯改變的現象,因此在此期間應嚴密監控血糖水平,一旦血糖值高于11mmol/L,應立即給予胰島素干預,同時每兩小時監測1次血糖值,在血糖水平穩定之后要繼續給予胰島素進行維持。此外,在急性腦卒中患者護理中,還應注意患者是否出現低血糖的問題,若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應給予適量的葡萄糖進行干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預防并發癥的效果,并對比肺部感染、壓瘡、下肢血栓以及尿路感染等的發生率;同時自制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共設置10道題,題目涉及范圍包括患者對護理方式、護理態度以及健康指導等,總分為100分,分數在81分及以上則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59分及以下未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1.0分析本次研究結果,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用()、(%)表示,然后以t檢驗、X2檢驗。如檢驗結果提示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總發生率9.30%(4/4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0.93%(9/43),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97.67%(42/43)顯著高于對照組86.05%(37/43),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卒中是臨床急診中常見的一種急性病癥,該疾病尤其好發于中老年人群,腦卒中的發生多是由心臟病以及高血壓等病癥引起的,而且與患者的生活習慣也有密切關聯。腦卒中疾病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甚至還有患者會伴隨抑郁癥,這就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更大的難度,極大的影響到了患者的生命質量。同時,急性腦卒中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護理不當會引起一系列感染、褥瘡以及血糖升高等問題。因此,給予患者優質有效的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預見性護理是現階段臨床上普遍推廣的以預防患者出現不良癥狀而提前采取護理措施進行規避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在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模式時,首先要對患者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根據其病情特點以及治療情況預估患者后續可能會發生的風險,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方法進行預防,從而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在本組資料研究中,主要針對急性腦卒中常伴發的肺部感染、壓瘡、下肢血栓、血糖改變等并發癥,對觀察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預見性護理措施,相比于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來說,其并發癥發生率顯著較低,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97.67%(42/43)顯著高于對照組86.05%(37/43),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此可見,與常規護理方法相比,針對急診科腦卒中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臨床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于調和護患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阿克木尼沙·買買提,米也賽·吾布力.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腦卒中患者的應用及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3,(09):853-855.
[2]黃珍珍.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腦卒中患者的應用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42):8214-8214.
[3]張娟梅.預見性護理在降低急診科腦卒中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養生,2019,(12):224-225.
[4]張倩.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名醫,2019,(01):174-174.
[5]李會霞.預見性護理在急診科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09):126-126.
作者簡介
鄒月寧(1982-),女,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學本科學歷,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急診急救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