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娥
摘 要 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為了培養健全、三觀正確的人才,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可忽略的教育內容。為增強教育效率,高校必須掌握目前的教育動態,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思政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進行改革,以推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現我國人才培養目標。本文主要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面臨的問題和改革方式,以供專業人士參考。
關鍵詞 新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35
Exploration o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CHEN Yu'e
(College of Marxism, Changchu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o cultivate sound and correct talents, and it is an educational content that cannot be ignored wh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e studen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master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trends, and reform the content and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o as to promo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for the reference of professionals.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1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信息技術產生負面影響。我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學生已然從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中感受到便利,但隨之而來的,是給學生帶來較嚴重的負面影響。目前,大學生多用信息技術收集學習資料、滿足個人娛樂需求,但有的學生長期沉浸在網絡環境中,對網絡上的信息無獨立的判斷能力,極容易難敵網絡信息的誘惑,造成網絡信息泄露或產生偏激的心理。教師對大學生的監管力度較松,對學生的狀態無法實時監控,在網絡的不良影響下,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此時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難度較大。
(2)教師思政教學意識薄弱。由于大學課堂的松散性,加上大學與初、高中的教學興致不同,思政教師的教學意識相對較薄弱,僅把思政課作為個人的教學任務,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其他教師也單純地將思政教育工作看作是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職責,并未有思政教學意識,并未將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與自身教學工作聯系起來,這種教學思想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未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純的教學課堂使學生僅收獲專業知識,接觸思政教學內容的機會較少,不利于學生正確思想的培養。
(3)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較差。由于學生的家庭環境和成長背景不同,不同的學生對自我有著不同的認知,有的學生存在自我認知能力較差的問題,這類學生在對自我進行評價時不遵從實際,高估個人能力或輕視個人價值,對自我并不能形成清晰、正確的認識。導致有的學生盲目自信,在考試前不努力復習,或考研時極為懈怠,總是相信個人能力能達到要求,但事實往往與之相反;有的學生又因為不自信不敢勇于嘗試,導致錯失良機,這兩類學生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都會大大減小。
(4)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受到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的雙重影響,有的學生容易在金錢中迷失自我,這類學生追求經濟的興致大大提高,經濟對這些學生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是指學生腳踏實地發展個人能力,通過個人的積極奮斗創造經濟,實現個人的價值;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是指學生在金錢中迷失,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為了追求金錢甚至去接觸網貸,這些都會改變學生的價值觀,使教師的思政教學難度增加。
(5)學生自制力薄弱。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需要增強學生的自制力,從意識入手,對學生進行自制力培養。目前學生的自制力薄弱,使教師的思政教育難度增大,是思政教育遇到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都有規劃,但經常改變個人的發展方向,這也是由于自制力薄弱造成的。自制力被學生的個人思想所控制,教師難以改變學生的思想,對自制力薄弱的學生難以行管教,導致思政教育開展的難度在無形中增大,十分容易教師在教育時產生教育瓶頸,使拖慢整個思政教育計劃的節奏。
2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方式
(1)通過增強民族自信實現思政教育。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發展瑰寶,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民族榮譽感,易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同時,利用傳統文化進行思政教育的開展難度較小,教師易掌握,通過增強民族自信實現思政教育的可行性較高。教師和高校都必須在教學、校園中有意識地導入傳統文化,以在無形中對學生實現政治教育。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更多地展示傳統文化、高校可以在學校設立傳統文化展窗,便于學生在文化的熏陶下,增強個人的民族自信,增加個人的愛國情懷。這種“無形”的教育方式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相比開設思想政治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且教學效率更高,學生也更能活躍個人思想。
