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榮 陶麗麗 姚婷
【摘 要】本文針對體育高職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論述基于“一個融合、兩項專長、三個能力”的建設理念,構建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校媒+校企”合作辦學的雙項能力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以媒體行業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的“學校模擬+校外實訓”特色課程體系;構建新聞、體育專業交替并舉,以全媒體傳播理念為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模式;構建“傳媒+企業”的實踐教學模式;組建優秀的“雙師督導型”教學團隊。
【關鍵詞】全媒體? 體育高職院校? 新聞采編與制作? 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C-0113-02
當前,媒體分化已經成為過去式,數字化融合成為現在進行時,而復合式多媒體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全媒體時代,在新聞傳播的變革以及新職教理念的推動下,高職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也應有所轉變。在媒介融合發展的背景下,體育高職院校應以全媒體體育新聞人才需求和體育產業國際化發展為依據,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明確人才培養定位,形成傳媒和企業聯合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全媒體傳播、體育專業特長為培養特色,積極推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學生的跨媒介傳播能力、體育專業能力、新聞編寫與制作能力,培養適應新聞傳播變革和全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應用型體育新聞人才。本文擬以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建設為例,深入開展體育運動專業知識與全媒體新聞采編制作能力融合的體育新聞特色化教育教學探索。
一、體育高職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據統計,我國有300多所高職院校開設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相較本科院校新聞專業而言,高職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建設起步晚、周期短、發展相對滯后,普遍存在如下問題:一是專業與行業崗位對接不緊密,校企融合深度不夠;二是盲目學習本科培養模式,高職專業特色與優勢難以凸顯;三是缺乏具備行業一線經驗的師資,師資隊伍社會閱歷淺;四是教學設施設備相對陳舊,有待健全;五是教材體系結構不完整、內容與媒體市場發展聯系不緊密,難易程度不適合高職高專的教學實際,高職高專專用教材少。
在全媒體環境下,急需既具備新聞綜合素質,又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一線新聞采編人才。體育高職院校要提高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確保所培養出的人才滿足體育產業轉型中職業崗位的要求,適應企業對人才的需要,實現人才培養與崗位能力要求無縫對接,首先要明確面臨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如何以區域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為依據,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深化“傳媒—企業”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適合媒體行業崗位需要的體育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第二,如何爭取傳媒行業、企業支持與合作,與傳媒行業、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與傳媒行業崗位對接,校企深度融合;推行校內外實訓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行業職業標準對接,為學生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基礎。
第三,如何在教學的組織和安排上推行新聞采編與體育運動知識雙項并舉的教學模式,建立開放的數字化優質全媒體傳播教學資源平臺,打造精品課程,建設優質的“雙師型”督導教學團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媒介素養,使學生高質量地融合并構建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
二、體育高職院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基于“一個融合、兩項專長、三個能力”(以融合學生各項職業能力為中心,全媒體傳播與體育運動兩個專長并舉,培養跨媒介傳播能力、體育專業能力、新聞編寫與制作能力三個關鍵專業能力)的建設理念,構建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具體如下:
(一)構建具有特色的“校媒+校企”合作辦學的雙項能力人才培養模式。以體育新聞采編與制作職業崗位群需求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并創新“校媒+校企”合作辦學的雙項能力人才培養模式。根據職業標準,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讓傳媒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引進行企一線高技能水平員工擔任實踐技能課兼職教師,并以此形成常態化外聘教師機制。安排學生以企業員工或見習記者的身份參與體育新聞報道或體育產業信息跨媒體傳播的全過程,使新聞專業學生學習與行業崗位實現零距離的緊密對接,同時將跨媒體傳播職業技術技能和體育專業知識培養貫穿始終,使學生融合掌握雙項技能,使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傳媒行業、企業實際需求高度吻合。通過定期開展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通過隨訪獲取畢業生對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教學工作的反饋建議,傳媒行業和企業對畢業生“新聞+體育”雙項能力的評價、企業對新聞采編與制作人才的需求等信息,不斷改革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校企、校院深入合作辦學,培養能夠從事記者、編輯、攝像、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構建以媒體行業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的“學校模擬+校外實訓”特色課程體系。