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學生干部擇業觀現狀及對策,以廣西某高校為例,通過數據分析職業發展規劃狀況、個人職業目標、專業發展了解程度、首選就業方向、就業優先考慮因素、職業風險意識、創業態度等七個方面的情況,闡述高職學生干部擇業觀現狀,提出強化勞動教育,提高職業認識,完善指導機制,提升規劃水平,充分利用“二課”,拓展職業思路等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 學生干部? 擇業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C-0011-03
新時代下,在黨和國家積極采取一系列政策的驅動下,就業壓力逐漸減低,求職者個人能力成為新的關注熱點。高職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在就業中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知識水平有限或學非所用;二是實踐能力不足;三是存在就業功利的心理。在新的形勢下,如何針對高職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進行擇業指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提高個人的求職能力,已是高職院校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有效解決學生就業不可避免的問題。
一、研究工具與對象
根據研究的需要,自編了《高職學生職業觀調查問卷》,該問卷主要設置了7個問題,分別是:自身職業發展規劃狀況、個人職業目標、專業發展了解程度、首選就業方向、就業優先考慮因素、職業風險意識、創業態度。此次研究主要針對廣西某高校的學生,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了大一到大三的學生進行調查。為保證研究的有效性,每次調查都是當場分發調查問卷,當場填寫,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912份,回收到有效問卷912份,回收率為100%。測試完成后用統計軟件Spss For Windows22.0進行數據的輸入、處理及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自身職業發展規劃狀況
職業發展規劃就是個體根據人生發展的不同階段,通過自我提升的形式,完成階段目標的過程。學生通過自身職業發展規劃完成三年的知識儲備,以期適應社會對其的要求。因此自身職業發展規劃對個體在校期間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通過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學生干部的個體對自身職業發展認真規劃過的占46.5%,非學生干部的個體對自身職業發展認真規劃過的占31.8%,相差14.7%。由此說明學生干部對自身的發展有一定的要求。
(二)個人職業目標
工作有計劃,并監督自己按照既定的計劃完成工作,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職業目標行為。目標是實現規劃的手段,沒有一個個具體的小目標,規劃難以得到實現,因此個人的職業目標是個體職業發展規劃能否得到落實的體現。
通過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學生干部的個體對職業目標明確的占47.2%,非學生干部的個體對職業目標明確的占41.6%,相差5.6%。由此說明學生干部在校期間明確自己的任務目標。
(三)專業發展了解程度
職業規劃中的SWOT分析方法能夠使個體有效地進行自我剖析,其中自我剖析環節中,對自身專業發展了解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自身職業發展。
通過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學生干部的個體對專業發展非常了解的占14.5%,非學生干部的個體對專業發展非常了解的占11.3%,相差3.2%。由此說明學生干部在校期間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發展了解程度相對來說比較高。
(四)首選就業類型
首選就業類型是學生走入職場的第一步,它影響到個體將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通過表4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學生干部的個體選擇傳統“鐵飯碗”崗位的占48.9%,其中政府機關占10.6%,國有企業占38.3%;非學生干部的個體選擇傳統“鐵飯碗”崗位的占40.4%,其中政府機關占14.4%,國有企業占26.0%;總體相差8.5%。由此說明學生干部優先考慮政府機關和國字號的企業作為進入職場的第一步。
(五)就業優先考慮因素
就業優先考慮因素決定了個體自身定位,如果定位出現偏差,那么在就業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迷茫和動搖的情況,導致職業發展出現主觀挫折。
通過表5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學生干部的個體選擇收入待遇的占29.9%,發展前景占39.5%,符合自己的興趣僅占12.0%;非學生干部的個體選擇收入待遇的占28.4%,發展前景占31.8%,符合自己的興趣僅占21.2%。由此說明學生干部在就業優先考慮因素中更看重發展前景。
(六)職業風險意識
職業風險意識主要是指個體面對職業生涯出現的波動,承擔的能力表現,主要體現在對工作穩定性的要求。
通過表6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學生干部的個體選擇收入高但不穩定的工作的占45.8%,穩定但收入一般占54.2%;非學生干部的個體選擇收入高但不穩定的工作的占44.3%,穩定但收入一般占55.7%。由此說明學生比較傾向穩定的工作。
(七)創業態度
創業態度決定了創業者創業行為的有效性。
通過表7的數據,可以看出作為學生干部的個體做好了創業準備的僅占17.1%;非學生干部的個體做好了創業準備的僅占14.1%。由此說明只有少數的學生將來會創業,大多數的學生還是選擇就業。
三、對策及建議
(一)強化勞動教育,提高職業認識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的觀點,個體的行為是可以進行自我控制的,因此,個體的行為可以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產生。對學生干部進行勞動教育,可以提高他們的職業認識。職業是什么?為什么要工作?為誰工作?一系列有關職業認識的問題可以通過勞動教育進行意識升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對學生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意義深遠”。高職院校通過院系學生組織,加強學生干部的誠實勞動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干部愛崗敬業精神,踏實做好自己的工作,樹立學生干部的集體意識和大局意識,不弄虛作假,不在學生干部崗位上“混日子”“爭籌碼”,而是通過學生干部的平臺誠實勞動,遵守職業道德,以實干提高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爭取盡早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完善指導機制,提升規劃水平
完善指導機制就是要實現精準指導,建立個性化的職業指導機制。高職院校學生干部是教師們的左膀右臂,他們在學校主要從事具體的學生管理,學生活動策劃、組織和協調,整理文案等工作。其中,具體的學生管理和學生活動策劃、組織、協調最能鍛煉學生干部的職業能力,因此,在職業生涯規劃中,要根據學生干部個體特點進行一對一的精準職業生涯指導,從而有利于他們發揮自己的個性,真正實現人職匹配。
(三)充分利用“二課”,拓展職業思路
“二課”是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簡稱,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建設這一平臺,幫助更多大學生尤其是學生干部建立合理的崗位認知,科學合理地規劃大學生活。學生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國家職業標準》《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高職專業教學標準》以及全國豐富的國家示范和骨干院校同類專業建設成果,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各類資源,對所在專業對應的職業和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開展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調研。最后按照既定格式形成研究成果并進行展示和現場答辯,明確專業目標,確立職業方向,拓展職業思路。也可以開展“雙創講壇”系列活動,邀請一些優秀學生干部校友談談職業發展感受,特別是一些創業的校友,談談學生干部的經歷對其創業的幫助等,讓學生干部樹立正常的職業觀。
總而言之,通過調查廣西某高校的學生干部擇業觀,發現學生干部和普通同學一樣存在對職業規劃認識不清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指導,學生干部的擇業觀才會越來越端正,才能使學生干部迅速成為社會急需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黃丹.關于高職院校學生干部職業觀的調查分析——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13(8)
[2]朱健.以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引導高職學生干部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10)
[3]鐘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
[4]陳齊苗,俞曉婷.高職學生干部經歷與職業發展的關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
【基金項目】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018年度院級資助經費立項項目“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學生干部職業生涯規劃與培養機制研究與實踐”(2018YKYZ008)
【作者簡介】林 霞(1987— ),女,廣西桂平人,碩士,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質教育。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