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雷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朱王堡中心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該如何正確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也成為了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的一個問題,在不斷地積極探索中,眾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語文課堂不斷地進行優化,以求達到高效課堂的效果。經過實踐總結,我發現,要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需要具備以下的條件: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環境、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具備上述條件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礎。
1.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由于長期的傳統教學思想的限制,現如今,雖然新課程標準做出了不同的需求,但是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師仍舊將傳授給學生語文技巧作為教學的重點,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2.教學方法不夠創新。目前,在大多數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仍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聽講的傳統模式,對于學生思維和興趣上的培養遠遠達不到新課標的需求,在課堂上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學內容。
3.學生主觀能動性不足。在傳統教學觀念的熏陶下,學生很容易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慣性,從而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嚴重阻礙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課堂上失去了主動探究的動力。
4.缺乏活躍的課堂氛圍。在大多數教師和家長的嚴重,大多以提升學生的成績為中心,對于學生的想法和實際做法做出了諸多的限制,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這種前提下,大多數小學語文課堂的氛圍是沉悶的。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可以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規定好了的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指能夠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取得良好教學收益的教學課堂,在這里,不能僅僅追求“快”,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個體個性的發展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滲透進以人為本的掛念,才能真正地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1.結合新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并提升學生語文方面的技能,對學生思維、個性等方面有極大的缺失,但是現在新課程標準明確地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做出了規劃,將以人為本作為教育的核心,在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在課堂上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肩負指導的責任,主張進行探究性的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展學生的個性。新課標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當以學生的興趣,并且通過合理的活動設置,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通過上述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要想真正地完成上述的目標,需要教師積極轉變舊的教學觀念,結合時代的需求,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開展教學,如此才能實現高效課堂。
2.結合學生情況,開展創新教學。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手段十分地單一有限,一般就是教師在臺上將講,配合教材和黑板,簡單地實現知識上的灌輸,在這種長久不變的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會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語文教學產生單板、枯燥的印象。現在,隨著教學目標的改變和時代的進步,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突破桎梏,開發出新的教學方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一提起學生的興趣為突破點,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如此,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上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現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旺盛的特點,利用現代化信息設備進行教學,或者開展游戲教學、故事教學、小組教學等,將教學知識融入到這些載體中,從而在滿足小學生興趣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節課文時,我使用了情景表演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帶領學生學習了關于課文的基本知識之后,首先,由我來扮演“孔子”,將班上的學生兩兩分成一組,扮演兩個“小兒”,讓學生自己商討引出其它的話題進行爭論,接著“孔子”再上前詢問經過,判斷解決方案。在這個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們的想法千奇百怪,有的爭論為什么餅是圓的,有的爭論為什么春天是四季之首……在學生千奇百怪的想法中,“孔子”一次次地落敗,向兩個“小兒”承認自己的不足。在這節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學生們明顯意猶未盡。這樣,通過這種別出心裁的教學方法,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還將教學內容的思想傳達給學生,提升了課堂學習效率。
3.加強師生溝通,營造良好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高效課堂的必備條件。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仍然是情感,并且根據調查分析顯示,良好的師生關于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有很強的影響。對于學生來講,教師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調查顯示,學生對于家長的話很多時候會產生逆反心理,但是對于教師卻很容易信服,這個現象充分地顯示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營造出一股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在這股氛圍的支持下,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更容易接受,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更有利的影響,為實現高效課堂做出充足的準備。
比如,在課間時,我會經常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簡單的小游戲,如成語接龍、你演我猜等,并且在課堂上鼓勵一些不善于表達的學生進行發言,對于學生的一些學習上的錯誤也會耐心地為他們指正。小孩子天性善良,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系需要教師真正地付出自己的愛,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關懷,從點滴小事做起,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
4.因材施教,適當使用分層次教學。最理想的教學應當是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策略,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條件來看,這一點還很難做到。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在可行的前提下對教學做出更細致的劃分,做到一定條件下的因材施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學生的意愿進行結合,在布置任務或者組織活動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案,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從原有的層次上得到提升,避免了統一教學帶來了教學缺失,從而成功地構建出高效課堂。
比如,在學習了《火燒云》這篇課文后,為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我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景色方面的寫作。在寫作時,我根據平常班上學生實際的寫作水平,將寫作設定了三個標準: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對課文的仿寫來進行寫作,寫作水平一般的學生要求寫的景色與生活相關,但是在措辭表達上不需太多的要求,對于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寫作的內容要貼近生活事實,并且要加入自身的真情實感,保障文章的水準。這樣,通過不同標準的確立,可以讓學生從自身實際出發,有計劃地進行進步,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高效課堂的構建當做一種教育理念,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內在潛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在客養上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發揮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