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友琴
【摘? ? 要】? 在小學語文課的教學中,倘若教師能夠抓住閱讀文本的特點,通過對比的方式對文本進行分析的話,就能更好地內化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對文本的認識,本文中我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為例,從抓住體裁對比、抓住主題對比及抓住人物對比三個部分簡述在小學語文的閱讀課教學中使用對比閱讀策略的幾種可行方法。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比閱讀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正處于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的語文課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學生在文本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上略顯薄弱,因此,為打好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奠定學生的語文未來發展,我們就可以通過指導教學的方法,以對比閱讀的策略帶領學生針對閱讀文本進行深度分析,從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抓住體裁對比
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教學中,從閱讀文本的體裁上看,我們會接觸到詩歌、寓言、童話、散文等多種形式,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多是采用同類體裁對比的方式進行體裁教學,但是經過實際教學研究,我發現那種方式并不能讓小學生產生深刻印象。而在小學階段的閱讀分析中,認清文本體裁應該是最首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基于此,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體裁對比的方法,利用不同文本對比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閱讀文本體裁之間的異同點。
如《一株紫丁香》和《難忘的一天》這兩篇文章就隸屬于兩種體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將這兩篇文本放在一起,通過對文本中藝術手法等內容的分析內化學生對體裁這一基礎閱讀知識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在同一個頁面中將這兩篇文章同時展示出來;然后讓小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的方式思考這兩篇文本在體裁方面的不同之處,如有的學生就會發現《一株紫丁香》中的句子多是一句一段,而在《難忘的一天》中每一段所包含的句子數目并不相同;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的發現,對比著兩篇文本講述詩歌與記敘文之間的區別;隨后,為了鞏固學生的認識,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翻閱課本的方法找一找教材中有哪些文章是詩歌,有哪些文章是記敘文。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我們以更直觀、更簡潔的方式為學生講述了詩歌與記敘文這兩種體裁之間的區別,在實際教學中,此種模式能更好地喚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的語文未來成長。
二、抓住主題對比
比較閱讀是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種重要方法,在小學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最為苦惱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感悟文本情感。在我們的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學生不能理解這些情感的話,就不能算是學會了這篇課文。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剛接觸閱讀不久,其閱讀水平、閱讀能力都處于發展之中,因而其讀不出文章情感也是情有可原,面對這一情況,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中引路人的我們就應該以引導的態度,通過對比閱讀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文章感情。
仍以《一株紫丁香》和《難忘的一天》這兩篇文本為例,從文章主題上看,《一株紫丁香》以“紫丁香”作為主線貫穿文本首尾,其旨在表達的作者對老師的歌頌之情;而在《難忘的一天》中,作者在文本開頭就非常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寫作目的,即他認為1984年2月16日這一天對他來說非常難忘,那么為什么會覺得難忘呢?緊接著作者就對這句話進行了解釋,原來是鄧爺爺來了,因此,這篇文本的主題就是表達“我”對鄧爺爺的敬愛之情。從主題上看,這兩篇文本有許多共通之處(如都是表達了一種“敬愛”),但是從對主題的表現手法上看,這兩篇文本采用的形式卻是大不相同,因而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對比講解的方法,利用文本分析樹狀圖的形式總結兩篇文本的不同表達方式,以此讓學生對文本主題的把握能夠結構化和體系化。
三、抓住人物對比
在小學階段語文的閱讀教學中,人物非常重要,我們教材中選編的很多課文也多是以人物做為主線,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把握文本內容,我們就可以通過人物對比的方式,讓學生在人物的對比分析中,更進一步地理解閱讀文本中蘊含的語文知識、體會閱讀文本中想要表達的語文情感。
如在《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引入閱讀文本《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該文章講述的是主人公談遷在50歲的時候辛辛苦苦編寫了20多年的文稿被小偷偷走了,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厄運,他沒有放棄也沒有被打垮,而是繼續努力,最終在59歲的時候再度完成了《國榷》這一著作的故事),這兩篇文章從人物上看有許多相似點,其主要人物都是經歷了無數挫折與失敗之后才獲得的成功。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閱讀這兩篇文本,尋找這兩個人物在性格方面的共同點,如有的學生就會發現在這兩篇文本中兩個人物都有著對理想的執著與追求,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對人物特點的把握講解課文內容,就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再如在《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的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利用文本中不同人物的對比,利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通過對法布爾的爸爸和媽媽不同憤怒方式(法布爾的爸爸是怒氣沖沖的責罵他是“可惡的小傻瓜”,而法布爾的媽媽則是厲聲的責罵他“撐破了褲兜”)的對比,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認識。
總之,在小學階段語文課的閱讀教學中,我們面對的很多閱讀文本可能不太好進行單獨分析,因此,為了將文本中蘊含的知識與情感凸顯出來,我們就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法,通過文章對比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而讓學生能夠利用知識遷移的方法簡單地對文本進行初步的賞析。
【參考文獻】
[1]趙云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比閱讀的有效策略[J].教書育人,2019,671(13):36.
[2]肖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較閱讀[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