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面對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藝術生。這類學生的文化課教學工作是一項不好開展的任務,因為他們的實際情況是英語基礎差,英語學習興趣不濃厚。因此,明確教學動機,充分調動藝術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英語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藝術生;學習動機;階梯性教學
眾所周知,在校藝術生是以音樂、體育和美術專業為主的學生,不言而喻,其他學生是依賴文化課擇優錄取,然而藝術生錄取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藝術類成績,文化課成績錄取分數線比普通中學甚至其他普通中專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低得多。所以,學生每天一半的時間用來上課,一半的時間用來訓練。學好文化課時間得不到保證,英語更是如此。藝術生基礎差、底子薄,對學習的興趣不高,英語在教學中是最讓教師和學生頭疼的一門課。
因而藝術生的外語教學工作,必須從體校的實際工作和客觀條件出發,根據學校的教育心理規律,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一、正確的學習動機在中專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學生的一切活動都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并激勵他們去行動以獲得一個結果或達到一個目標的內在動因,也是激勵學生從事學習活動的主觀動因。動機強度的大小直接影響任何一種學習。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藝術生生的學習動機各有不同。一部分學生以成為專業運動員為目標和追求,想在體育和藝術的平臺上一顯身手,作為后備人才的他們不可避免地要參加國際、國內的各種比賽,在比賽場合中,英語是各國運動員之間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語言工具。集聽、說、讀、寫為一體的英語語言的學習,“說”對于他們就更為重要,因而他們英語的學習動機應定位為交流和應用,我們的英語教學就要立足于此設定和實施。另外,一部分學生渴望去高等學府繼續學習和深造,那這時孩子的學習動機應與考試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把英語教學的重點放回到知識的理解和積累上,要把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提高作為整個教學的全部任務。再者,還有部分學生面臨步入社會就業,學習動機與未來的就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他們是基于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我們的英語教學就因該更加專業化,具體化,實用化。
藝術生對學習的需要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它常常以學生對學習的意向、愿望、興趣等形式表現出來,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旦形成,就會對學習持飽滿的情緒,主動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確定的志向。所以,這種內部動力與學生對外語知識的認識、興趣、掌握以及熟練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動機是外語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要使學生把自己的學習動機和未來的需要聯系起來。具體的做法是:在教學中注意心理訓練,首先使學生對外語產生強烈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只有當學生對外語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他才迫使自己投入到對他個人來說目前關系不大的學習外語的環境中去,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以各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供最新科學信息的教學內容,來滿足學生學習的欲望,這樣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階梯式教學策略應在體專英語中廣泛和高效地運用
第一階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與藝術有關的英語入手,以體育生為例,教給他們相關的體育英語。例如:一個班里有四個學生來自籃球隊,針對這個小群體找出相關的專業術語,并找出相關的國際比賽資料,引導學生去聽懂比賽時所使用的英語,提示一些比賽詞語;每個專業的學生都會有意識地學習與體育專業有關的英語詞匯、句型結合,并會有意識地去使用。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在學習英語內容時,學生都會積極主動地去掌握。學生除了了解專業知識外,也會有意識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第二階梯:補充文化知識。學生在學習課本文化知識時,他們僅從書上獲得的知識會覺得單一,枯燥。這時,在課堂上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更多。然后再轉換到英語學習上來。如在Carnival這一模塊,讓學生了解一些國內外節日,記住節日名稱,時間,然后對課文中提到的相關節日進行講解。最后讓學生用他們掌握的知識點來介紹他們所知道的知識。學生主動掌握了一些課外知識,當遇到新的內容時,他們會去查閱與之相關的內容,老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學生會主動去思考,提出與課文相關的問題。第三階梯:針對教學。藝術類學生不同于普通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升學途徑是通過單考單招和參加高考進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對于單考單招的學生,把他們組織成一個學習小團體,與他們共同解決各所高校的模擬考題,另一部分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重點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考試狀態,讓部分學生除完成平時的學習任務外,抽出時間去了解更多的考試知識。藝術類學生學習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他們學習的特殊性,我們只有根據專業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滲透式、分層次階梯式教學才能取得好成績,學生學習成績便會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從心理學觀點來看,最優秀的教師,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學方法都不能代替中專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和自覺性。研究藝術類學生的心理因素和特點,調動他們學習外語的積極性,配之以較切實的教學方法,使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外語真正成為一種交際交流的工具。
我們每位英語工作者,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英語本來就是一門有趣的學科。如果我們能注意挖掘潛藏在英語中的寶藏,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自始至終都能生動地、饒有興趣地讓學生去學,我們就可以戰勝學習的頑敵——厭學情緒,使英語學習能持久下去,并發揮學生潛在的能動力,相信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一定會有突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