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麗 張世功
摘? ?要:在國家創新支持政策的大背景下,高校也需要創新教育模式培養與時代發展同步的新興人才,特別是民辦高校面對企業的應用型人才需求,如何通過專業教育的創新變革來應對此項需求也迫在眉睫。現提出了一種校企銜接的創新培養模式,在高校與企業間架起一座在校大學生轉變成企業職工的過渡橋梁,適應了企業對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具有較大意義。
關鍵詞:教學改革? 校企銜接? 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c)-0232-02
國家支持各行業創新發展,企業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為手段,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企業也急需一批適應“四新”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各地方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高校聚焦服務有創新性的重大工程,打造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對接產業、適應需求的專業群。
當前企業為應對自身的成本壓力,對新入職員工的要求是有創新能力、上手快、培訓周期短、實操能力強,我國高校在應對企業人才需求的情況下,對教學模式和課程進行了多種探討改革,以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為適應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態勢,迫切需要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針對性教育培養,在各專業領域開展有特色的創新課程。
1? 傳統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根據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同層次的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也有了一定的差異性。一些民辦高校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這是應用型教育教學的根本所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源于實踐,素質更需要在實踐中培養,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手段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對形成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從開展情況來看,由于對實踐性教學的認識仍然不到位,流于形式,不能保證學生全面、系統、高質量地完成專業技能訓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實踐教學開展力度不夠
在課程授課方面,一般按照學生班級分配授課班級,這樣理論教學集中在固定教室上課,班級人數較多,當需要安排實踐教學環節時,人數不能太多,否則混亂不容易管理,課堂秩序和接收情況沒法控制,這就需要將學生重新分組,但這樣排課時一是系統不好做,很可能與其他課程沖突,二是指導老師、實踐場所也需要合理調整和規劃。可能實踐教師和場地不夠用。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來協調,所以在實踐教學中,實踐的教學方法就只限于案例討論、觀摩等動眼不動手的方式,使學生對實踐教學興趣較低,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教學依舊傾向于課堂教學和理論知識傳授,而把實踐教學放在次要地位。
1.2 教師實踐指導能力有限,缺乏雙師型教師
目前一些高校教師的主要來源是應屆碩士或博士畢業生,教師在企業鍛煉培養的時間較短,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偏弱,基本是學校對學校、書本對書本的培養。有些即使是經過了一些培訓,但由于與基層對接頂崗體制不完善,使教師實踐浮于表面,不能真正融入到基層,參與到實際工作中。所以對企業的具體運營、具體設計等并不是很清楚,這樣在指導學生時就會出現力度不足,不能正確指導學生完成實訓等相關任務,實踐教學就會大打折扣。
1.3 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待完善和規范
高校在長期教學摸索中,不斷開展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充分的為教師提供各種渠道,讓教師在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革,探索和創新教學模式,為更好的促進應用型人才教育的發展。實踐教學形式多樣,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所以評價體系也不能單一,要靈活多樣,適合不同的實踐教學模式。但在不一致的評價體系下,各指導教師又會出現標準不一,各行其是,使得實踐教學的水平難以評價,這樣也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2? 專業人才培養教學需求
機械類專業是工科類院校主要專業,它對學生的培養要求與工程實際應用密切聯系。機械類專業課程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專業課程的教學在培養機電類工程技術人才的過程中,具有增強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提高學生對機械類工作的適應性,培養其開發創新能力的作用。
一些民辦高校在不斷的改革和摸索中,先后開發了實習、實訓、大學生創新大賽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意識。但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方面力度還可進一步加強。一方面是學校實習實訓體制還不健全,學生實習時間、地點等無法落實,另一方面是企業在學生頂崗實習方面也沒有一個合理機制,學生到企業實習需要個過渡期,企業在培養過程中需要耗費人力、物力等,影響企業正常運營。
3? 專業教育新模式
針對以上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所以就急需一個專業培養機構,整合發揮校企各自資源優勢,形成專業培養合力,科學有效的培養一批適應“四新”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讓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就進行企業相關培養,做到短時間內適應企業要求,盡快上手,服務中國制造。
這個專業培養機構可以依托高校成立專業培訓設計中心,直接面向在校學生,可以通過成立特色班或選方向等形式,培訓企業知識。學校負責專業申報及招生、提供教學實習場地、做好學生日常管理、負責組織學生每年的校內專業基礎教學等。而企業根據情況可派遣工程師授課、培訓學校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加機械實際設計、人工智能等大賽,指導畢業設計、簽訂專業定向培養協議,全面負責學生實習實訓并推薦就業安置等。校企雙方共同安排人員組建管理團隊、講師團隊,負責教學環境建設、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建設、實習實訓、培訓認證等校企合作事宜。
專業培訓設計中心主要通過校企合作專業共建,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采用“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主要實施方案:(1)培養課程體系設置以高薪就業為導向、以實用技能為核心、以真實案例為主線。根據行業的發展及時更新課程,真正與社會、市場接軌。具備前瞻性、實用性、科學性。(2)教材企業提供。企業自己編寫,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來改進教學,培養更貼近企業的人才。學生畢業即符合企業用人標準,無縫對接,大大縮短企業的用人培養周期。與市場接軌,與企業合作,采用現代師徒制教學模式學員都是雙重身份,在校是學生,由學校派專業的理論老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教育;在企業是準員工,企業會有專業的人士來進行相關的指導,學習職業技能方面的知識。(3)以“學生課堂教育+崗位師徒技能培訓”相結合的主要方式,產教融合。學生在校期間一部分人還可以享受企業提供的獎學金,學生崗前培訓期間,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以帶薪實習?!跋榷◢?,再培訓”新型職前專業教育?!跋榷◢彛倥嘤枴钡男滦吐毲皩I教育,摒棄了傳統的工作與學習“兩張皮”模式,入校就與企業簽訂就業安置協議,確定崗位及崗位薪資。
這樣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既解決了學生課程知識學習和企業需求脫節的問題,也解決了企業招不到合適人選,培訓期長等問題。學生學完相應的課程基礎知識后,可以到專業培訓設計中心進行培訓企業相關知識,可以直接參與到這個中間機構聯系到的企業產品設計,一邊學一邊練,甚至通過在產品設計研制過程中孵化新的企業等。初期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愿報名學習,也可以在大四時分方向選修,開設的課程均是和企業直接相關的設計和軟件課程,讓學生提前上手,融入企業環境。后期也可以單獨在招生計劃中直接設立特色專業直接招收,一入校就開始分層次培養,將專業培訓中心直接納入到學校教育中,兩年或三年學習基礎課程,后兩年或一年專業培訓設計中心來培養,直接面對企業培養,參與到企業項目中,提前設計產品,完成企業任務。四年培養結束后,直接去相應企業工作。
4? 結語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影響下,面對企業的需求,民辦高校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通過專業教育的創新變革,以更加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來應對社會的需求。這種校企銜接的創新培養模式,在高校與企業間架起一座在校學生轉變成企業職工的過渡橋梁,適應了企業需求人才和高校供應人才的對等性,對教育教學改革具有較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田中俊.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0):103-105.
[2] 趙明剛.美國高校的實踐教學模式評析[J].教育評論,2011(1):156-158.
[3] 肖北.民辦高校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模式的研究[J].赤子,2016(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