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玲 郭劍 全志軍
摘 要 互聯網的發展給社會各行各業帶來機遇與挑戰。因此,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需順應時代潮流,運用信息技術以及智能終端等現代化互聯網技術,來構建“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促進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的提升。本文將探討“互聯網+”背景下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慕課+互聯網”、“微課+互聯網”的教學模式與策略,以全面促進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 互聯網+ 機電控制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2.042
Discussion on Teaching of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ZHU Huiling, GUO Jian, QUAN Zhiju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Hunan 42100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ring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all walks of life. Therefore, the teaching of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use the modern Internet technology such 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terminals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rnet + education",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promot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analy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strategy of "Mooc + Internet", "micro class + Internet",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rnet plus;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reform in education
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促進社會各行各業改革與變化互聯網結合傳統產業已經成為國家與社會重點關注與研究的問題,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再加上移動終端的發展,人們所獲取的信息多是來源于互聯網,并呈現碎片式狀態,如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時間以及碎片化地點。“互聯網+教育”模式能夠促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革,高等教育越發受到國家與社會的關注,高校采用“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推進教學改革,對于學生學習與就業、教師教學以及教學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互聯網+”背景下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網絡全方面地滲透到平常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當代高校大學生作為最大且最為活躍的網絡用戶群體,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1]在高校課堂上,存在學生僅帶手機來上課的現象,“低頭族”、“手指控”早已成為課堂屢見不鮮的現象。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可運用“互聯網+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習更為自主、個性,推動學生進行碎片化學習,同時也能線上線下進行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機電控制類課程內容較為復雜,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通常采用“說教式”教學,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枯燥,沒有體現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習效率,并且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跟上時代步伐,較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構建“互聯網+教育”模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如碎片化學習、線上線下一體化學習以及移動學習等,并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教學資源共享。通過轉變教學模式,從以往的課堂教學,轉變為學生運用智能終端不分時間與地點來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進行布置任務,并組織與引導學生探討課題,組織實驗實訓活動促進學生在實踐中思考與探究,以收獲到新知識。[2]同時,教師轉變教學身份,成為組織者與引導者,并從以往的講授者身份轉變為輔導答疑者身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需求與習慣,促進學生個性化、分層學習,將理論知識內化為知識技能,以提升就業競爭力。
2 “互聯網+”背景下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2.1慕課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需采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以推動教學改革,切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慕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是基于互聯網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等技術手段并結合課堂教學而發展的,慕課這一教學方式主要是以互聯網為平臺,推動學生不受時間與場合的限制在智能終端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可實現與教師、同學以及學習資源深度互動,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圍繞學習進行互動,從而更為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識與技能。[3]
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通過將教學與慕課有機結合,能夠有效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知識應用能力。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紛紛應用慕課這一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應用優質慕課教學資源,但種種因素下,課程教學尤其是選修課,收效甚微。因此,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師經過研究,已經全面認知到慕課的概念及應用意義,并借助其來構建適應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模式。在課前學習階段,學生利用慕課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等方式進行自主預習,并且圍繞學習內容與問題與教師、同學進行線上互動,還進行課前測試來評價預習情況。在課堂學習階段,利用翻轉課堂來促進師生協作,通過情境設計、協作學習、反饋評價以及成果展示來促進學生內化知識。在課后復習階段,根據學習反饋來改進學習策略,并進行創新實踐與探究學習。基于慕課構建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模式,教師作為學習資源的提供者,以及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習成功的評價者,還可以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首先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計或者收集慕課,并嚴格制定學生的學習目標,以及針對課堂教學過程,需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成果匯報要求以及考核評價標準等。通過課前自主預習、課中成果展示、交流與評價、課后線上討論、反思與調整,來促進學生能夠改進學習方法,更為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2.2微課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可借助微課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微課主要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視頻時長較短,通常為五分鐘以內,且教學視頻一般都針對某個知識點來進行講解,反映了教學活動的過程。微課主要包括教學視頻等微視頻,以及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反思和評價與反饋等微資源,以教學視頻為核心,能夠有效突出教學內容重難點,輔助教師教學,以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微課與慕課存在一定的差別,微課視頻通常是根據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來進行錄制或者選擇,內容較為精簡,且突出主題。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師借助微課來構建新教學模式,結合機電控制類課程具體的知識點來制定教學視頻,并將教學視頻發布到線上學習平臺上,促進學生圍繞微課視頻來進行自主學習。此外,教師還會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如制定教學設計、設計教學課件等,并且規范學習評價標準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成果,教師注重訓練與實踐,引導學生應用機電控制類課程相關知識來進行探究與開發小項目,培養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在課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制作與開發新的機電控制作品,以培養動手實踐能力。[4]
2.3雨課堂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借助雨課堂構建新的教學模式。雨課堂操作更為簡單,主要包括PowerPoint和微信。雨課堂的運用能夠全面提升課堂教學體驗,增強師生互動,為教學提供便捷。在教學中使用雨課堂,教師與學生將雨課堂連接智能終端,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將帶有MOOC視頻、習題與語音等課件通過微信形式發送給學生,并在微信上進行溝通與反饋。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實時答題,并通過彈幕進行互動彈幕,從而增強師生互動,明確教與學,最大限度釋放能量,在保證學生在互動與學習中掌握機電控制類課程知識與技能的同時,也能促進教學改革。
3 “互聯網+”背景下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實施策略
3.1轉變教學觀念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實施,首先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明確角色定位。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基礎有充分地了解,并基于此,來明確自身主導地位以及學生主體地位以及作用,并且根據不同的教學時段,來進行角色定位,以及認知到“互聯網+教育”的現實意義,以從思想上進行改革。
3.2構建互動教學平臺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借助互聯網技術來構建線上互動教學平臺,并以慕課、微課為形式,進行機電控制類課程理論教學,促進學生線上學習、線下實踐。線上互動教學平臺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互動交流、課后評價反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來說,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師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等線上互動教學平臺進行傳送學習資料,發送視頻、課件、實訓項目等資源,促進學生實現碎片化學習,并在平臺上圍繞學習內容進行交流互動,并且課后圍繞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重難點來進行討論,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從而促進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3.3完善教學評價
“互聯網+”背景下,實施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教師需注重教學評價的重要性,構建診斷性教學評價體系,以根據評價結果來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具體而言,師生之間需進行良性互動式評價,教師在評價之前先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如學習動力、實踐能力等,以此為前提來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綜合性地評價,以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學生也針對教師教學過程來進行評價,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師調整教學方式。此外,還引入社會評價,企業對實習學生進行評價,畢業生對課程進行評價,促進學校與教師根據評價結果來推進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
4 結語
綜上,“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具有現實意義,可借助微課、慕課來構建適應機電控制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師需轉變教學理念、構建線上教學平臺以及完善教學教學評價。
參考文獻
[1] 關彤.“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機電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J].才智,2018(31):99.
[2] 王堯堯.“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機電專業教學新模式探析[J].科技風,2018(30):35+39.
[3] 張德虎,黃旭.“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2):18-20,50.
[4] 魏甜甜,陶麗萍.基于“互聯網+”平臺下高職院校機電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研究——以《電工電子學基礎》項目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7(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