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剛
摘 要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環境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尋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策略,提升營造林工程的造林質量,增加我國綠化面積與生態效益。基于此,探究營造林工程管理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營造林工程管理體系創建的對策,以便提高營造林工程管理效率,促進我國林業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營造林工程;建設管理;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9.040
林業工程建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通過造林、護林等措施,能夠加強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促進我國經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同時為后代提供安全、健康的生存環境。目前,我國已經重視并開展了相關的造林工程,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由于林業結構以及造林技術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的造林質量并不高,因此應該根據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制定出優化的林業工程措施,提升造林質量,從而提升我國的生態環境效益。
1 營造林工程管理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社會各界對造林工程建設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在保護生態環境的背景下,對造林工程提出了新要求以及新標準。我國森林面積較大,管理上存在相應的難度,加上我國森林保護制度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林業的發展。據統計,2018年我國森林撫育面積830.2萬公頃;沙化土地治理221.3萬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蓋度55.3%;全國年均種子生產量2.7萬噸,苗木410億株;全國經濟林產品產量1.8億噸。森林作為我國重要的資源,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提高我國營造林工程建設質量能夠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1]。
我國國土面積廣闊,每個地區的氣候類型不同,因此植被的覆蓋面積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黃土高原等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植被的覆蓋率更低。而提高營造林工程建設質量能夠減緩水土流失,防風固沙,為干旱地區的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同時提高造林質量還能夠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提高自然災害的防預能力,有效地防止了生態惡化。此外,增加森林的覆蓋面積能夠凈化空氣、消除噪音,改善生態環境,保證長遠的生態效益。因此,加強營造林工程管理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2]。
2 營造林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造林工程規劃缺乏合理性
目前,部分林業部門在開展營造林工程建設之前未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未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水文條件和土壤性質制定造林方案,沒有細化林業整地、林木種植和后期維護流程,所栽培的樹種極為單一,抗病蟲害能力偏低。
2.2 林分質量不高
與美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林業建設技術還相對落后,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林分質量。部分地區在種植林木之前未全面開展樹苗檢疫工作,一旦感染病害的樹苗被植入林地,就很容易擴大病害面積。也有部分地區樹苗移植方案缺乏科學性,中途維護措施不正確,很容易導致樹苗在移植過程中死亡。
2.3 立地條件差
我國不少區域水土流失嚴重,經過幾十年的治理,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立地條件仍相對較差,不利于提高林木成活率。簡而言之,國內不少區域林業資源存量不足,質量急待提升,林地分布不均勻,結構缺乏合理性,品種較為單一,林木成活率偏低,管理水平急需提升。
3 營造林工程管理體系的創建對策
3.1 建立科學合理的造林規劃
營造林工程規模較大,在工程建設前必須制定詳細且長遠的規劃,這樣才能保證營造林工程的有序進行。但是目前部分營造林工程在建設時并沒有合理規劃,單純地將營造林工程作為短暫性的項目進行建設與管理,缺乏長遠性、綜合性的考慮。此外,在建設規劃階段,設計人員對營造林工程的實地環境缺少考察,常常將規劃的重點放置在土地資源的重組上,使得整個營造林建設沒有發揮實際的功能,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營造林工程建設管理的發展。因此,在構建營造林工程管理體系中應做到以下3點:1)工程管理人員要加強對工程建設規劃的重視程度,對整個營造林工程要有全局性的掌控,將營造林工程管理體系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結合;2)營造林工程設計人員應實地綜合地考察工程的建設環境,包括水文特征、地質結構等,然后科學地選擇種植樹種,提高樹木的成活率;3)應在種植主要樹木的基礎上,提高營造林的多樣化,根據當地的土壤特征將不同的樹種合理搭配,科學地規劃隔離帶,從而防止病蟲害的損害以及火災等的破壞。
3.2 借助技術,提高營造林工程的建設效率
作為一項技術型較強的施工工作,營造林工程管理必須要加入新技術,為造林管理注入新活力。1)在構建營造林管理體系中,育苗管理、林業經營、設備使用等都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管理。2)機器設備的選購與使用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避免造林管理過程中出現資源浪費。3)在整個林業管理工作中,要加入對技術的投入以及對專業人才的培訓與教育工作,強化造林人員對林業工程造林管理的認識,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出發,科學管理造林工程。4)在實際的種植過程中,積極發動群眾的力量,通過制作公益廣告以及宣傳畫冊等形式做好宣傳工作,讓造林地群眾充分認識到造林工程的重要性,積極配合造林工作,從而提升造林質量。
3.3 加強后續的維護與管理工作
營造林工程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樹木在種植后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在構建營造林工程管理體系時,應該加強后續的維護與管理工作。1)建立健全造林工程的管理與維護制度,全方位、多領域地提升造林質量,加大后續管理與維護工作在資金以及技術方面的投入,聘請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2)根據當地的降水等情況制定相應的澆水、施肥、修剪計劃,并根據相應的計劃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管理。3)做好樹木病蟲害的預防工作,在每年的春季、夏季,定期為樹木進行防蟲除病工作,樹木密集區域可以選擇人工或機器噴灑的方式,樹木稀疏的區域可以采用點滴的方式防蟲。但是要注意在選擇防蟲藥物時最好選擇無污染的防蟲藥物,避免對當地的其他生物造成影響,同時還應對每一次的病蟲害防護工作做好相應的登記。4)加強對管理人員專業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素質的教育與培訓,定期組織營造林管理人員和維護人員學習營造林工程管理的專業技術與技能。5)加強與高校的合作,聘請高校教授與專家開展實地指導工作,為維護人員介紹先進的管理技術,從而提高我國營造林工程管理的整體效率。
4 結語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營造林工程的管理越來越重視。營造林工程作為一項長期性工程,對我國環境保護與生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營造林工程管理中,必須要完善體系建設、優化管理制度,從而提高營造林工程的建設質量。在工程建設前,從全局出發,對營造林的實地環境進行綜合性考察,并在建設初期形成詳細且全面的規劃。在建設過程中,以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為支撐,保證工程建設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在建設后期,加強維護與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 仵波,張仲鈞.山地營造林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18(12):77-78.
[2] 夏百萬.關于加強營造林工程管理全面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的思考[J].農技服務,2017,34(22):54-5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