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工作是學校素質教育中重要的奠基石。高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時期,因此高中階段加強德育教育十分必要。通過德育教育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質水平、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本文將會對在高中階段如何結合我國高中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德育教育并對其實效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德育教育;實效性
一、 引言
新課標指出,在學科的教育之中更加注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學生的心理還不成熟,常常會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做出錯誤的選擇,形成偏差的自我認識,嚴重則會影響學習和未來的發展。因此需要通過學校對學生們進行相應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樹立正確三觀和良好的道德素養,建立良好的積極道德規范適應社會的生存發展,以此為基礎加強學科知識教育,使學生成為德智兼備的優秀青年。
二、 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 我國教育發展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國民道德方面的發展越加重視,從“八榮八恥”再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二字準則,都是對思想道德發展重視的體現。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育界也應該逐漸加強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充分發揮教育的生產性、發展性、民主性等特點發掘學生們的道德的閃光點。德育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與我國教育的有機結合,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趨向。即德育教育在某些方面是對人與社會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基本行為規范的體現。而我國高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在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對學生們的行為、思想、心理的正確引導,具有科學理論的支持。但由于如今我國高中階段的德育教育并沒有將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和基本原理透徹地教授給學生,使得德育教育浮于表面,因此為實現教育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必須徹底且深入地貫徹德育教育。
(二) 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雖然身體的生理發育已經基本完成,但其生理發育尚未成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攀比心理、對現實社會高度不滿等不合理的心理狀態,這對價值觀和自我認同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誘導性。為保證在這重要的心理發展階段學校老師要積極介入,通過多種形式的德育教育保證高中生心理發展的獨立性、平衡性,并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成熟的自我評價以及道德意識,并懂得自尊自愛、確立和調整自我的價值觀。因此為了實現這一高中生自我形成自我發展的切實要求,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都應該注重這一群體的德育教育,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并采用不同形式多種元素挖掘德育教育的教育發展。
三、 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具體措施
(一) 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綠色的校園環境、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去創設更加適合德育教育發展的校園氛圍。首先是良好的校園基礎設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部分校園雖然學校建設了現代化的教學樓和辦公大樓以及教學用具,但校園的內涵及文化建設并不一定如同學校外表一般光鮮亮麗,因此就要通過德育教育這一利刃深度挖掘校園內的優秀文化內涵,重塑校園形象。同時良好的教學環境也為德育教育提供了硬件設施和良好的活動場地,推動著德育教育的發展。其次,是通過豐富的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校園氛圍。像是社團文化活動、藝術節活動、征文活動等以這些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改善其精神狀況,適當地從高壓力的學習生活中解脫出來勞逸結合,更容易對活動的內容以及德育教育產生接納,深入了解德育的重要性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二) 深入挖掘各種德育因素
除了校園內部建設以及活動建設大方面地進行德育教育,同樣也可以通過日常的授課教學、實踐教學以及課后的網絡學習時間都可以滲透德育教育,通過多方面多層次的德育熏陶,是同學們始終保持著對道德規范的敏感度,時刻進行自我規范、自我約束、自我發掘、自我提升和正確的自我認同。因此,筆者將從兩個方面即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并添加實例進行詳細說明如何挖掘各種因素的德育發展途徑。
1. 課堂教學
高中學習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但課堂上不僅僅是教授學習知識的地方,同樣也是育人授德最好場所。因此教育者要充分把握機遇,將課堂授課內容與德育教育相聯系。
例如:人教版教材高中數學必修3第三章“概率”這一課時,除了對專有名詞進行解釋,對公式進行講解之外,還可以以概率為例講述身邊很多事情的發生就如同必然事件一般終究會發生,也有一些事是非概率事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像是高考是高中學生必然要面對的一件事情,既然知道它要發生就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迎接它,樹立好目標并竭盡全力努力實現。而面對很多非概率事件發生時同學們也應該以平常心態面對,不要將問題推卸給他人要勇于面對并積極解決,并通過各種事件來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老師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更激發學生們思考探討的激情,準確把握學生們的人生態度并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 實踐教學
裴斯泰洛齊曾經說過“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夠切身感受真理以及其對自身的意義,因此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可以不僅僅局限于試卷、作文、習題,也可以拓展到實踐的操作,作業的考察方式也可以以實踐的結果進行評定。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數學選修1-2的第二章“推理與證明”這一課時,可以通過推理證明這一數學邏輯理念貫徹高中學生的德育教育。教授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件,是否具有推理證明的過程,讓學生進行理性思考不要隨意跟風隨波逐流。例如在進行網絡瀏覽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一些帖子言辭激烈貌似有理有據,但缺乏證據驗證,這時學生就可以根據推理證明這一方法驗證其真偽,避免成為流言輿論的傳播者,教導學生文明使用互聯網并保持清醒頭腦,避免觸犯法律。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德育教育對于處在高中時期的青少年來說不論是對個人的成長、教育的發展甚至是社會和諧安定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氛圍、課堂的滲透式教學以及實踐任務型教學相結合才能夠真正保證高中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達到教人育人、為國家提供高素質人才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孫艷輝.淺談如何增強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性[J].時代教育,2014(10):158.
作者簡介:
文青,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