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錦婷
金融工程本身就是一門新型的具有一定交叉性的學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西方各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并成熟起來,為了可以進一步提升其金融效率,并滿足相應的風險管理需求,便創設了金融工程。通過這種工程化的手段有效解決其金融問題,比如金融產品開發和定價、彼此之間交易的策略以及相應風險管理等等。我們國家該專業起步比較晚,在本世紀初期的時候才開始創設了本科專業,當下還處在發展時期。所以對其目前所有相關高校來說,在大數據背景下積極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是在往后一段時間之內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因而,讓我們對其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具有極大的必要性。
該專業是整個金融領域當中最尖端,并且也是最復雜的一門學科,在這之中主要融合了多項學科知識,比如包含有概率論、高等數學、統計學,經濟學、金融學、隨機過程以及金融數學等多項模塊,另外還包含有實踐教學模塊。所以能夠發現該專業的課程內容非常多,那么怎樣在有限的教學時間當中去合理安排相關的教學內容,并深入解決一些實際的金融問題,對于相關學校的教師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從這一點當中同時也出現了兩項重大問題。
第一,學校基礎學科之間存在配套難問題,整體課程設置缺乏完整性。目前開設該專業的大部分高校當中都只是將金融學、經濟學等作為其主干課程,缺乏一定的實訓課程。還有一部分院校沒有從專業的高度上去設置相關課程,整體教學大綱還缺乏基本的完善性,對整個專業起到支撐作用的相關課程甚至都沒有開設,比如固定收益證券以及隨機過程等等,所以這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在學習的時候并無法形成完整有效的理論框架以及相關的知識體系。
第二,缺乏主次性,涉及的經管專業以及數理專業內容講解都比較模糊。因為該專業本身就是多項學科相互交叉的,所以它與一般的金融理論課程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其中還有很多比較繁雜的數理推導,這都對學生的數理程度要求比較高。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很多教師過于注重高等數學以及概率論等純粹數理知識的講解,并未向學生們講解有關金融背景的相關知識內容,導致整個課堂教學與當下的金融熱點結合困難。還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對于本專業的重點和難點,比如期權與期貨衍生品的定價推導過程,基本都是一筆帶過的,或者是直接講解得非常冗雜,沒有將教材上抽象的知識內容具象化,所以我們便無法掌握透徹其中的核心知識,大部分同學基本都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該專業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是立足在市場需求基礎上的,所以主要是進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其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就是實踐教學。但是當下很多高校雖然開設了各種實用性的課程,但是因為整個專業實驗教學發展時間比較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參與的實踐內容遠遠不及用人單位的基本需求,在案例分析基礎上形成的教學方式整體推廣力度比較缺乏,因此致使我們當下對于知識的掌握都還是停留在書面層次上,無法靈活運用理論內容解決問題。
在原先教學的時候老師們都只懂得進行知識的機械性灌輸,課堂中老師是主體,我們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整個課堂缺乏互動性,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不高,因此導致我們自身所具備的素質完全與社會需求不相符,進而自身價值實現難度增高。
在本專業考核機制方面也沒有體現出來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整個考核制度缺乏基本的規范性,并且形式單一。很多學校目前還是應用的學分制管理,只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將規定的學分修夠即可畢業,所以這就導致期末考試成為了唯一的評價指標,對于我們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并不重視。再加上有時候期末考試無法客觀性,所以并無法科學審查我們基本的學習效果與學習表現。
目前該專業該沒有形成相對比較規范的教育體系,再加上大數據的影響,使得教學改革困難重重。當下,大部分院校在培養金融工程創新人才時候整體目標定位缺乏基本的準確性,相關的教學理念也和整個時代發展不相符,僅僅將大數據當作該專業當中的一門選修課,所以導致無法從理論高度上把握其基本內涵。還有一些院校對大數據的認識過于超前,沒有以自身的實際發展水平為準,導致開設了大量的與大數據相關的課程,錯誤定位了整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
大部分高校該專業課程結構設置還缺乏合理性,比如必修課程過多,有關大數據的課程比較少,學生自身對于課程選擇性比較差,無法有效實現個性化教學,所以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低,其創新能力提升困難。另外,因為這一專業在我國發展時間比較短,所以專業教師比較缺乏,還有部分教師對于課程認識不夠,導致教學方式單一。
在軟件工程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之下,各大高院校存在的硬件設施短缺以及網絡不穩的問題應該要即刻解決。另外,存在的模擬課程開設少、種類缺乏。覆蓋領域過少等問題也急需解決。
需要不斷提升課程質量,并完善相關基礎性學科,比如設計大數據課程內容、改建大數據下的課程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可以從培養學生理論知識框架、促進經濟統計知識和數理邏輯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能力等方面入手,確保可以真正將大數據內容與金融工程教學相互融合起來。
在大數據背景下加強對網絡資源的利用,大力建設專業實驗室,并在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積極與各個知名企業相互合作,發展產教融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進而培養出來能夠和社會需求想適應的金融工程人才,并實現學生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最大化。
在創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運用各種新型教學方式,比如翻轉課堂、微課等,讓我們學生做課堂的主體;或者也可以直接組織大家學習當下的一些經濟金融熱點內容,進而養成良好的經濟思維,確保在掌握相關理論內涵的基礎上,培養起解決金融問題的能力。
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可以組織大家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在提升綜合能力的過程中對取得的成績實施整體評價。或者也可以直接借鑒國外一些高校的改革經驗,在考核過程之中引進專業實習機制,并加強對實習表現的評價,引導我們做好未來的職業規劃,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在該專業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將我們學生作為主體,并以實踐操為載體,樹立起來培養應用型和創新性人才的目標,確保大家都可以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在大數據時代下,學校還需要將自身的發展實際作為基礎,直面挑戰和機遇,與時俱進,不斷提升教學水平,為促進國內整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