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謙 張頌華
摘要:2017年財政部制定的《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行,行政事業單位也將與企業一樣,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無形資產計提攤銷進行核算。對于高校而言,沒有較為具體的規定制度;同時高校情況的特殊與復雜性,加大了實際工作中的不確定。從高校財務的角度,如何作好政府會計改革后資產折舊與攤銷,值得我們深度思考。
關鍵詞:固定資產折舊;攤銷;高校
高校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的管理,原來以收付實現制為核算基礎,不能真實反映資產的價值,隨著政府會計改革的深化,難以適應新形勢;變更為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并計提折舊與攤銷,能克服前者的不足,做到賬實相符,控制資產流失,有效管理和利用國有資產,更科學地在財務報告中反映單位的資產情況。對高校是一次非常大的變革,同時,要求高校提高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管理水平和綜合能力,盡量做到物盡所用,有效保障教學、科研工作任務的高效完成。
一、高校資產折舊與攤銷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資產類型復雜,數量較大,管理較難
高校大多數固定資產類型復雜,價值高低不一,數量巨大,使用時間長短不一,不同領域的資產類別存在區別,在確定折舊與攤銷的標準與口徑上有難度,如標準過粗則不能有效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如標準過細則造成工作量巨大,管理繁鎖,效率不高。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使用部門對資產的購買使用與賬務入賬在時間上若不同步,財務賬面上無法較為及時地反映實際資產的真實價值,資產的折舊與攤銷工作就不能及時跟進。
(二)資產在核算上存在不足性
高校資產的建賬、驗收、報廢、處置工作由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但資產的核算工作是財務部門負責,這就造成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的分離;資產的遺失、報廢有無按相關規定審批等問題無法管理到位。由于要對2018年12月31日前的固定資產進行追溯計提折舊,需要對以前資產進行估值和減值,無疑加大了難度,無法較為準確地追溯以前資產的價值,影響2019年度計提折舊與攤銷工作的有效進行。
(三)資產購買的資金來源有多樣性
高校資金來源在渠道方面有多樣性,主要是兩個方面:財政直接撥款和科研資金。科研資金種類較多,有國家相關部委資助、地方資助、企業資助等。多樣化的資金來源購買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加之資產在使用方面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在計提折舊與攤銷時,對同一類資產使用的方法和年限是否應該一致,還是有差別地對待,就相關制度上沒有作出較為清晰的規定。
(四)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有局限性
無形資產是高校的發展的載體,其重要性不低于固定資產。高校的無形資產主要涉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軟件及其他非專利技術等。由于本身的其特殊性,無法確定其未來的收益;同時,由于信息化建設的高速發展,無形資產的更新換代速度更快。如何確定與業務、實際情況更相匹配的攤銷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
(五)資產管理信息化工作不夠完善
目前,資產信息化建設工作還不足以推動高校數據信息向集成數據信化的轉換。資產的財務入賬是在財務軟件系統中進行,資產在資產管理部門的建賬等工作是在資產軟件中進行的,這是兩個截然分開的系統。兩個平臺在資產對賬、統計、清理等方面就會存在差異,只能在資產大類上保持一致,資產小類與明細賬無法確保相同。對之后的計提折舊工作帶來阻力。
沒有一個可以供業務部門、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共同使用、查詢的信息交換平臺。資產涉及的各個主體方,不能及時、有效地共享信息,整合度較低。在面對資產遺失、重復購買以及沒按規定出租、出借、報廢與處置資產等情況時,顯得束手無策。資產信息的孤立與封閉,不利于財務部門提取資產數據,分析資產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合理性的能力有限。
二、高校資產折舊與攤銷的解決思路
(一)全面清理前期資產
