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科書改變了傳統的,機械的,單一的表現形式。它注重學生熟悉的事物,并采用主題圖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主題圖的出現完全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它合理地利用了圖片,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和運用教材中的數學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不僅使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生動,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本文將重點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主題圖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題圖;應用
一、 引言
當你打開小學數學教科書時,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豐富多彩的主題圖。主題圖的出現可以說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科書改編的一個亮點。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并通過生動直觀的圖片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此外,主題圖還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目前,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都在利用主題圖進行教學。
二、 主題圖種類
要深刻理解主題圖的內涵,首先必須知道主題圖的類型。主題圖按其呈現方式,可分為自然情境類、活動方式類和對話形式類三種。這三種呈現方式存在區別。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主題圖的類別特征,針對性地進行數學教學。
(一) 自然情境類的主題圖
它以生活中的場景為原型,是生活場景的縮影。它將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進行聯系,突出“數學離不開生活”的思想,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強化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意識。
(二) 活動方式類的主題圖
這類主題圖能帶給學生“做數學”的理念,它允許兒童在活動中體驗和感知數學,并在類似的操作活動中學習與掌握數學知識。活動方式類的主題圖中顯示的每個鏈接都是圖形轉換的過程。在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圖形轉換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三) 對話形式類的主題圖
這類主題圖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形式呈現一些學習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并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與合作的習慣。另外,這種主題圖顯示了數學學習過程,強調知識點,提高了數學教材的可讀性,并指導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如何從多個層面思考數學問題,并提供了實例。學生可利用它進行自學。教師若能正確理解主題圖的意圖和內涵,便能在教學時如魚得水。
三、 主題圖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
(一) 創編情境圖,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數學
如果教師直接向學生展現書本中的情境圖,有可能不會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生活經驗,將情境圖呈現的內容與學生的親身經歷進行有機地整合。比如,教師在講解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書本中呈現的情境圖為:在訂閱《科學世界》《七彩語文》《數學樂園》這三本雜志時,訂閱的數量分別設置為:最少1本、最多3本,請問:一共有幾種訂閱方式?另外,可采用哪種策略來計算這一問題?由于學生在生活中訂閱雜志時可能沒有這樣的親身經歷,這就增加了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難度。筆者在講解這一內容時,并沒有立即利用情境圖進行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當前正在訂閱的《語文報》《數學報》《雙語報》導入教學內容,既在訂閱這三本雜志時,訂閱的數量分別設置為:最少1本、最多3本,請問:一共有幾種訂閱方式?由于學生都有過訂閱這些報紙的經歷,因此,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大多學生都用自己的方法寫出了多種解決策略,然后經過對比后,再從中選取最佳策略進行交流探討,大多數學生都迅速地掌握了采用表格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然后我緊接著再向學生們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圖,由于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自然會對教材中的內容感興趣,并且都能很快的用之前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對情境圖進行創編,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 巧用情景圖,激發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參與意識和發現意識
小學生天生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尤其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應該利用生動的圖像材料來傳授數學知識給學生,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情景圖匯聚了知識,思想和情感。它由人物、情節、豐富多彩的插圖和清晰的主題組成,學生非常喜歡這類圖片。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情境圖,為學生提供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有趣的事物,讓學生從中學習觀察事物的本領,以及留給學生更多的操作機會,進而提升學習數學的成效。
(三) 把握好主題圖中蘊涵的思想品德教育
數學教材中的“主題圖”給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資源,它體現了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可結合圖形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特點。比如,在五年級《異分母分數加、減法》這節內容中,有這樣的一個題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1)金屬和紙張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對象,它們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幾分之幾?(2)危險垃圾多還是食物殘渣多?多多少?在這個案例中,書本就是從數學與環保的角度入手,引入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書本選擇生活垃圾為素材,讓學生知道生活垃圾并非都對人類無益,紙張金屬等只要經過處理,就可以進行有效利用。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將垃圾分類處理,就能達到降低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學習了環保知識。
綜上所述,主題圖為教師有效實施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它基于學生現有生活經驗,并且關注學生生活體驗。它靈活,開放的特點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圖片的風格與小學生年齡特征相符,并以兒童喜歡的風格呈現數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教師也可以方便地使用圖片中的場景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也能從圖片中獲得知識。因此,教師必須抓住新教材中“主題圖”的特點,了解其新的意義和價值,讓“主題圖”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出自己應有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印閩翎.小學數學“主題圖”在教學中的應用[J].品牌(理論月刊),2017.
[2]張詠艷.芻議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化”[J].中國校教育(理論),2016.
作者簡介:
林方,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霞浦縣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