以體育新聞記者、社會體育營銷與傳播等相關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以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為依據,對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建立以雙項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學校模擬+校外實訓”課程體系,并將全媒體傳播的媒介能力與素養培養納入課程體系當中,對教學計劃進行全面修訂,通過整合必修課、拓展選修課、豐實基礎課、凝練專業課、濃縮原理課、增強應用課、精簡理論課、增設實踐課,構建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在夯實傳統新聞采編技能基礎上,增設體育類、實踐類課程,培養具備較豐富的體育歷史、競賽、規則、訓練基礎知識,熟練掌握跨媒介編輯與傳播技術,具有一定組織能力或管理能力,能適應媒體體育新聞記者、傳媒公司體育產業運營與傳播一線員工與管理人員等崗位群能力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三)構建新聞、體育專業交替并舉,以全媒體傳播理念為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模式,打造精品課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的跨媒介素養,不斷運用新的教學理論、方法與手段進行教學改革,整合傳媒行業、企業教學資源,搭建全媒體實訓室,關注學生間組織團隊能力和評價體系的多元化,延伸課堂教學,強化課內外教學一體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新聞、體育專業交替并舉,以全媒體傳播理念為導向,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模式。以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該校重點建設了體育新聞采編與制作精品課程,課程建設中傳媒行業、企業全程參與,建設開放、交互式的課程資源庫和多媒體課件,并形成持續改進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機制。以爾雅學習平臺為載體建成一批傳媒行業、企業認定的開放式核心課程和配套的教學資源。另外,還開設了運動項目特征分析、體育傳播兩門課程。運動項目特征分析課程以介紹各種運動項目的歷史淵源、特征、明星人物、相關賽事新聞等為主,讓學生掌握運動項目的歷史、競賽、規則、訓練基礎知識等;體育賽事傳播課程則是在理論學習之后,以校內外體育賽事為載體進行新聞的采編與制作。
(四)構建“傳媒+企業”的實踐教學模式,完善實習實訓室,提供優質的人才聯合培養教學環境。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在不同學期開設實踐教學課程,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按照知識和能力培養目標的定位層次將實踐教學分為基本技能、新聞采編專業能力、綜合能力三個模塊。同時實踐教學課程的安排體現開放性、靈活性,考核注重過程性、可續性,整個體系和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以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該校有效利用校內外資源,構建“傳媒+企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逐步推動與完善全媒體傳播、體育新聞攝影與報道等實習實訓室建設。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新媒體實務課程建設了“傳媒新印象”微信公眾號,以校內體育賽事報道為主,成為課程實踐主要陣地。又與校園足球師資培訓中心合作,共同打造了“西南校園足球”微信公眾平臺,從logo設計、校園足球的培訓資料準備與宣傳,到校園足球相關培訓和比賽報道,每篇新聞的編輯、排版與發布等,全由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師生完成。
(五)注重人力資源的開發,組建優秀的“雙師督導型”教學團隊。師資建設堅持校內校外兩條線,校內選拔專業帶頭人和專業骨干教師,加強教師職業教育理論培養、專業技術技能培訓和教學考評,有計劃有步驟地提升師資隊伍的綜合水平;校外引進資深骨干教師,聘請企事業單位傳媒一線的記者、編輯、后期制作人員、剪輯師等作為兼職教師,同時分期選派校內教師到傳媒、企事業單位宣傳崗位、廣告公司等進行學習和掛職鍛煉,通過雙向互動加強“雙師型”結構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此外,要求校內教師考取省級雙師證書,雙師素質的教師比例達到90%以上,從而形成年齡結構合理、專兼職教師比例達到1∶1,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技能強與理論知識豐富并重的、教科研能力和成績突出的高素質教學團隊。以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為例,該校將新聞綜合實務的部分課程安排到廣西微視完成,以“校內教師+企業教師+小組長”的模式安排教學,首先校內教師與企業教師對接,按照教學對象學情和知識點安排教學內容,小組長帶隊到企業上課,企業教師在企業結合活動、儀器設備等進行授課,其間校內教師進行綜合協調和課業檢查。又如融媒體營銷課程聘請了曾從業于《南國早報》12年,現咕咕狗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資深新媒體人劉治理先生任課。劉治理先生的微博、公眾號、頭條號、抖音擁有大量的粉絲,多次為可口可樂、紅牛、娃哈哈等知名企業策劃活動,他將相關經驗帶進課堂,給學生帶來了切合實際的知識。大三頂崗實習期間,可以采取校內實習指導教師+企業實習指導教師“雙導師制”共同指導、共同評價的形式完成對學生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楊江科杰,熊志華.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對策研究——以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4)
[2]章艷麗.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
[3]王意明.淺議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今傳媒,2016(10)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體育類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與課程特色化實踐研究”(GXGZJG2015B060);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體育類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與課程特色化實踐研究”(2014JGY04)
【作者簡介】冉 榮(1982— ),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新聞;陶麗麗(1985— ),女,廣西南寧人,碩士,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新聞;姚 婷(1988— ),女,廣西南寧人,博士,廣西財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財經新聞。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