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社會,廣大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對于幼兒的成長教育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但是由于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不專業、教育知識不豐富,加上家庭環境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家長并未有效地貫徹家庭教育,在這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或將取得更好的效果。作為幼兒園和家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補足自身在經驗技術、理論知識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幼兒文明禮儀、興趣才藝、安全意識、健康衛生、文化基礎等教育活動,切實為幼兒營造一個健康、快樂、安全、多彩的成長生活環境。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策略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或者家庭所發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古代孟母三遷,固然是凸顯了環境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意義,但也正說明了家長、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重大。在現代社會,廣大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對于幼兒的成長教育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但是由于家長們的教育理念不專業、教育知識不豐富,加上家庭環境條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家長并未有效地貫徹家庭教育。在這方面,信息技術的應用或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 信息技術下加強幼兒文明禮儀教育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在對幼兒的文明禮儀、道德素養教育方面一直都非常重視。《三字經》《弟子規》,很多古代典籍都提到了幼兒教育理念。孔融讓梨的故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鑿壁借光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百年千年,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在信息技術下,我們從家庭視角進行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可以獲得更多的便利條件。因為家長可以從網上尋找大量的理論素材或者教學資源作為參照,從多角度去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素養。
比如我們常見的一些幼兒喜歡亂發脾氣,或者在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的時候喜歡打人,這就可以通過文明禮儀的教育來進行及時的調整,避免孩子養成惡劣的性格脾氣。家長們可以通過互聯網去搜尋一些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去客觀理性的了解兒童亂發脾氣的原因,觀察兒童是在亂發脾氣還是會有特定的某些行為現象引起了兒童發脾氣的情況。在我們接觸過的兒童中就出現過很多例子,小朋友只要對爸媽或者其他人表達了某一種訴求卻沒得到及時回應之后就會發脾氣。比如想要喝水,但他沒有表達清楚,家長沒聽懂,那就馬上開始發脾氣;或者想要玩玩具,但其他小朋友不給,也馬上會發脾氣。
多查閱一些網上的理論資料,多借鑒一些其他父母分享的兒童生活的案例,這對于家長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心理心態是有幫助的。在明確原因之后,家長可以針對性地去做出調整,首先要保證不刺激兒童,避免他們的情緒、脾氣繼續惡化發展;然后去進行正面的誘導。比如讓兒童看《貝瓦兒歌》等富有教育意義的兒歌短片,或者用繪畫、朗讀故事等方式轉移兒童的注意力,這都是培養兒童形成良好文明禮儀好辦法。
二、 信息技術下注重對幼兒興趣才藝的培養
對兒童進行才藝和興趣愛好方面的培養,這其實是有深層教育意義的。根據相關研究和大量教育工作者的實際體會來看,興趣愛好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和心性心態有很大的影響,擁有一定才藝特長的兒童也往往表現得更加自信。況且從國家需要,社會需要角度來講,對兒童進行才藝培養、興趣培養也具有多重利好。不過前提是我們在進行興趣才藝培養方面要注意合理適度,不要安排過度繁重的培訓班,不要讓孩子感受到太大的壓力,或者進行強制性的興趣培養。那樣的話反而會起到負面作用。
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興趣才藝的培養,這其實并不難。家長們可以先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比如有些孩子喜歡玩積木,而且真的很善于制作一些造型;或者有些孩子喜歡繪畫,對一些色彩的感覺敏銳;根據這些觀察結果,家長可以通過互聯網去搜尋相關的資料給孩子作為輔助。比如玩積木,我們不妨去網上搜尋兒童類視頻教學欄目或者玩積木的教學視頻給孩子看,陪同孩子一起玩;再比如兒童喜歡繪畫,我們也可以網上報名參加一些在線教學課程,陪孩子一起學畫畫。喜歡跳舞的、喜歡閱讀的、喜歡戶外運動或者手工小制作的,在網上都可以找到大量的素材作為參考。在智能手機、智能電視上,也有很多學舞蹈、繪畫、手工制作、剪紙、陶藝等各種興趣特長的App,家長可以下載這些App到手機、電腦、電視上,隨時隨地打開軟件了解相關信息,為兒童提供盡可能專業化、規范化、合理化的教育引導。
三、 信息技術下強化幼兒安全意識
近年來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車禍導致的兒童死傷事件也在大幅增長。此外,家庭飼養寵物襲擊兒童的事件也并不少見。還有比如劣質玩具、劣質食物對兒童安全造成損傷等等,此類情況簡直防不勝防。對此,家長就需要通過信息技術及時補充知識,在兒童成長和生活中進行有效的防范。
