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摘 ? ? ? ? ? 要] ?近幾年隨著各類技能大賽的不斷開展,各高職院校在教學理念、專業建設、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發生了變化。黃山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通過技能大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專業技能水平,培養了教師的實踐能力,促進了校企的深度合作,提升了整體的教學水平,培養了更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關 ? ?鍵 ? 詞] ?技能大賽;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14-02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方向下,教育部、各省市等部門都會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大賽不僅可以檢驗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也可以給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提供機會。同時隨著大賽要求的不斷提高、大賽項目的不斷更新,高職院校若想在大賽中獲得好成績以及培養出適合當今社會用人單位需求的人才,就必須在專業建設和教學模式上進行探索和改革。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成立于2012年,成立初期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僅僅學習一些基本的應用軟件,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2017年,在學院、系部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圍繞“技能大賽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的探索”這一課題,我院各計算機專業教師不斷進行教學改革,2018年帶領多名學生參加各類技能競賽,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表1)。回顧這一年的參賽經歷和教學改革,筆者作為課題的主持人和參賽指導教師,嘗試總結了我院計算機專業在技能大賽背景下采取的一些改革建議和措施。
表1
■
一、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影響
在參加各類大賽之前,我院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課程雜而亂,有程序設計課,如C語言、JAVA語言,有圖像處理PS、動畫設計Flash、3D MAX,網頁制作Dreamweaver等軟件課程,還有計算機網絡技術、操作系統、軟件工程等理論課,課程安排沒有具體的專業方向,缺乏針對性、系統性。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各方面都懂一些,但又了解得不徹底、不全面。等到了用人單位,學生明顯感覺自己什么都不拿手,還得從頭學起。而在2016年準備參加大賽之前,我院專業課老師根據大賽各個項目的比賽內容和規則,結合學生的能力和教師的水平,把計算機專業劃分為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若干方向,根據不同的方向開設不同的課程,如計算機網絡技術方向開設綜合布線、局域網建設、網絡操作系統等;數字媒體技術方向開設音視頻處理技術、3D MAX、虛擬現實技術等課程。同時通過參加大賽及外出的學習和考察,逐步淘汰高職院校的一些傳統課程,增加一些大賽所要掌握的新興課程,如大數據技術方向的python、hadoop技術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獨當一面,與用人單位無縫銜接,在企業學以致用。因此,在技能大賽的背景下,我院計算機專業設置及課程建設更加貼近企業崗位要求。
二、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的影響
(一)教學內容由“理論”向“技能”轉變
技能大賽考查的是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在眾多比賽項目中,學生僅僅靠理論知識是不能完成比賽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授時由“重知識”向“重技能”轉變,結合技能大賽考試知識點增加學生的實訓項目內容,實現學生在“做中學”。如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偏強的課程,教師不能僅僅只教授理論知識,而是要提出一些趣味性和綜合性較強的編程題,如兔子繁殖問題、漢諾塔問題等,或者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如班級成績系統等融入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適應計算機編程大賽等各類技能大賽。
(二)教學方法由“傳統講授”向“項目教學”轉變
技能大賽一般都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比拼,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大賽的要求。以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為例,筆者根據近兩年的教學探索,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新授課教師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方式,都是以知識點和例題的講解為主,以例題來幫助學生來理解知識點。同時教師在課上創新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示例模仿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例如,在講述循環語句時,老師先示范一個累加問題,再提出“兔子繁殖”問題,教師讓學生先按照原有知識點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發現實現起來較困難后,教師啟發學生利用新學的循環語句來思考問題,讓學生在邊做邊學中掌握循環語句的使用。在介紹一維數組的應用之排序時,教師將排序的方法融合到游戲規則中,組織學生按規則進行排序,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理解了排序的原理和過程,那寫起程序來自然游刃有余。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讀懂程序,更能開拓思路以應用于實踐。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這些實踐內容他們很快就能掌握了,針對這些學生教師可以適時地增加一些技能大賽試題,由易到難,如2018年的安徽省機器人大賽程序設計競賽中的數7、編譯錯誤等題目,學生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又可以為后面的競賽做好準備。
在第一階段新授知識學生掌握牢固的基礎上,筆者在第二階段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和分組式教學法,具體實施如下:(1)項目提出。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師在選擇項目時,要考慮項目的實用性、全面性、趣味性和差異性。項目既涵蓋了C中的重要知識點,也能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有事可做,參與進來。如“班級學生成績管理系統”這一項目和學生的實際密切相關,包含C語言中結構體、文件、指針、函數和三種基本結構這些知識點,其中三種基本結構難度較低,適合學習程度較弱的學生,文件、指針這些難度較高的適合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人人參與,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團隊溝通協作能力。(2)項目實施。在“班級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實施中,小組成員先根據實際情況把系統分成錄入信息、刪除信息、增加信息、查找信息、修改信息、統計信息和退出系統七大模塊,然后設計每個模塊的功能算法,最后小組負責人根據各個模塊的難易程度對項目進行分工并逐一完成項目。或以“停車收費系統”為例,各小組成員首先實地考察,統計出常見的收費標準,其次,畫出系統所需要設置的各個模塊流程圖,最后小組負責人根據流程圖中的各個模塊對項目進行分工,寫出策劃書并根據每位小組成員的技能水平來完成項目。(3)項目評價。項目完成后,學生之間先采取同學互評的方式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優勢和弱點,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補缺補差。同時學生還要以小組答辯的方式向老師闡述項目實施過程中采用的算法或設計思路等,讓老師在宏觀上能更好地對項目進行評價。
(三)教學平臺由“多媒體教室”向“企業實訓平臺”轉變
由于學生的學習活動基本都在校園或教室內開展,很難找到在企業工作的感受,那么學生在學習和實際應用之間很難找到連接點,長此以往,學習就是一種純粹的行為,技能僅僅是技能,沒有辦法運用到實際中去,這也就偏離了技能大賽的宗旨。我院近幾年聯系了多家校企合作單位(表2),和企業共同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送學生到企業去跟崗實習,近距離地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工作內容,使學生能把學習的技能和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另一方面把企業的一些項目拿來作為學生的實訓作業,這樣不僅可以為企業節約成本,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
表2
■
(四)考核方式由“期末考試”向“項目評分”轉變
學院培養的高職學生注重的是技能的培養,那么一門課程在期末考核時教師就不能簡單地以一份期末考卷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是要借鑒技能大賽的評分規則,根據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綜合考慮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項目答辯的情況,給予學生一個全面的評價。
三、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影響
2019年年初,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目前我院計算機專業的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但實際動手能力還遠遠不夠。而大賽對學生的操作能力要求較高,若教師不從自身上下功夫,是無法指導好學生的。鑒于我院專業教師的實際情況,學院和系部領導以技能大賽為契機,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派送一部分專業教師參加各類國家級、省級“雙師型”培訓,以2018年暑假為例,計算機專業共有5名教師參加培訓,其中國家級培訓2名,省級培訓3名。另一方面我院積極和企業合作,邀請企業專家對老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以及專業的發展趨勢、新技術的產生等。教師通過培訓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既能傳授理論知識,也能在技術上指導學生,真正成為合格的“雙師型”教師。
總之,目前正值國家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黃金期,我們計算機專業應以技能大賽為契機,促進專業建設、課程內容改革、教學模式研究的融合,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校企合作的深度發展,從而培養出更多滿足當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