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培養自身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的重要時期,道德與法治課程正好可以滿足學校和學生的需要,對學生來說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思想水準,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對道德與法治老師在上課時如何使用活動教學法給學生講課進行研究分析,找出能夠切實對學生有好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培養學生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的方法,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共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活動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
一、 活動教學法在教學中應用的作用
活動教學法對于學生和對于老師來說有著兩種不同的含義,道德與法治老師可以利用它讓課堂變得更加有趣,還能加深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學生和老師互換角色,讓學生當一天老師;在課堂上采用“互聯網+教育”模式,運用微課給學生講解知識點;針對課本中的案例,老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情景再現,這樣的教學方法相對于傳統的老師在上課時把課本上的知識全部都單一方向地輸出給學生相比,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這個課程的教育功能。從學生的角度看,這種教學方法是圍繞學生來進行的,把學生放在了主要的位置,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促進意義,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活動教學法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有著積極作用。
二、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使用活動教學法的方法
(一) 明確活動教學目標
道德與法治老師在給學生們上課時,使用活動教學法的目的在于,它能夠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對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點記憶得更加清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本上的內容的主要來源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這門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內容非常的豐富,而且實際操作性很強,對于學生來說有著很強的指導性作用。現階段各個初中學校開展的道德與法治活動相對來說比較固定,就只有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法律與道德知識講解、課本知識探究等,活動形式雖然并不單一,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卻并不好,跟學校和老師的預期目標還有著一定的差距。大多數情況下,學校和老師開展的這些活動都僅僅是進行主題教育,這樣會導致學生對具體的內容不熟悉,對學習目標不明確,而且找不到實現目標的辦法。還有一部分老師在講課時只給學生講學習目標,內容過于寬泛,目標過于宏大,使得整個活動只停留在表面階段,對學生并沒有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因為,道德與法治老師在給學生講課時就應該根據課本上的內容和學生學習的狀態,選擇一種較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明確目標,要把活動的教學功能發揮到極大的程度。而且,老師在給學生講課的過程中,要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的設計進行優化,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主要目的。比如,道德與法治老師在給學生講“師長情誼”這個模塊時,就可以結合課本上的知識和老師的多年教學經驗,設計相關的課程知識講座,明確講座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尊重師長,敬愛師長。
(二) 打造多元化的道德與法治活動教學情境,保證活動教學有效進行
老師可以根據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去設計可以符合學生愛好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參與到老師講授知識的過程中,積極配合道德與法治老師的講課,讓課堂上的效率達到良好,不斷地提高老師的講課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道德與法治老師必須要認識到教學情景可以吸引到學生,讓學生投入學習中,進而可以更好地開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加強學生對道德和法治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保證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比如,道德與法治老師在給學生們講《愛在家人間》這節內容時,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比賽的主題就是“愛家人”,學生要在演講稿中寫出自己對家人的情感,寫出自己與家人的情感互動,通過演講比賽,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老師的講課過程中,讓學生體味到親情,感受生活中與家人愛的碰撞,促進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更有效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
(三) 大力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第二課堂,整合生活和校本資源有效開展德育教育
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各個學校的各科老師都要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講課,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也是如此,而且道德與法治在講課過程中本身就離不開生活,因此,學校就要開拓生活和道德與法治聯系在一起的第二課堂,老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法律意識,不斷地獲得德育教育。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德育教育功能,是學校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同時,學校也要把學校中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充分地利用起來,開拓道德與法治的第二課堂。例如,在學習《珍視生命》這節課的內容時,學校就可以組織學生聽保護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講座;觀看相關的保護動物的視頻;到街道社區對珍視生命進行宣傳,懸掛宣傳標語等活動,學校和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走入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比如,為小鳥制作鳥窩,給流浪貓、流浪狗喂食等,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尊重,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珍視生命》這節課,讓學生做到珍視生命,愛護同伴,敬愛家長與老師,有效地提高學習成效。
(四) 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辯論賽
老師使用活動教學法的一種途徑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一個主題展開辯論,這樣可以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反應能力和說話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并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課堂上死氣沉沉的氛圍,讓課堂變得生動有意思,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學生在進行辯論時,老師要充當的是引導者角色,而不是主導者角色,老師選擇的辯論主題一定要緊緊地靠著課本上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主題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辯論中,去思考辯題,題目不能太難,讓學生無法辯論。就比如老師在講《生命可以永恒嗎?》這節課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辯論,正方的觀點可以是生命可以永恒,因為歷史上有永垂不朽的革命英雄,有流芳千古的文學大家,他們都沒有被遺忘,都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東西。反方的觀點可以是生命不能永恒,因為人的生命有限,在有限的時間內,人們大多數都是碌碌無為地過一生,生命結束后的一段時間之后就會被遺忘,不會有人記得。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必須全部參與到辯論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正方或是反方,進行辯論。通過這樣的活動教學法給學生講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書本內容,而且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調動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熱情。
(五) 構建良好的活動氛圍,提升學生活動教學的參與積極性
在部分老師和學生眼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都是一門副科,對學生來說并不重要,因此,部分老師和學生都忽略了這門課程,對它一點也不關注,也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好好學習這門課程。這種錯誤的想法導致了這門課程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道德與法治對學生來說就和語文和數學一樣,對學生來說同樣重要。道德與法治老師可以通過活動教學法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這個學科是非常有意思的,設計有趣的課堂教學內容,構建良好的活動教學的氛圍,引導學生參與到老師的講課活動中,發現這門課程的重要之處,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老師就可以通過互換師生角色的方法,構建生動課堂,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老師在給學生講《走進老師》這節課時,就可以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當一節課的老師,給同學們講課,進而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聯系。老師在上課前通知學生進行備課,查閱這節課的內容,告訴學生在上課時會選擇一名學生當老師,但是老師不告訴學生會具體選擇誰,讓所有的學生都處在一種緊迫感中,促進學生去自學,上課時老師在隨機選擇一名學生,讓他講課,講完課后老師和同學們在對這名小老師的講課內容和方法進行點評,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爭取下次可以講得更好。通過這種活動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中,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動獲取知識。
(六) 運用“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活動教學的實效性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也開始被廣泛地應用在教育上,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更加成熟,內心也充滿著好奇心,一點新鮮事物都會引起學生的關注,這種情況下,道德與法治老師很容易就能夠引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老師在上課時可以是用活動教學法,吸引學生對學習道德與法治產生好奇心。道德與法治老師就可以運用微課給學生上課,就比如在學習《敬畏生命》時,老師可以在互聯網上找一些視頻或者是紀錄片播放給學生看,視頻或紀錄片的內容要與敬畏生命這一主題相契合,如,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了大地震,隨后社會各界都參與了救援工作。通過這個視頻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當我們面對自然災害的時候,會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那些為挽救生命而努力,為守護生命而拼搏的人們是最值得敬佩的,這是他們敬畏生命最好的體現。通過微課,讓學生把課堂上的內容和實例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觀看視頻,可以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對道德與法治也會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三、 結束語
當前社會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的各個科目對學生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因此,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也開始被重視起來,當代的中學生僅僅具有知識和文化素養是不夠的,更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與法治意識,從而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本文對活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索出六條可以更好地在課堂上使用活動教學法的方法,為今后活動教學法更加廣泛地應用在課堂上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董甜甜.活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8.
[2]梁肖肖.體驗式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8.
[3]郭帆.情感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范仁沖,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市嵐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