對前期資產作全面、深入的清理。從種類、數量、金額價值、購入時間、使用時間等方面,由業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財務部門共同進行。前兩個部門負責資產實物方面信息的核對,如種類、數量、時間等。財務部門負責金額價值,核對數量、時間等信息。對賬實不符的情況,按相關規定,審批后處理。這個工作任務艱巨,但對后續合理折舊與攤銷能起到保障作用。為以后的“實提”工作掃平阻礙,同時也能清楚地知道前期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以后的資產管理起到借鑒作用。
(二)優化資產管理結構
為了資產管理精細化,對資產按大類分類,再按相同相近大類分二級小類,三級小類等。每級小類的資產在同一大類下,具有相通性。但小類不建議太過細密,這樣會加大管理的工作量,而且細化的實際意義不大。可以對大型設備、價值較高資產、特殊資產等單獨作大類管理,這樣便于后期的資產核算、盤點等管理工作。每年應全面清理一次資產,對于價值較高及特殊資產可以每半年清查一次。對清查有差異的資產,應及時查明原因,并按規定審批處理,財務上及時調整賬目。
對不提折舊的五類資產,如圖書檔案、文物和陳列品、動植物、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以名義金額計量的固定資產可以單獨作一個大類,但要每年清查一次,保證賬實相符。
(三)適當區別對待資金來源不同的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主要分為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限總和法,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中有規定,政府會計主體一般應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高校科研資金來源較多,所購資產數量較大,資產在用途上靈活性大,有些資產更新較快,如果全按規定上的兩種方法計提折舊,有些資產在后期,其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實際價值,建議對科研資金購買的價值高且更換快的資產,可以適當采用加速折舊方法計提折舊。可按資產的具體用途與性質,在開提折舊前選定一個加速折舊方法,之后不得隨意變更。同時也符合,資產有未來服務潛力和經濟效益這一特征。
(四)無形資產攤銷的合理化
高校無形資產的攤銷是一個重要內容,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第4號—無形資產》中規定,政府會計主體應采用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這兩種方法對土地使用權、某些商標權比較適合,但對許多軟件類、非專利技術無形資產就不太適用,與固定資產情況相同,技術更新太快,從合理反映資產價值的角度,建議可以適當采用加速折舊法,在首次攤銷前確定攤銷方法,之后不能輕易變更。同時該準則中規定,對無形資產無法預見提供服務潛力或者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應當視為使用年限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這類資產,具有給高校帶來一定預期收益的能力,建議先以名義價值入賬,待能預估其使用年限時,計提攤銷。
(五)折舊與攤銷的智能化處理
加強資產信息化建設,建立一個多方信息共享平臺,并與財務系統對接。業務部門資產的新購、對外租借、報廢都必須在平臺上反映。在資產建賬時,明確其分類,建賬后,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能查詢到資產的財務入賬時間,以及當期末還有多少已建賬沒有入賬的資產數量與價值。在財務系統中,設置一個對接口——資產模塊,財務部門可以查詢到準確的資產分類與入賬金額。如果分類與共享平臺有差異時,要及時修正,保證相關信息的一致與同步。年末建賬資產必須及時入賬。
每月末,可由財務資產人員對資產模塊進行核查,確保資產模塊信息與共享平臺一致。分開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按各自的分類,并結合折舊與攤銷方法的不同,在資產模塊中設置折舊與攤銷智能憑證模板。只要信息無誤,月末財務系統自動結算折舊與攤銷金額,簡化核算流程。
資產清查與盤點,均以共享平臺數據為準,保證資產信息的透明化與規范化。
三、結束語
高校資產核算由費用化轉變為資本化,是加強高校資產管理的新舉措。能夠進一步完善財務核算能力,提高財務數據管理建設。高校應結合自身情況,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資產折舊與攤銷方法,使財務行為更加規范與科學,切實做好政府會計制度的執行。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Z].財會[2016]12號.2016.
[2]財政部.《政府會計準則第4號—無形資產》[Z].財會[2016]12號.2016.
[3]郭娟.基于業財一體化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優化[J].會計之友,2018 (9):156-160.
[4]蔡報純.無形資產攤銷方法思考[J].財會通訊,2016 (7):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