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辰,洪婷婷,于洋洋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目前,“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是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數控技術等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課程,它是一門核心課程,是一門基于系統方法課程開發的課程。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技能的關鍵課程。它在機械設計和制造,機械制造和自動化以及數控技術的專業課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機床夾具是機械制造中常用的加工設備,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通過本課程,學生應了解機床夾具的基本組成和功能,并了解機床夾具的工作原理;能夠設計和使用機床刀柄,并掌握與生產中的夾具相關的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確保加工過程穩定,提高機械設備的質量[1]。現階段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是高職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我們展開了研究與分析。
本課程根據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數控技術等各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和普通機床操作工、數控機床操作工、CNC操作員職位,CNC過程(編程)人員和其他數控機床維修和維護人員職位,根據機床夾具設計和實施的工作流程,以典型零件為載體,以典型零件的機床夾具設計作為組織教學的工作任務,培養學生能力,為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益、拓展生產規模、實現長久發展提供人才支持[2],改革教學—學習—練習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要繼續深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比例,加強實踐教學場所建設,使教學管理與生產現場管理相一致,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因此,根據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可將純理論課程“機床夾具設計”轉變為綜合性教學課程。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采取討論、啟發、引導等現代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虛擬技術,加強課程學習情境的建設效果,完善適合多層次學生自主學習的網絡平臺,采用項目教學方法做大做強。在中期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完善績效考核機制。
在學習定位誤差的知識和技能時,選擇以孔為定位參考,短圓柱銷為定位元件的定位方案。分析有限的兩個自由度并執行極限情況的虛擬演示。協調定位并分析不同工作順序基準的過程大小的極限變化。最后給出了兩種定位誤差和定位誤差的計算方法和誤差合成原理。在演示動畫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兩種情況下定位過程的大小變化,容易掌握定位誤差的原因和定位誤差的影響因素。在計算定位副的定位誤差時,讓學生討論自己的位置誤差知識,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不同位置的影響因素、誤差的影響因素以及對加工尺寸的影響,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項目教學、師生互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六個步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學習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參與討論和評估,評論關鍵點和難點,總結課程。通過討論和啟發式教學,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掌握思維方法,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就機床夾具教學設計的內容而言,知識覆蓋面廣,測試內容全面,其對學生學習技能的狀態以及對技能的掌握程度有著較高的要求。課程評估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一環,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也對教師的教學風格、學校學風產生重要影響。圍繞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目標,以科學、嚴謹、扎實、適合為原則,充分發揮評價體系的積極引導作用,“機床夾具設計”課程評價體系主要包括:
(1)學生的學習成績建議主要由“單元實踐考核+平時考核+試卷”三部分組成,側重于應用能力的評估。單元實踐評估根據質量要求進行;通常的評估是在工作態度、紀律、表現、團隊精神和現場管理方面進行的;試卷部分按評分標準進行。三部分比例分別為50%、30%、20%。
(2)實施過程評估,項目評估和工作評估;測試的客觀評價與教師、學生的個人自我評價、團隊評價相結合,閉卷與開卷組合的多種形式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現代教學媒體的合理選擇和運用。通過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認識,使學生能夠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相關知識點。總體而言,多媒體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直觀,更生動。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也無法及時了解教學效果。
隨著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帶來了便利,并對課堂管理提出了挑戰。只有利用優點和缺點,移動終端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藍墨云是一款移動教學助手APP,當處于移動網絡環境時,師生均可以手機為媒介及時對教學情況作出反饋。通過藍墨云平臺進行教學,既能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能促進師生互動,豐富學生的學習成果。
藍墨云班課是促進手機移動終端和課堂教學實現有效連接的重要載體,依托它,教師可以充分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它的形成與發展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在教師和學生上課之前,將藍墨云班課APP下載到手機上。之后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發送通知等內容,比如推送視頻、圖片、音頻,發送課程通知、傳輸工作案例等。同時,還能借助此APP向學生發布“通知”,提醒學生在課前做好上課準備,完成相關學習任務[3]。
