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花
(山東梁山經濟開發區友誼小學)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思維方式也逐漸向邏輯思維轉變,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其后面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新課改要求,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的規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提出并解決問題,最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高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方式正在向抽象邏輯化發展,而數學學科的特性正是抽象性、邏輯性,因此對小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首先,小學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自主探尋學習知識,能夠激發其求知心理,提高其學習興趣;其次,小學生對自主學習的知識理解效率更高,記憶效果更好,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耗時更短,就能夠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重難點知識的教學與教學探索上去,提高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在小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發揮引導和調整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勇于創新,促進教學進展。
1.學校重視程度不足。在當前學校的教務管理工作中,部分學校沒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教育觀念仍然停留在簡單的教學工作上,認為教師只要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學生只要根據教師的教學走就可以了,沒有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教師和學生不能夠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阻礙了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教師教學方式創新不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教學創新,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調查中,許多教師尤其是農村的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仍然采用手動畫圖的方法,學生在開始時會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在長時間的畫圖學習中容易失去興趣,不利于其更好地學習。
3.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探究欲望不夠強烈。如在學習《質數和合數》這一課時,教師根據課本內容列出一系列數字,讓學生進行質數和合數進行分類,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主動去進行分類,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學不進行思考探索,等待最后老師公布答案。這些行為表現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夠強烈,并且沒有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這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
1.學校要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并將此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教學評價的標準之一,這樣能夠有效的促進教師和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校可以在高年級的數學比賽活動來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風氣,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教師要積極探索,用于改革,積極尋求創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探索。如在講述《長方體與正方體》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普及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概念,用模型來教學生辨認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如何計算他們的面積以及體積等,也可以借用多媒體來演示長方體、正方體的3D構圖,讓學生尋找日常生活中的長方體與正方體來計算他們的面積體積等,這樣將長方體和正方體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尋找身邊的事物能夠促使其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師還要多鼓勵引導學生,使學生學習動力增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
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小學生只有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夠逐漸培養起自主學習能力。高年級的小學生必須要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在遇到數學問題時,首先,要獨立思考,不能總是等待結果。如在學習《質數與合數》時,教師列出一系列的數字讓學生進行質數與合數的分類,這時,學生就要嘗試主動去思考,依據書本上質數與合數的概念和老師的講解來進行分類。其次,還可以通過與同學之間的討論來交換不同想法,拓展自己的思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1.創設情境教學。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課堂上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自主思考,促進學生對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百分數》一課中,教師首先對課文內容簡單的進行講解,然后創設情境,準備幾種商品和商品的價格牌,然后用比較明顯的牌子分別寫出“九折”“八折”“五折”“一折”等折扣牌放置在商品前,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折扣代表的百分數分別是多少,再讓學生分別計算出打折后的商品是多少錢;也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師扮演購買者,學生扮演商家,通過“逛商場”的小游戲來教學,使學生在游戲中學會自主思考,認識到折扣與百分數的概念,大多數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情境之中,教師需要引導不能主動參與的學生,通過提問和鼓勵的方式來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全體學生都能夠主動學習思考,培養其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2.提供學習空間。在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自主思考和探索,提升其在自主學習期間的成就感和樂趣。如在《圖形的運動》一課中,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后,可以給學生派發七巧板和表格紙,讓學生自己在表格紙上通過圖形運動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并且布置任務,要學生將拼圖過程中圖形的運動軌跡寫在表格紙的空白處,然后教師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設計或者進行小組討論。在這個活動中,小學生主動進行創作,不但鍛煉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培養了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包括小學生的自學,也包含了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眾人拾柴火焰高”,現代的科學研究也離不開團隊合作。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小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其能夠在合作中提高自我。在整理與復習中的《統計與概率》中統計的復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調查全班同學的身高,再分別制成圖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通過這種形式來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共同努力,學校要提高重視程度,教師要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學生也要主動思考,積極求知。在這三方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的教師要深入研究學生,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