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一種傳播性極強的文化傳播載體。初中階段是學生塑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時期,語文閱讀在這個階段會對學生的文化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文化品格培養(yǎng)的視角出發(fā),對閱讀教學方式進行了討論,希望能夠幫助教師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基礎上協(xié)助學生成為“文化人”。
關鍵詞:文化品格;初中語文;語文閱讀
一、 文化品格的內(nèi)涵
想要分析文化品格的內(nèi)涵,不如將其拆分為“文化”和“品格”兩個部分。
學術界如今對于“文化”的定義有三百多種。在中國古代的《易經(jīng)》中,“文化”是“人文化成”的縮寫,可以理解成“把不懂事理的人培養(yǎng)成有教養(yǎng)的人的過程”,即提高對象的人文修養(yǎng),使其成為“文化人”,這種定義更傾向于“文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現(xiàn)代中國的鄭金洲先生曾提出“文化是一定社會群體習得且共有的一切觀念和行為”,則是更重視觀念和行為;但在東西方更加具有普遍性的定義是其在哲學上的定義: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jīng)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chǎn)品。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中,人類的文化包括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心理文化三個方面,而我們在語文的學習中則更偏重于其心理文化這一方面,主要指向思維方式、道德情操、風俗習慣等并非肉眼可見的隱性文化。
二、 初中語文閱讀對文化品格培育的重要性
閱讀是一個閱讀者提取材料的信息進行統(tǒng)合從而自己聯(lián)想或者推導出其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閱讀者便通過閱讀進行自我塑造。偉大的思想家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在交談。”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從作品的人物形象或者其他要素中獲得知識技能、思想情感、文化素養(yǎng)等,而這些東西會不斷地塑造我們自身,在長期閱讀的熏陶下,我們自然地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某些知識、審美、文化品格。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本文講述了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于與生活的斗爭,他在多次生與死的考驗中磨礪成了一個成熟堅毅的戰(zhàn)士,即使病情惡化最終癱瘓在床,但他仍是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下創(chuàng)作出了《暴風雨所誕生的》。正是這樣堅毅的人物形象,給了讀者以心靈上的洗禮;史鐵生的文章是一篇篇用生命凝結(jié)成的散文,失去雙腿的作者在飽經(jīng)滄桑的地壇前拷問自己的心靈,向我們闡釋者母愛,闡釋著偉大的生命,這對學生們無疑是一場生命教育,教導他們堅定信念、直面挫折、珍愛生命;在這之外,屈原向我們展示了他光輝俊杰的人格、蘇軾的詞展示了他的豁達、朱自清的文章陶冶了我們的情操、白居易的詩歌則用細膩的文筆教會了我們欣賞藝術……就像高爾基說的: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語文閱讀對于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品格的培育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閱讀是文化品格培育的途徑之一,兩者相輔相成,可以互相促進。
三、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化品格培養(yǎng)策略
(一) 豐富精彩的閱讀材料來體現(xiàn)多彩的文化品格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育文化品格,需要豐富精彩對學生來說較有吸引力的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的多元化能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文化特質(zhì)。其中,我們針對文化品格不同的方面需要將文章或者書籍進行分類,筆者對文章有以下分類:(1)民族文化類:《社戲》《春酒》《安塞腰鼓》;(2)家國情懷類:《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黃河頌》《最后一課》;(3)山河景色類:《濟南的冬天》《登勃朗峰》《壺口瀑布》《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4)高尚情操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紀念白求恩》《最后一次演講》《人應當堅持正義》;(5)生命教育類:《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再塑生命的人》《最苦與最樂》;(6)親情友情類:《秋天的懷念》《散步》《傅雷家書》《背影》;(7)藝術欣賞類:《愛蓮說》《談讀書》《無言之美》……當然,根據(jù)教學目標以及文化品格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一篇文章一本書籍也可以同時包含多種文化品格。我們在教學之前,應該充分地備課,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或者其他任務,只有我們教師能夠?qū)ξ恼鲁浞值囟嘟嵌鹊睦斫猓趴梢詮牟煌瑐?cè)面不同角度去引導學生,通過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多個方面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培育文化品格。
(二) 創(chuàng)新可行的教學方式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完全是由教師來主導課堂,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缺乏學生的參與,這造成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薄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閱讀水平、思考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方法來盡力獲取高效率高參與的課堂。比如說閱讀課上,老師在學生閱讀文章前,為學生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閱讀文章,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保持思考,而不是機械地誦讀。但是在這其中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點,例如在拋出問題時不應太多太難,如果太多太難的話,占用太多的大腦資源,則會讓學生們局限在問題中,反而無法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在閱讀時為學生計劃好側(cè)重點,將文章中的重點部分畫出,要進行多次誦讀,以加深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或者是辯論賽的形式來進行課堂,將課堂的地點轉(zhuǎn)換到教室外的地方以輔助課文內(nèi)容,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yè),進行詩歌朗誦小競賽,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等……例如在初春的時候,帶領學生們到附近的公園欣賞春色,領悟朱自清的《春》;給學生們布置拍攝中秋的月亮和月餅記錄當天的事情等來配合《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學習;讓學生在課上講述愛國英雄的故事;另外,也可以定期舉行讀書會,為教室布置圖書角,執(zhí)行“流浪圖書”計劃……不同的教學形式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其參與感,知識共享,在課堂在教室營造起閱讀的氣氛,這也應該是語文教學該承擔起的責任。
(三) 自主課外閱讀與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最后,真正的閱讀其實不在課堂上,而是學生的自主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將正確的閱讀方法教授給學生,包括對文章的品鑒理解等等,尊重但引領孩子的閱讀興趣,以達到學生可以在課堂外自主閱讀的目的。在閱讀的時候,更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例如在閱讀書籍時做筆記、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摘錄讀書筆記,或者說用思維導圖等方式輔助自己的理解。
四、 結(jié)束語
從文化品格養(yǎng)成的角度,我們在當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某些問題。現(xiàn)在在中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超齡閱讀的現(xiàn)象,例如讓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開始學習并背誦古文,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在我們的教學中適齡閱讀是非常重要的,揠苗助長會使學生喪失興趣,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制定適宜的閱讀材料是最好的選擇。希望日后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擺脫唯知識論、唯目的論的現(xiàn)象,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夠更好地承擔起文化品格培養(yǎng)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昊.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促進文化品格的形成[J].語文教學之友,2015(2):18.
[2]李作芳.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4):62-63.
[3]徐光華.緊緊抓住教學關鍵著力培育核心素養(yǎng)——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初步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5):43-47.
[4]劉龍旗.論中學閱讀教學的文化熏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張軍,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沿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