進入云界面后,教師可結合個人需求進行課程類的創建。在每個學期的第一季度,教師會給出課程,借助微信群、QQ等發布邀請碼,再將邀請碼輸入之后,學生加入到班級中。教師可動態式地管理所有學生,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跟蹤,評估學生學習的效果,了解學生學習的進展。學期結束后,教師能獲取所有學生的學習評估報告。
課堂點名。與傳統的名冊點名相比,移動端藍墨云班課中帶有手機名稱系統,系統內包含班級登錄功能,有效避免了學生上課遲到或者曠課的現象。通過運用登記功能,學生可采取手勢登錄或一鍵登錄的方式進行登錄,既便捷又簡單。
課堂提問。運用搖動功能,隨機獲取名稱,使課堂更具神秘性、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于踴躍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經驗值獎勵,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變得更加自信。
知識點檢測。當所有模塊任務完成之后,教師會隨機地抽取一套試卷進行測試。相對于傳統考試,時間縮短了,資源庫可重復使用,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
課后,教師可以在云課件軟件上發布作業,進行音、視頻、圖片以及文字的上傳。教師可在閑暇時間批改作業,學生亦可從中獲取到經驗值獎勵。當作業提交之后,學生可實施相互評估或小組評審,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利用投票問卷調查功能開展深層次的探究,從而掌握學生對技能與知識的學習情況,有利于教師在后續教學工作過程中進行優化改進。教師若在調查過程中采用的是個人設計的調查問卷,那么就無需統計軟件處理統計數據與調查結果。
課程上完后,教師會將課外練習上傳至藍墨云課程中,要求學生在規定期限上交作業,并對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眾所周知,作業是對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程度和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反饋。而要想確保課堂學習效果測試的有效性,就必須采用恰當的工作形式。教師應結合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問題、出錯頻度高的問題等,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檢查。作為新型教學平臺,藍墨云的后臺有強大的操作功能,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持續的幫助和指導。它減少了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干預,并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形象化。
建立藍墨云班課,以“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為名。為學生下載、安裝、注冊藍墨云班課APP提供指導,通過發布邀請碼讓學生加入到班級中。上傳課程的數字教材,明確教學進度、要求、評估方式等,增加學生對此課程的認識。
借助藍墨云班課進行教學參考資料與課件的上傳,以供學生更系統地了解并掌握教學資源;上傳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材料與計劃,比如課堂討論題目、課程學習調查問卷,等等。但必須強調的是,在進行教學材料上傳的過程中,應結合教學進度確定發布時間[4]。
上課考勤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手勢簽到,二是一鍵簽到,通常在半分鐘內完成上課考勤。教師在正式開始授課之前要先進行教學調查活動(前提是已上傳調查內容)。教師根據調查結果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隨后開始討論題目,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仔細聽課。教師講解完課程內容之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APP上不僅可以自由發言,也可以查看其他同學的發言,學生之間可進行溝通互動,互相評論、點贊。教師可查看點贊數量排名靠前的同學,讓他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口頭闡述,并與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的觀點。學生參與這些活動都能夠得到一定的經驗值,經驗值可作為后期的課程考核依據。教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要從學生最容易出現錯誤或者學習最薄弱的地方著手。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獲取新知識,教師有必要將教學內容與藍墨云課程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后,教師要為學生準備相應的練習測試題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試。學生在藍墨云課程軟件中進行測試并提交答案,教師可及時掌握學生的測試結果,并對課程教學結果進行總結。完成教學目標之前,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也需加強互動,共同探討,對彼此的表現進行評價,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印象[5]。此教學方法的運用,可成功規避課程中信息量大,學生難以消化學習內容,教師難以控制學習進度的問題。
授課結束,首先教師要表揚課堂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經驗值獎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次,要對學生簽到、預習等數據記錄進行瀏覽,搞清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再次,要撰寫課堂教學報告,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預測與評測,為后續開展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在“機床夾具設計與應用”課程使用了藍墨云班課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手機不再是讓教師頭疼的一個東西,它也可以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用于輔助教學。在點名、布置課程作業、發放課程資料的過程中也更加節約時間,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們對于這種基于手機APP的教學模式也覺得十分新奇,對于上課也更加主動,愿意去思考和嘗試。
隨著藍墨云課的運用以及高職教學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面臨的挑戰越來越高。和傳統教學有所區別的是,目前既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又要收集許多資源與信息,對課程實施科學的頂層設計,同時利用業余時間實現教學信息化。因此,教師必須跟上時代,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增加實踐,積極進取。近些年來,高等教育教學方法改革不斷深入,高職教師必須緊抓高職課程改革的發展契機,科學利用現有的互聯網資源以及領先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同行的優質經驗,吸取教訓,主動地參與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