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時代發展的影響,我國教育領域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方向,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完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越來越重視課堂閱讀教學,在核心素養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將培養小學生的閱讀技巧作為課堂教學目標,當下教師正面對著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這一問題,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中段教育;閱讀
核心素養又稱為綜合素質教育,它是小學階段比較重要的教育理念。語文在小學階段占重要地位,語文能夠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核心素養角度下,教育部門針對教學內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等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
受新課改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先進,小學語文教師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目標,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依舊存在著很多問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仍舊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讀自己認為適合學生的好的題材的文章,這種教學方式的指向性過強,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被動地跟隨教師的節奏學習,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利影響,久而久之,會增加學生的惰性。
受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過少,此外,大部分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過多,從而導致學生嚴重缺乏課外閱讀時間。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教授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語文教師不斷減少學生的閱讀時間。即便在語文課堂中進行閱讀活動,教師還是閱讀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教師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傳授給學生,或是直接讀出答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任何幫助。
從整體來說,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閱讀教學還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將閱讀教學活動重視起來。
二、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 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核心素養角度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加閱讀訓練,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因此,教師應多組織一些閱讀活動,并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此外還應向學生提出一些與閱讀材料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活動,以便鍛煉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通過長期的閱讀訓練,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 閱讀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閱讀教學活動,尤其是課外的閱讀活動,通過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閱讀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系統,還能幫助學生從各個角度看世界,加深學生對這個大千世界的認知程度,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閱讀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增加學生的創作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三) 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進行閱讀活動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投入其中,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了解作者的創作目的,這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水平有很大幫助。與此同時,閱讀活動的開展,要求學生掌握文章的大體脈絡,了解文章的大體框架,這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學生應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以及閱讀經驗,創造出自己的作文思路,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書面表達能力。
三、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閱讀指導策略
(一) 將核心素養與課內閱讀融合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重要地位,為了提高學生對漢字的掌握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內多組織一些閱讀活動。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有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以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特點。因此,為了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提高對課內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教授學生閱讀技巧,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學生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并且將課內閱讀活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正真正學會使用閱讀技巧。
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在逐漸增多,因此學生可以利用的資源也在逐漸增多。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量在不斷增加,閱讀量對學生課內閱讀學習起輔助作用。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增強閱讀活動的趣味性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來,教師還可以在閱讀教學中逐漸加強學生的閱讀技巧,同時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課文知識的同時,還應帶領學生深刻體會文章,找到文章的主題思想。
例如:在學習《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要求學生找到《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使學生帶著這個任務進行閱讀,等學生閱讀完畢,找學生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做一個總結,告訴學生《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贊美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通過教師的指導,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這為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 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合
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滿足:閱讀材料與教材內容相契合并不斷向外延展這兩個條件。因為這不僅是現階段小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還是閱讀教學的實際需要。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使閱讀課程沾滿“煙火氣息”,讓閱讀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融合起來,便于強化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理解程度,使學生知道閱讀對學生生活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只有將閱讀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學生才能將在課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使得課上的知識與課下的生活緊密相連,將閱讀活動與課外實踐融合起來,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動手實踐的能力。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增強學生課外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和核心素質。
例如:在學完《花的學校》一課后,教師可以將《花的學校》引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給學生布置收集各種花的特點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花的特點,再次閱讀《花的學校》,并重新審視這篇文章,從中獲得新的閱讀感悟,并就著這個感悟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以此達到再次閱讀的目的。
(三) 通過各式各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善教學方式,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編故事的方法,或者是組織演講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并為學生創造一個競爭氛圍較強的學習環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還可以給表現較好的學生一個筆記本作為獎勵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應硬性要求學生,例如:教師不能限定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體裁。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防止學生的想象力被禁錮,多樣化的閱讀活動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無形之中還培養了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學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演講比賽,比賽主題為“我愛我的家鄉”,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演講,教師還可以分別設立
一、二、三等獎,并讓學生評出
一、二、三等獎的獲得者,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 改善閱讀教學形式,為學生創造具有濃厚氛圍的學習環境
為學生創造具有濃厚氛圍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所以,小學閱讀活動中,教師應通過各種手段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還可以從改善教學形式的方面下功夫,不斷豐富學生的閱讀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并從中提升自己。同時,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體會到閱讀學習的魅力,并且從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進行思考,才能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看法。教師不斷地改善閱讀教學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帶刺的朋友》一課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可以找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以此培養學生的語感。此外,教師還可以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摘棗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滲透《帶刺的朋友》的課文內容,以此提高學生對《帶刺的朋友》的閱讀興趣。在摘棗過程中,教師可以找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演示刺猬的偷棗過程,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此同學演示時,找另一名學生讀《帶刺的朋友》文章中和刺猬偷棗有關的話語,并要求學生用靈巧、敏捷的語氣讀出來。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閱讀《帶刺的朋友》文章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 結束語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下的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指導策略,需要從基本的中心概念入手,也就是從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入手,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是提高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堂閱讀教育重視起來,同時將課內閱讀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教師還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教授學生閱讀技巧,將課內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日后走入社會打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雪華.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探究[J].讀與寫,2019,16(36):73.
[2]單福玉.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J].語文課內外,2019(33):202.
[3]黃秀芳.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探究[J].散文百家(下),2019(10):57.
作者簡介:
葉秀寶,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