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瑤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五小學
信息技術的深度發展使得互聯網教育得到快速發展,微課也隨之興起,走入全國的小學英語課堂,成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微課能增強課程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加深并鞏固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因此很受廣大師生的歡迎,成為時下新興的教學手段。
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的形式是自主學習,目的是最佳效果,設計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形式是流媒體,內容是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時間是簡短的,本質是完整的教學活動。因此,對于老師而言,最關鍵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在教師的角度去制作,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1]問學單相當于眾所周知的導學單,但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是問號教育,因此我校的導學單也更名為問學單。
國外對于微課程的研究,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的。[2]
相對于國外,國內的微課程建設和開發應用的起步相對較晚,國內最早進行微課的是廣東的佛山地區,但是隨著國內教學改革的步伐,國內的微課程開發與實踐呈現出了“起步晚、發展快”的特點。發展猛更新快是國內微課程在教學應用過程中的一大優勢。比如近年來深圳地區、山東的昌樂一中等在翻轉課堂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3]
近年來,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越來越多樣,形式越來越靈活,微課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豐富的教學手段,不一定能有效地呈現精彩的課堂,不以學生為本而盲目跟風的使用微課,反而讓課堂越來越空洞,在不適合的環節使用微課反而使課堂無序和無效。根據這一現狀,本論文結合自己的一線教學的實踐經驗,旨在研究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使用微課,為同仁們提供有效使用微課的一些經驗,讓越來越多的同仁有效使用微課。
微課可以使用在小學英語課堂的復習、導入、鞏固、提升等多個環節;也可以用于對話課、詞匯課、語音課、讀寫課和故事課中。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康巴什區第五小學5.5&5.6班的90名學生;研究內容是如何在各種課型的復習導入環節有效的使用微課。現以對話課和讀寫課為例,進行結果分析。
5.5 班在成績、紀律、書寫等各個方面,都與5.6班有差別,針對這一學情,我以學生為本,在上PEP三起五上Unit 2 My favourite food 這一單元時,5.5班用微課,5.6班未使用微課。以B Let’s talk這一課為例,我設計的微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和吳一凡一起談論自己知道的食物有啥;第二部分,談論一下某一食物的大小形狀和味道,第三部分,談論吳一凡最喜歡的食物是啥及其原因。
我在5.5班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發給同學們預習,第二天上課的課間又播了一次。上課時,平時不怎么舉手的孩子,大膽的舉起手來回答問題;中上等學生能說出課本之外的詞匯;一節課下來,有更多的學生能參與進課堂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也豐富起來了,教學效果與5.6班不相上下,甚至更好??梢?,微課在各個課型的復習舊知和打開學生思維方面,有顯著的作用。
讀寫課的一部分是讀,另一部分是寫。顯而易見,寫對于學生的難度更大,而對于5.5班的同學來說,難度更大。于是在本單元的讀寫課中,上課前把微課發給2個班的所有學生,區別是5.5班配有問學單,5.6班沒有發問學單,只是觀看微課。問學單的內容是,把你認為有用的詞句摘錄下來;你能寫出更多相關的詞句嗎?在寫作環節,5.5班學生的錯詞明顯比平時少;兩個班整體失分情況持平,沒有平時的差距大??梢?,在使用微課時,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型,不同的學情,適當的與問學單相結合使用,讓視聽與動手相結合,一起碰撞出火花,幫助學生學習知識。
微課的使用雖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產生了以下:
教師方面:1.制作過程比較耗時,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2.教學內容不同,很難每一節課都能及時設計出有趣的、有效的微課。3.學生在成長,學情在變化,使得研究結果不夠準確,真實。
學生方面:1.有的同學趁機玩游戲,查其他作業的答案,家長開始擔心學生的視力問題,使得一部分學生不能配合。2.部分學生家庭情況無法支持微課的使用,如回老家無網絡、父母不在身邊無電子產品等。
教師方面:1.定期邀請專業人員進行微課的制作培訓。2.多觀看其他人的微課,積累素材,交流思想。3.設計新的研究方案。
學生方面:1.勤于家長溝通,盡量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2.合理利用課間10分鐘來多次播放微課。3.與學生約定,只看微課,不干其他的。
小結:微課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能靈活的用到各個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指導我們師生共同成長。但是不管是用到什么環節,我們必須明白,他只是起輔助作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我們的教學依然應該以學生為本,基于學情設計微課。心中始終牢記我們是為了幫助學生學習而用微課,不是為了豐富教學手段而用微課。另外,微課雖然新興、時髦,但是也應該與已有的教學方法(問學單)結合使用,賦予微課更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