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在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和實施精準脫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基礎設施落后、標準化體系不健全、人才稀缺等突出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針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以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意見。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并呈現出以城市為中心,逐步向農村拓展的特點,國家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相繼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等若干文件,“十三五規劃”提出,“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涉農電子商務”,必將推動各地農村電子商務健康持續發展。
1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農村電子商務指的是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使之兼而成為遍布縣、鎮、村的三農信息服務站。農村作為中國人口比重最大的部分,這一領域的利潤蛋糕巨大,于是,各大電商巨頭就逐步將眼光放在了農村,淘寶從2009年就落實淘寶村、淘寶縣計劃,京東也將京東幫擴展到縣級。
2016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阿里巴巴集團在京簽署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雙方將共同支持300余試點縣(市、區)結合返鄉創業試點發展農村電商,可見國家對于農村電商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目前也涌現出諸如浙江遂昌、河北清河、吉林省通榆縣、陜西省武功縣等電子商務示范縣。它們憑借自身自然優勢,借著電商發展的良好勢頭,積極推進了特色的電子商務新模式,由部分地區牽頭和鼓勵,由點到面,加快整個區域整體進步。但是整體來說形勢仍不容樂觀,農村電商的普及率仍有待提高。
2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觀念和意識相對滯后。電子商務在城市迅速發展,與城市人觀念和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接受新鮮事物的主要是年輕人,所以普及和滲透新興觀念進一步凸顯了重要性。農民必須有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的能力,對電子商務有需求,理解電子商務對未來的意義和價值。
2)農村電商區域差異明顯。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率先占領了城市,為平衡區域發展,農村也逐步轉型,向著城市靠攏,但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知道,南方地區明顯優于北方地區,在很多地方憑借地理位置的優勢,很容易發展自己特色的電商業務,但是,同樣由于這些限制,導致差異被大大加大,一些地方已經建立比較成型的農村淘寶縣等示范區,而大多數村鎮對于電商的敏感度不夠,甚至對電商幾乎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
3)體系不完備,平臺資源稀缺。農村電商由于交易對象的不確定性,不論是作為賣家還是買家,他們標準化程度都很低,而且方式也多種多樣。目前還沒有一個具體、完備的規范,在交易上,也沒有制約其行為的標準,農村電商要想發展,沒有完備的體系就不能適應新興的事物。平臺資源是另一個發展的奠基石,而農村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平臺資源稀缺,且不夠完善,沒有平臺強有力的支撐,很多農村電商活動沒辦法開展,農村電商就沒辦法進一步擴大。
4)物流、網絡等硬件基礎匱乏。物流作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在發展之初就受到廣泛關注,產銷鏈條長,中間損耗就會大,所以物流的控制也是保證質量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的物流體系還不太完善,雖有幾大快遞物流公司在各地區下設分部,但覆蓋面還是沒有達到全面的范圍。而中國郵政的覆蓋面大,但物流信息監控和實時性難以保證。在農村電商迅速擴展的今天,花費巨額投資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未來預期收益也是各大電商在權衡的問題。
3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
1)加強宣傳、入戶示范,持續推進電子商務觀念的推廣。通過新農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不斷吸引年輕人投身農村建設事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吸引年輕勞動力回鄉創業、就業,從而帶動農村人口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能力的持續提升,進而實現電子商務觀念的落實和普及。
2)各級政府積極推進上級規劃的有效落實。各級政府應發揮政府宏觀規劃與指導作用,制定有利于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優惠政策。一是財政出資建立縣、鄉、村多梯次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點,為不具備網購條件的農村居民提供代購、代付、代收、代退換貨等服務,幫助解決遇到的資金、人才、物流、技術、市場信息、政策和法律咨詢等方面的問題。二是加大專業技能培訓,對那些滿懷激情回鄉創業的80、90后青年進行創業指導,“授之以漁”,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三是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電商企業參與公共服務中心運營,為農民提供培訓、策劃、融資等方面的個性化、專業化服務。四是探索農業生產與經營的新模式新路徑,引導農村合作社和大型農業企業組織農民進行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和信息化、網絡化經營,打通產-供-銷全產業鏈條,促進不同市場主體的合作共贏。
3)相關企業建立協同發展的共識。以農村電子商務為載體,整合企業、市場和社會等各方力量才能更好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各相關企業也要掌握農村電商規范生產、營銷平臺、商品流通、信譽溯源這幾個環節,分清主次,形成解決環節方法鏈。首先,要保證計算機在農村的普及,積極推進農村網絡線路的架設,將網絡信息建設落實到每一村、每一戶,讓電子商務影響和改進農民生活習慣。其次,初期農村電子商務可以借助淘寶、京東等大平臺,讓具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也走出農村。后期形成自己特色電子商務的網站,為農村電商擴大奠定平臺基礎。
4)鼓勵人人創新,轉型發展。時代在發展,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局勢的變化。農村由于具體的情況也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模式,所以打破傳統農業企業經營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電子商務使溝通更便捷、信息傳遞更快,可極大縮短交易雙方的距離,打破地域和文化差異的限制,使農業企業的銷售范圍擴大至全國、甚至面向國際市場。農村也要融入電商產業而采取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同時采取教育培訓、鼓勵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用新的眼光來創造新的模式。
5)建立人才培養制度,增強后備力量。人才是農村電商發展的中堅力量,要廣泛征集人才共同投入發展。所以要大力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鼓勵通過信息創業就業。讓億萬農民通過互聯網和電商平臺走上信息化道路。同時開展農村信息化知識培訓,培養信息人才應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優勢,結合其它通訊手段,大力實施信息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文化水平和素質,培養懂電商的新型農民。還應采用幫扶政策,用專業人才來帶領幫扶隊伍,構建能力強的電商團隊。
參考文獻
[1]傅波.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湖南:湖南農業大學,2010(6).
[2]劉靜,李佳樂,劉常瑜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帶動農村經營新模式----基于江蘇省“淘寶村”的案例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20):293-295.
[3]楊會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述評[J].安徽農業科學,2014,(5):1539-1541.
[4]凌守興.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形成及演進機理研究[J].商業研究,2015(1):104-109.
[5]Afuah,A.,C.Tucci.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M],Boston: McGraw Hill,2001
作者簡介
關宏(1973-),男,北京人,滿族,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