家長可以直接在網上搜索“兒童安全防范”等相關詞條,會有大量的兒童安全防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可以借鑒。比如要避免接觸電器電線,不要隨意把玩具或者零件物件放進嘴里,要遠離陽臺、窗臺、熱水瓶等等。家長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然后將其灌輸給孩子,這對提高兒童的安全意識是有積極作用的。
不過我們并不推薦家長直接去進行耳提面命的教導,因為這樣的教導方式枯燥無趣,兒童的體驗也不真實,說了未必聽、聽了未必記得住、記住也往往和現實生活聯系不起來。因此,家長可以通過兒童教育欄目、兒歌作品來進行教育引導。比如寶寶巴士兒歌中的“怪獸警車”系列,其中就有教育兒童在馬路上要小心汽車,出門在外要小心壞人、跟緊家長的介紹;又或者我們可以搜集一些兒童寓言故事,兒童文學作品,其中也不乏安全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把這些童話故事、flash動畫、視頻資料播放給孩子看,聽,這可能更有趣味性,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
四、 信息技術下進行幼兒健康衛生教育
很多家長缺乏專業的兒童保健知識,對于兒童發燒、感冒或者身上起疹子等各種情況缺乏基本的應對能力。比如有些家長喜歡用棒棒糖等甜食來誘導孩子安靜聽話、不哭鬧;有些家長習慣性地到換季的時候就給孩子吃感冒藥;或者不注意對兒童的擦臉毛巾等進行及時的清潔消毒;家里有人生病的時候不注意和孩子保持距離等等。此類情況都會對兒童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作為家長應該對這個情況提起足夠的重視,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去補充自己的短板。
如今,在網上有很多專業致力于兒童孕嬰保健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和資訊整合類App軟件平臺。比如“寶寶樹”“母嬰寶典”“美柚孕期”等等,里面匯集了相當齊全的嬰幼保健管理類知識,更有很多網友在線上交流育兒保健經驗。此外,各地區醫院單位、兒科門診也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其中也會分享一些兒童常見疾病防治知識,或者保健治療常識等,這都可以讓家長拿來作為借鑒。如果想要追求更高的權威性、專業性,家長也可以關注國家衛生部或者各省市縣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這上面發布的信息一般來講權威性要更高一些。此外,家長也可以在手機上保留一些專業兒童醫院、兒科門診的電話等,這樣在出現特殊情況或者緊急情況之后即可最快的尋求幫助。
除了家長自身具備衛生保健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教導兒童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我們至少要讓兒童懂得在遇到狀況后及時跟家長反饋。比如肚子疼或者腰腿難受,或者嗓子干燥、吞咽難受。遇到情況及時說出來,看到藥物不要亂吃,看到食物不要多吃,別吃過冷過熱的食物等等。具備這些基本的保健知識,這對兒童的健康很有好處。
五、 信息技術下適度進行幼兒文化基礎教育
一般來講,家長對于幼兒的學習成績持有較高的關注。哪怕孩子剛上幼兒園,就已經在為他們的升學考試而苦惱了。其實對于幼兒的文化知識教育并不需要太緊張,教育部等部門也明確提出要求幼兒園在學齡前兒童的教育方面要避免“小學化傾向”。所以,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和教育強度。給兒童灌輸一些語文基礎、算術基礎、英語基礎、自然科學基礎知識是可以的,因為這些學科和兒童未來的學習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是兒童認識世界、心智成長的一種途徑。但考慮到文化基礎課程的嚴謹性,以及兒童認知能力的相對薄弱,家長們在文化課程的基礎教學方面也應當力求嚴謹,并做到趣味性、創意性和兒童參與度的有機結合。
在這方面,家長仍然需要參考大量的網上信息數據和教育資料,而不能單純憑借自己的主觀意見去做事。比如語文基礎知識的教育,家長至少要保證自己的發音準確,用詞規范,不會給兒童造成誤導。在英語教學中,家長的發音也必須準確,詞匯的用法、語法或者拼寫手法要正確。家長們也可以學習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增強基礎文化教學的趣味性,迎合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其對各行業領域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幼兒教育和成長方面,信息技術同樣擁有廣闊的前景和巨大的潛能。作為家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補足自身在經驗技術、理論知識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切實為幼兒營造一個健康、快樂、安全、多彩的成長生活環境。這樣的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幼兒的成長發育,也必將為家庭帶來幸福的生活體驗。
參考文獻:
[1]王雅寧.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現狀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2]蔣萍.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的新途徑、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5(1):142.
[3]孫黎黎.“互聯網+”家園聯系機制創建[J].新課程(小學),2016(9):115.
[4]肖梅英.幼兒園家園合作共育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6(16):12.
[5]武瑋.微時代背景下幼兒園家園共育途徑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8):241.
作者簡介:
史國勝,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鎮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