(2)重視網絡思政教育。由于學生接觸網絡的頻率增加、學生對網絡產生渴求的心理,利用網絡開展政治教育工作和對學生網絡信息閱覽進行監管都十分重要。借助龐大的網絡環境,高校和教師可以將正面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知識通過網絡的方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利用網絡進行碎片化的學習,同時,學生在利用網絡接觸信息時,接觸到高校提供的思政信息,也能有效減少遇到不良信息誘導的概率。此時,高校需要定期地更新本校的微博或微信推送的內容,經常更新思政內容,也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思政學習意識。同時,高校需要對學生在機房進行網絡信息的閱覽情況進行監管,開展網絡信息甄別的課程,讓學生抵制網絡誘惑,使網絡環境足夠健康,幫助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避免因為不健康的網絡信息造成負面情緒影響。
(3)創造思政教育機會。傳統的思政教育在專門的思想政治課堂上進行,但在思政課堂外,教師或輔導員也有不少思政教育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機會較多,但因為教師的教育意識薄弱和教學理念陳舊而擱淺,失去了最佳的思政教育時機。通常返校的時機是最佳的思政教育機會,返校后輔導員可以對學生進行學習動員,用飽滿的學習狀態迎接新學期,便于學生重視學習,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點,通過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期末考試之前也是教師和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最佳時期,該時期的學生正處于知識復習的狀態,在該狀態下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關注度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放假前最后一次集中,也是輔導員可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時機,輔導員收集假期志愿者獻愛心的例子、假期勤工儉學的例子,幫助學生對假期生活做好有意義的計劃,由此方式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讓學生在生活的體驗中增加個人感悟,并且在眾多生活角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找到人生價值。在關鍵的時間點把握思政教育機會是教師和輔導員的思政教學任務,作為校方,應給予教師和輔導員盡可能的教學支持,有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
(4)思政教育開展者多接觸學生。受到傳統思政教育課程的影響,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納程度普遍不高,此時,輔導員和教師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思政內容的灌輸,極容易加重學生的學習消極化,增強學生接受思政教育的積極性是教師和輔導員的當務之急。此時,決定學生是否能接受思政教育的基礎,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和精準開展,教師和輔導員越了解學生,思政教育的精準性越高,思政教育的效率更高。因此,要求教師和輔導員多接觸學生,能與學生打成一片,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實現思政教育的事半功倍;同時,由于教師和輔導員與學生的親密接觸,學生對其所教內容的學習興致也能大大提高,對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也有較大的好處。總之,教師和輔導員需要盡可能地增加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多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當學生遇到生活瓶頸時,積極地開導學生,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了解。教師和輔導員與學生多接觸能最大限度地利于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
(5)積極開展黨建工作,借助黨員推動思政教育工作。黨員雖然是學生群體中的少部分群體,只有少部分學生是黨員身份,但“黨員”所帶的榜樣價值卻是不可忽視的。借助“黨員”學生代表的引導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效拉近學生與思想政治之間的距離。黨員學生代表需要以做好表率作用為己任,高校也需要重視這些代表的思想建設,定期地開展黨建工作,反復向黨員強調黨員思想,強化黨員榜樣應有的優良意識,增強黨員榜樣的各項能力,讓這些黨員榜樣真正能被同學視為“榜樣”,借助向榜樣學習的心理,在無形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傳遞思想政治內容。同時,寢室也是黨員可以向同學傳遞思想政治內容的場所,黨員學生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舉止,向室友同學展示作為我國未來接班人的優秀品質,一方面,同學的思想品質也能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同學對黨員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對“入黨”事宜也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助于此類學生提高政治覺悟。總之,積極開展黨建工作,幫助黨員進步,再借助黨員推動思政教育工作是思政教育的創新途徑,更能有效地達到教育效果。
3 結束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各高校教師應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高校也應該重視思政教育學科的設立,認真思考目前學生接觸思政教育時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校的教育情況予以改進。結合新時代背景,創新思政教育工作也是各高校的任務。總之,各個高校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在教學時充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價值,重視教學工作的創新,全面地推動高校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在高校接受更適合的教育,真正地實現學有所成。思政教育工作作為全國重視的項目,需要高校嚴格貫徹,組織高校教師學習、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推進本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也為教育行業推動思政教育工作助力,幫助全國的思政教育環境達到理想的狀態。
參考文獻
[1] 任楊.將人文關懷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價值研究[A].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沈陽市科學技術協會,2019:4.
[2] 劉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配置現狀及其對策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9):15-16.
[3] 王歡.“雙一流”建設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全方位協同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09):20,22.
[4] 邢鵬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大學生的路徑選擇[J].蘭州學刊:1-10.
[5] 程希.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探析[J].決策探索(下),2019(0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