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音強調音樂學科的實踐性,“重視音樂實踐、發展音樂能力,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形式的音樂實踐活動,學習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音樂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而信息技術在培智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就可以提高音樂的實踐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培智學校;音樂教學
一、 信息技術在培智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和音樂課堂的有效結合,可以得出信息技術在培智音樂欣賞課中是一個必須要準備的先進工具。與其他傳統的音樂教學對比,在時間和空間上有很多不同,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知識,例如一些圖片、文字、視頻、音頻等等,通過這些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熱情,同時還可以利用技術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因材施教,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二、 信息技術在培智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 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
音樂老師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中時,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各種技術設備,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從而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筆者目前給培智四年級上課,班里有七位可愛的孩子,三名自閉癥,一名唐氏兒童綜合征,三名發育遲緩。對于音樂,他們都是喜愛的,可是在應用了有趣的信息技術的音樂課上筆者要針對他們制定出適合他們的目標,并且達成目標才是最重要的。于是筆者針對這七個孩子制定了分層目標。首先,是給這七個孩子一個總目標——復習歌曲《十二生肖》《鐘》,復習二四拍的拍號,指導學生掌握二四拍的節拍特點,能用拍手、器樂、PAD等表現形式為歌曲伴奏。其次,把學生分為三類:A、B、C類。A類生:能跟著音樂哼唱歌曲《十二生肖》《鐘》知道二四拍的節拍特點。能用拍手、節奏棒、沙錘等形式為歌曲伴奏,表現強弱變化。B類生:能跟著音樂哼唱歌曲,知道二四拍的節奏特點,能用拍手、節奏棒、沙錘等多種形式為不同的歌曲伴奏。C類生:知道《十二生肖》,能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用IPAD給歌曲伴奏。以下是筆者對這七位同學的學情分析,在信息技術的幫助,并結合他們的特點做出了以下安排:A類生有兩名,齊同學和李同學。齊同學是一位男生,能夠聆聽課堂中的音樂,能聽教師的指令。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指令,注意傾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內容。能夠跟音樂拍手、跺腳、擺臂做律動。在教師引導和組織下,能夠有意識地參與,并且積極性較大,但游戲的規則意識不夠強。會使用沙錘、節奏棒、響板、木板琴等樂器為歌曲伴奏,節奏感強。李同學是一位女生,能夠聆聽課堂中的音樂,能聽教師的指令。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指令,注意傾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內容。能夠跟音樂拍手、跺腳、擺臂做律動。在教師引導和組織下,能夠有意識地參與,并且積極性較大,但游戲的規則意識不夠強。會使用沙錘、節奏棒、響板等樂器為歌曲伴奏,節奏感一般。
B類生有三名學生。沈同學,男生,能夠聆聽課堂中的音樂,在教師提醒下聽教師的指令。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指令,注意傾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內容。能夠跟音樂拍手、跺腳、擺臂,進行簡單的律動。在教師引導和組織下,能夠參與,但游戲的規則意識不夠強。會使用沙錘、節奏棒、響板等簡單樂器為歌曲伴奏,節奏感差。路同學,也是男生,他能夠聆聽課堂中的音樂,在教師提醒下聽教師的指令。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指令,注意傾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內容。能夠跟音樂拍手、跺腳、擺臂,進行簡單的律動。在教師引導和組織下,能夠有意識的參與,并且積極性較大,但游戲的規則意識不夠強。會使用沙錘、節奏棒、響板等簡單樂器為歌曲伴奏,節奏感差。另外一位同學是女生,徐同學能夠聆聽課堂中的音樂,在教師提醒下聽教師的指令。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指令,注意傾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內容。能夠跟音樂拍手、跺腳、擺臂,進行簡單的律動。在教師引導和組織下,能夠有意識地參與,并且積極性較大,但游戲的規則意識不夠強。會使用沙錘、節奏棒、響板等簡單樂器為歌曲伴奏,節奏感強。
最后是C類生,有兩名女同學,蔣同學和陳同學。第一位同學,能夠聆聽課堂中的音樂,在教師提醒下聽教師的指令。能進行簡單的無節奏拍手踏步。沒有規則意識,不能在教師引導和組織下參與游戲。不會使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第二位同學,能夠聆聽課堂中的音樂,在教師提醒下聽教師的指令。能進行簡單的無節奏拍手踏步。沒有規則意識,不能在教師引導和組織下參與游戲。不會使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節奏感強。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個別化、針對性的教學更有效。
總而言之,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時,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應用技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從而提高自身音樂素養。
(二) 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十分廣泛。筆者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有效融合教學競賽的時候,教師發展中心的老師為我們展示了許多有趣的信息技術,其中一個就是投屏技術,用軟件可以將手機或者平板的畫面投在白板上讓學生們一起觀看,增加了體驗感。在音樂課堂上用投屏技術讓孩子們用平板給歌曲來伴奏,既復習了節拍又讓每個孩子參與其中。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復習了二四拍特有的強弱規律,用節奏棒、沙錘等樂器給二四拍的歌曲伴奏。而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給歌曲伴奏,老師可以把它在課堂上應用起來。以下是筆者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案例:
師:我們剛剛用樂器給歌曲《十二生肖》伴奏了,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個新的樂器,可以幫助大家給歌曲伴奏。(出示平板)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A:平板、PAD。
生B:哎!平板!我家也有!
