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漢字之于語文,正如水滴之于大海,沙粒之于大漠,土石之于高山,樹木之于森林,是其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一定的識字量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因而識字教學才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約占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然而,強調多識字,少寫字,提倡“讀寫分離”的新課程理念從另一方面給識字教學增添了難度——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識字教學成了教師最頭疼的問題。
關鍵詞:閱讀;識字;新課程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得自主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識字教學也是如此。于是,我們提出了一種高效的識字理念:多種識字途徑,課內向課外延伸,鼓勵及早閱讀,激發學生興趣。正如崔巒理事長曾指出的:識字,提倡“課內課外,兩條腿走路。”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從課本、課堂中識字走向生活中識字,讓生活成為識字的資源,真正體現“要使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轉變為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材”。
一、合作互動識字,于交流互動中尋幽探徑
1.小組合作,巧妙識字
杜威曾提出“為自己思考”這一概念,他說,“如果不是為自己,就不成其為思維。要發展思維,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個人的因素,這是在腦力活動中不能被取代的獨特因素?!倍〗M合作識字避免了課堂上機械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擺脫了“老師教,學生學”的簡單固化的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老師的有意引導下,學生們思之,感之,疑之,悟之,用他們自己創造的獨有方式去識字,從而獲得了心靈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歡樂。
例如:上課時,我給他們講:“本”,“木”與樹木有關,樹木的根就是“本”,之后,讓學生們分組研究還有哪些字可以這樣記,學生們饒有興趣地編著自己的故事:
“男”一個人在田里出力干活;“兩”一個大門里藏著兩個人,兩人都怕擠著對方,蜷起自己的腿;“扔”東西離不開手,想扔得遠就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學生們不僅喜歡這些“故事”,輕松地記住了這些生字,而且對編故事、學語文也產生了濃厚興趣。請相信,只要尊重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放手讓他們去創造,他們會還給我們一份驚喜!
2.游戲互動,愉悅識字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教學游戲活動,能夠讓他們在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景下快樂識字,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游戲的形式很多,可根據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個音節放到若干個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換衣服”——給一個字連續換幾個形旁,讓其余同學分別讀其音、釋其義,講其用(造句);“捉敵人”——即一群字詞到另一群字詞中找各自的“對手”(反義詞)等等。
這些趣味游戲,變枯燥為有趣,變機械重復為歡聲笑語,能讓我們在“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中進行識字教學。
3.課余閱讀,興趣識字
識字為了幫助閱讀,閱讀也能幫助識字。在課余閱讀中識字,主要是在教師有意引導下學生無意識字。我們結合新大綱要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推薦適量適合他們閱讀的文學作品,在課間或興趣小組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閱讀,帶領他們走進一個個無聲而精彩的世界。讀故事時,教師隨時對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適時適度做一些比較,同時也不忘提醒學生注意故事中有沒有新學過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組成了什么新詞。這種看似無意,實為有意的做法久而久之會養成學生通過詢問、查字典等途徑識字的習慣。
4.讀寫結合,別樣識字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和運用規范的語言。俯看當下,微博的涌現,電子書的暢銷,使人們在快餐文化的漸染下,無法嗅到那沁人心脾的墨香,更無法體會行走于文字書寫中的暢然。讀寫結合中的“寫”,不是簡單機械重復性的寫,而是在識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能親手寫出來,培養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們在書寫中進一步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激發他們對語文的興趣。
二、激趣自主識字,于探索研究中積少成多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遵循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做到母語學習要貼近生活。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學生自主識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學生課外識字的源頭活水。
我們倡導在生活中識字,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把識字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積累聯系起來,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
例如:課堂上講了某個字,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分析,都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字。教師將學生的視野由課堂引向生活,打開一扇門,讓他們進入到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做到課堂生活化,識字動態化,學習簡單化!
第二層意思就是要拓寬識字的渠道,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識字資源進行識字,實現生活課堂化。
上學路上,各種店鋪鱗次櫛比,各個單位的名稱、馬路邊的交通警示牌都是學生識字的好教材;校園里,一些專業教室的名稱、走廊里的宣傳欄中,教室的板報里,找一找學生學過的字加以鞏固;放學回到家,打開電視,新聞、廣告、動畫片的名字等,遇到了不認識的字,還可以問一問長輩……這些課外資源拓寬了識字渠道,讓孩子們的識字量在不覺負擔中慢慢累加。
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其閱讀史?!弊R字是閱讀的基礎,而閱讀為語文學習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因此,我們要不斷探索開發多種途徑進行識字教學,要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讓學生無論是在課堂中還是課外,處處把字識,不斷搭建閱讀的基石,來構建自己人生的大廈!
參考文獻
[1]李艷萍.情境激趣 自主得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S1).
[2]康艷玲.讓童謠在語文識字教學中綻放光彩[J].才智,2010(7).
作者簡介
田欣(1979—),女,漢族,籍貫:天津市;專業:漢語言文學;職務:小學教師(中級職稱);工作單位:天津市和平區昆明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