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16]50號),總體要求中提出堅持“放管服”結合,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的管理權限,這對高校科研項目經費內部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放管服”;高職院校;科研經費;內部風險控制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6-0098-01
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
1.投入增長,研究成果倍增。國家科技部發布《中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高校R&D人員全時當量為35.5萬人年,比2006年增長46.7%,穩居世界第一。高校R&D經費內部支出不斷提高,2015年達998.6億元,是2006年的3.6倍。同時,我國普通高校由規模擴張轉向內涵發展,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快速提高,特別是在創新能力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方面的變化尤為明顯。數據顯示,2015年高校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數超過350億元,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額超過20億元。專利申請和授權增長迅速。高等學校專利授權量為13.6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5.7萬件,超過全國總量的1/5,是十年前的9.2倍。近十年來,除創新能力建設邁上新臺階外,高校的基礎研究和原始性創新也實現了新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標志性研究成果。
2.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為了更好激發科研人員科研熱情,給科研領域注入更多活力,結合“雙創”政策環境下對科研管理更高要求,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系發文《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總體要求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放管服”結合,明確提出科研管理工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放”與“管”相結合,優化政府職能服務,特別是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的管理權限。這明顯給予科研人員更多的科研費用自主權,公布了系列寬松及激勵的政策措施,相對于前期較嚴格的資金管理制度。《意見》無疑給科研經費管理“松了綁”,也進而對高校科研經費的風險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3.中央導向推進,地方貫徹實施。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意見》精神,地方各省紛紛貫徹響應,在如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等方面開展研究,制定實施意見。2016年12月,安徽省率先制定《關于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實施意見》,成為安徽省內高校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具體的實施指南,并明確指出由省級財政廳等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
二、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1.科研項目預算編制水平不高。一般高職院校科研項目經費都必須納入預算管理,按照財政預算管理要求,細化預算科目。但由于預算政策掌握有限,項目負責人編制預算時存在不知道“如何細化經濟科目、需不需要采購”等情況,造成預算編制不準確,隨著項目研究實施開展,出現了“要花的費用沒有列預算,列過預算的花不了”現象。預算調劑受財政政策影響,實施操作難度較大。
2.項目經費支出較為混亂。科研項目負責人是科研經費使用的直接責任人,對科研經費使用的真實性、合法合規性、相關性等承擔法律責任。少數項目負責人制度意識淡薄,以為項目經費都是個人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出現了隨意提高費用標準、列支不相關費用、甚至出現“小金庫”等情況,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從近年相關案例分析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科研項目違法違紀及腐敗案例都是由項目經費支出混亂造成的。
3.項目缺少過程管理,經費監管不到位。高職院校的科研經費較為特殊,不同于一般管理經費,開支內容繁雜,涉及科研、財務、資產、審計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相對獨立,協同防范科研經費風險的意識不強,多數高職院校尚未建立起具有目標明確、管理完善、實操性強、系統的科研經費監管體系,致使科研經費監管環節不通暢,責任劃分不明確,給少數科研人員違法違規使用科研經費行為留下監管漏洞。
4.“重立項、輕研究”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些高職院校把科研經費的獲取當作資金籌集方式,科研項目立項的越多,所取得的科研經費也就越多,科研成果也就優越,院校的社會影響力與和排位名次也會隨之提高。高職院校由此片面追求科研項目申請的規模及數量,重視項目立項,而忽略了科研工作根本的研究性與應用性。
三、建立高職院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內部風險控制機制
1.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規范財務行為。加強科研項目的預算管理,首先,針對科研項目預算編制給予專業指導,簡化預算編制程序及內容。如涉及跨年度實施的科研項目,應分年度編制經費預算。其次,項目實施過程中,適應放寬預算調劑權限,由高職院校自主審批后對項目預算進行調劑。再次,為調動科研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充分考慮科研項目實施的特殊性,院校應制定配套的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制度,明確項目經費中列支差旅費、會議費、咨詢費、勞務費、國際合作交流等費用事項,將科研項目經費支出與院校一般事務性支出區分開,制定適應本院校的人員激勵制度,明確結余資金使用管理,最大程度地為科研項目正常開展提供保障。最后,科研人員也要端正思想,遵守科研項目經費支出各項規定,規范自身財務行為。
2.加強科研績效評價,保障項目資金使用規范有效。開展科研項目績效自評工作。按照“誰申請資金,誰設定目標”原則,設定指向明確、細化量化、合理可行的績效目標。項目完成后,由項目負責人、院校項目管理部門對績效目標進行自評工作,根據年度績效目標完成情況打分,形成相應的自評報告,作為項目結題驗收及以后年度預算申請、安排的重要依據。通過項目績效自評,能明確項目經費計劃在一定期限內達到的產出和效果,保障資金使用安全規范有效。
3.建立科研項目管理信息化平臺,提高科研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科研項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打造學院科研、財務、資產、審計等部門和項目負責人共享的信息平臺,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加強對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與經費使用監督。一旦發生異常情況,可以及時糾正,將風險降低在可控范圍內。政府“放管服”后,高職院校自主管理壓力與工作都增加了,通過信息化平臺,也能最大程度提高內部管理工作效率。
4.實行科研項目經費公開制度。制定科研項目經費公開制度,公開項目的預算、調劑、經費列支情況,特別是間接費用開支、資金劃撥及結余、項目研究成果等,自覺接受院校內部廣大教職工的監督。
參考文獻:
[1] ?科技部.中國普通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6)[R].2016.
[2] ?倪軍.“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經費風險管控[J].金融經濟,2017,(5):192-193.
[3] ?陶元磊,韋法云.“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經費風險管理——從管理會計視角出發[J].教育財會研究,2017,(4):42-45.
[4] ?李丹.高校廉政風險防范機制構建探析——基于科研經費管理視角[J].科技資訊,2017,(36):121-122.
[5] ?董必榮,凌華,潘魏靈.我國公辦大學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16,(8):73-80.
[6] ?陳曉蕊.對高校財務內部控制中風險問題的探討[J].財會之窗,2015,(22):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