生C:這怎么伴奏?
師:對!你們知道嘛?我們可以用平板給歌曲伴奏,不信老師給你們演示一下。
生A:老師我要試試。
生B:老師我也想試試。
生C:老師老師,我。
師:等一等,等老師演示一下給你們看,你們學會了再一個一個試一試。
出示樂器軟件用希沃授課助手投屏在白板上。老師操作時,同學緊緊地盯著白板上虛擬的樂器,看著老師跟著歌曲的節拍敲著平板,平板發出了二四拍特有的均勻的“噠噠”的聲音。
在伴奏結束之后,學生們的興趣空前高漲,連自閉程度最嚴重平時不愿意交流的陳××都小聲地跟她媽媽說:“媽媽,我也要。”每個孩子都做得端端正正,眼里閃爍著“我想要”的光芒。
師:請李××試試。
李××拿到了平板之后激動地站了起來,她一上來就在平板上按按這個樂器按按那個樂器,一邊按一邊笑。
師:好了,準備好,我們要給歌曲伴奏了。其他小朋友要跟著李××伴奏的音樂唱《十二生肖》,誰唱得好,下一個就給誰來伴奏。
這一曲《十二生肖》是筆者從教七年以來,聽到的比較動聽、比較整齊的歌。通過新技術挖掘出了同學們的優點,獲得了自信,讓他們愛上了音樂課堂。
在交互式白板的應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所有的學生都對平板,可以給歌曲伴奏的軟件很感興趣,可是要給誰呢?怎么樣才能讓信息技術更有效地服務于應該服務的學生呢?解決的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應用。以課堂中案例為例,筆者在最初設計目標的時候就針對學生的特點計劃好教學內容,我們班有5個孩子都可以用樂器為歌曲伴奏,只有C類生兩名不能使用樂器,一名是嚴重的自閉癥,不愿意跟老師交流,對聲音特別敏感。另外一個孩子沒有語言,喜歡把手里的東西丟出去,筆者試過好幾次結果都使樂器們傷痕累累。那么平板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因為平板上的樂器很簡單,只要用手指按一按就能發出聲音,不用他們使力氣也不用他們敲或者搖。筆者決定讓他們倆來使用。
1. 害羞的陳同學
師:陳××你想不想用平板?
陳××:媽媽,我要。
陳媽媽:你自己跟老師說我要。
陳××看了看筆者,看了看筆者手里的平板,低著頭:老師,要。
這是陳××第一次自愿跟老師說她的想法,筆者把平板給了她。陳××的節奏感很好,她很快就抓住了平板為歌曲伴奏的技巧,熟練地按著平板上鼓的表面,鼓發出了咚咚的聲音,她笑得很開心。
2. 無語言的蔣同學
師:蔣××,你試試好嗎?
蔣××看著筆者手里的平板,筆者把平板拿給她并抓著她的手先教她怎么點。她仿佛知道這個很好玩,沒有像往常一樣把手里的東西丟掉,反而是看著老師拿著她的手敲擊平板上鼓的表面。
蔣××因為平板上的樂器在她自己手指的按動下發出了聲音覺得很有趣,不用老師的幫助她也能自己跟著音樂按著平板上的鼓面。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音樂課堂上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音樂老師要熟悉交互式白板的各種功能,能夠熟練應用,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應用白板的方法,真正發揮白板的作用,讓每一個同學都能有所收獲。
三、 結語
在有效的信息技術幫助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使培智課堂的音樂課更加生動,使不能樂器操作的學生加入用“樂器”感知音樂節拍里,促進了培智學生的音樂能力的提高。這節有趣的音樂課不僅學生掌握了節拍的特點,連老師也受益匪淺。新技術應用于特殊學生的節奏教學中,將枯燥抽象的節奏節拍教學寓于游樂情境之中,使得科學性與趣味性統一,調動了特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他們腦、手、眼、耳、嘴等多感官投入學習活動中來,使學生的認知活動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緒進行,最終提高培智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傅惠琴.信息技術讓培智音樂課堂煥發無限活力[J].新課程·上旬,2014(5):171.
[2]趙春雪.淺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30):43.
作者簡介:
戰慧,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育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