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社會已經步入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時期,信息技術在生活、工作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自步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課程逐步走進小學教育,成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為國家建設與發展培養更多的現代信息技術人才,但是受多種原因限制,部分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緩慢。本文結合筆者基層工作經驗,從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出發,淺談如何解決問題最終使小學信息教育能夠突破當前瓶頸,有效提高教育實效。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對策
一、 部分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問題分析
就我國而言,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起步較晚,發展較快。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
(一) 信息技術教育需要的硬件設施不健全
眾所周知,開展信息技術課程,需要大量的硬件設備,如充足的電腦、桌椅等,還需要滿足條件的教室。目前,小學教育呈現出由農村轉入城市的趨勢,城市小學不斷擴大招收人數仍不能滿足適齡兒童入學需求,用于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室非常有限,這就導致了信息技術教室少、信息技術課程少,此外,部分小學還存在硬件設施不完備、設施老舊不能及時更換等原因。在有些條件艱苦、設施不齊全的地區,甚至還存在沒有硬件設施支持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情況,這就導致了條件艱苦地區“輸在了起跑線上”。硬件設施是開展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基礎,硬件設施不完備使信息技術教育難以扎實開展。
(二) 教學方式陳舊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面,基本沿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大多集中在6~12歲之間,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理解能力有限,加之處于信息技術教育初級階段,信息技術知識如果不能夠在計算機上實際操作,容易使學生們對教學內容“邊學邊忘”。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發揮小學年齡段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還有的教師片面地認為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講有些偏難,即使現在教了,以后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學課堂上可能還會教,抱著“無關緊要”的態度,自己按照課堂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后,就讓學生們“放任自流”,沒有對學生們練習課堂知識嚴格要求,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三) 師資力量匱乏
當前,小學教育以語文、數學為主,信息技術課程課程開展少,專業教師需求小,這也就導致了學習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專業教師少,通常情況下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要帶好幾個班的課程。再加上還存在其他科目教師“半路出家”,在學校信息技術教師不足的情況下“迎難而上”,自己尚不能完全理解信息技術教育內容,如何完成信息技術教育的重任。
(四)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難以被重視
由于目前“小升初”的巨大壓力,學校都將語文、數學作為學生們主要學習課程,家長們也都下大力氣抓好孩子們與升學直接掛鉤的課程。對部分老師而言,信息教育課程質量好壞對學生與家長而言無關痛癢。沒有充分的教學規劃,課程質量自然難以提高。在一些師資力量薄弱地區,學校信息技術課程甚至由其他學科教師“暫代”,這不僅會嚴重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同時還對學生全面發展與日常學習的正常、有序開展產生不良影響。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專業性較強、與升學沒有直接聯系的課程,不論是在學校、教師層面還是家長層面,抑或是學生層面,得不到有效重視,信息技術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而且課堂學習效果也相當有限。
素質教育不應只停留在“口號”上,為國家培養現代化綜合性人才,應該將信息技術教育“從娃娃抓起”,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出發,方能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效。
二、 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必要性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實施,可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各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進行終身學習的能力;可以拓展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需的信息技術技能,鞏固信息素養和技術創新意識;對于培養國家建設和國際競爭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從此我們可以明確,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逐漸培養學生們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信息技術”入門。通過課程,讓學生們慢慢掌握信息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能力,掌握通過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傳遞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能夠對信息技術產生正確認識,為今后更好地學習深層次信息技術知識,更好地融入現代化社會奠定好基礎。隨著當今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與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說,開展好小學信息技術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不容大意、馬虎。
三、 信息技術教學開展的有效對策
(一) 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視程度
在小學階段,語文、數學占有了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地位。語文、數學是核心科目,其他課程都是輔助科目,這種思想早已在學生、家長乃至老師心目中根深蒂固,所以,要想提升小學信息教育質量,首要問題是改變學生、家長、教師及學校對待信息技術教育的觀念,提高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水平,不能單純地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計算機教學簡單地劃等號。真正的信息技術,簡而言之就是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表示和應用信息的技術。信息技術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而產生的。在當下社會,計算機的應用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更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熱點,現在信息技術教育主要是通過計算機技術教育實現的,所以這便給多數人帶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錯覺。但是,小學信息技術工作者必須形成信息技術不等于計算機技術的意識,在實際教學中,不能錯誤地將“信息技術”強調為“計算機技術”,不能“應付了事”,在做好計算機技能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德育和情感的教育,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充分的指導與幫助,向學生、家長傳輸正確看待信息技術課程的觀念,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課程在學生今后學習、成長、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從思想上重視起來,才能為開展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奠定堅實基礎。
(二)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與基礎設施
教育乃立國之本,小學階段是信息技術教育的開端,硬件與基礎設施完備是開展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前提。上到教育部門,下到基層學校,要注重信息技術硬件與基礎設施建設,為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拓展出更大的空間,增加硬件設施投入,為學生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條件。此外,利用好現有的教學條件也是彌補硬件、基礎設施不完備的有效途徑。
(三) 創新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效率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主要工作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有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與積極性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的有效手段,對于小學生們而言,在對新事物好奇心驅使下,對信息技術課程大都非常喜愛,在很多學生看來,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更多的趣味性,這就為高效課堂提供與其他課程都不具備的先天優勢。老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實際教學與學生們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特點緊密結合在一起,認真規劃課堂內容,改變課堂模式,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讓課堂回歸學生,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設置課堂問題,讓學生們自己在電腦上找尋答案;在練習打字速度時,以學生們打字多少進行評比、表揚;設置課堂主題,讓學生們發揮思維,自己從網絡上下載資源做出自己的作品等,都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四) 壯大師資隊伍,提升課堂質量
“打鐵還需自身硬”,信息技術教育專業隊伍,是實現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目標與任務的保障。加大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培訓是解決師資力量匱乏的重要途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業人才作為小學必備的師資力量,各地主管部門應該根據實際,鼓勵高校開設對口性人才培養課程,增加專業人才輸出量。此外,還要加大現從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再培訓力度,開闊視野,及時掌握先進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有效推進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同時,教師要勤于學習、善于學習,擴展視野,跟上信息教學創新要求,不斷增強課堂指導與引導能力,要在不斷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同時,更好地指導學生在課堂中如何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五) 提升小學信息技術利用效率
信息技術課程,不僅僅是利用電腦學習打字,在網絡中存在著大量學習資源。可以利用網絡的這一大優勢,將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數學等其他課堂聯系在一起,達到強化信息技術教育內容的目的。例如,近期語文課程正在學習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主在網絡上制作一副與課文相關的圖片或幻燈片,選擇優秀的作品在課堂上為大家進行講解,并分享制作過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們溫習課文知識,還能夠共同學習信息技術課堂內容,“一舉兩得”。此外,學校、家長及學生應該將信息技術教育重視起來,形成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習有利于學生們今后綜合發展的正確意識,在家庭中也給予一定的指導,拓展學生信息技術知識,讓信息技術更好地為學生學習、生活與成長服務。
四、 結語
在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現代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也日益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部分。信息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強、注重實踐操作的課程,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具有重大意義。雖然目前做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學校與家長共同努力下,社會信息化意識提升,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定會在提升小學教育水平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朱金鳳.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大觀周刊,2010(20).
[2]楊勇.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
[3]顧紅剛.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優化探微[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3):48.
[4]徐德昌.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
作者簡介:
王進學,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鐵西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