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明
摘 ?要: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屬于新的教學方式,目前在社會各個企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使用率十分廣泛,通過拓展訓練來提升企業員工的素質水平和企業凝聚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拓展訓練,能夠有效提升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幫助培養學生具備終身體育意識。本文主要分析了拓展訓練的主要教學價值,以及如何利用拓展訓練方式提升高校體育教學實踐水平。
關鍵詞:拓展訓練 ?高校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150-02
傳統體育課堂教學采取了傳統的體育運動基礎內容教學,而拓展訓練則是建立在常規體育運動的基礎之上,在戶外和野外等區域開展拓展訓練,脫離了常規體育項目,同時滿足體育教學需求。體育拓展訓練跟我們平時所知的球類、田徑類常規體育項目不同,比常規運動項目更有冒險性和戶外體驗性,是需要2人以上進行合作完成的訓練方式。
1 ?拓展訓練高校體育教學重要價值
1.1 創新教學方式
在高校體育教學課堂上融合使用拓展訓練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創新高效體育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只能夠針對性選擇一種體育教學內容,例如籃球、羽毛球以及健美操等體育運動項目,但是由于受到了學校教學場地、教學課時以及課堂教學人數的限制,學生只能在學期內單純的接觸某一項體育項目[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固定,并且基礎性的體育教學知識,難以有效地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對于體育課堂學習存在偏見,認為體育課程學習可有可無,逐漸對于體育運動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拓展訓練相比較起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來說自主性更強,擺脫了場地以及教學人數的限制,能夠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訓練活動中,通過實踐掌握更多的體育運動技能,而不是單一掌握一種運動技巧,為體育課堂營造出更加熱烈的運動氣氛,提升了教學質量。
1.2 提升學生體育素質
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學生的體能和身體素質能夠達到快速的提升,幫助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目前一部分高校大學生長期處于高壓的學習狀態,并且在大學校園當中需要開展社團活動、社會活動、志愿活動以及實習實訓等活動,因此很少有時間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影響了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的提升。在體育課程教學中,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訓練要求。據調查顯示我國大部分大學生都處于身體亞健康狀態,心理素質和意志不堅定,這都是缺少體育訓練的表現。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素養和健康的身體。拓展訓練都是在特定的場所當眾進行,綜合了多種體育技能,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機體體能,同時也能夠磨練學生的心智,幫助學生能夠挑戰自我,提升學生的發展自信心。
1.3 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我國教學改革工作正在不斷貫徹落實,面對教育改革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師需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為學生打造出高質量的教學環境[2]。由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在1年之內學生基本上只能選擇比較常見的幾項體育項目進行訓練,影響了自身能力的發展,學生無法自由選擇,難以發現自己的特長。而高效體育拓展訓練則分為野外訓練、水上訓練等不同的方式,每一個訓練類型還能夠細分為不同的訓練項目,通過參與到拓展訓練項目中,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引導學生體驗更多的運動活動,提升運動體驗。
1.4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也提出了要求,要求需要積極應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結合拓展訓練教學方式的應用,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3]。拓展訓練一般都是多人合作協助完成,因此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加強班級內部的溝通交流,形成創新的教學理念,設置出更加優質的教學目標,改善目前現有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教學工作中去。拓展訓練的開展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身競爭力,學生之后相互配合、支持,才能夠在拓展訓練中提升團隊的競爭力。拓展訓練在團隊合作過程中可以把個人創造精神充分激發出來,鍛煉學生能夠自主應對變化處理危機,從而突破困境。通過拓展鍛煉還能為未來進入到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把這種競爭意識轉化到專業學習和未來職業規劃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 ?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拓展訓練實踐應用措施
2.1 基于安全原則選擇訓練場地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拓展訓練,自身也帶有一定的危險性[4]。教師需要首先保證學生在拓展訓練中的人身安全,結合院校的實際設備、資源和師資力量情況,科學合理的選擇拓展訓練場地??梢岳迷盒炔康挠柧殘龅兀蛘呤窃谛M鈱ふ液线m的安全場地進行拓展訓練。要求體育場地的面積需要容納足夠的學生數量,場地的安全系數比較高,擁有更加完善的設施設備,讓學生都能夠認識到安全訓練的重要性,以安全訓練為重要原則參與到拓展訓練當中。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和教練都需要全過程進行指導監督,既能夠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掌握更加科學的拓展訓練方式。
2.2 給予學生體育基礎水平選擇項目類型
拓展訓練的相關體育項目跟傳統的單純性體育訓練項目相比較來說,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教育地位,通過拓展訓練的開展引導學生的配合,共同來完成拓展訓練[5]。拓展訓練活動中學生是活動主體,一切拓展訓練的內容都是針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水平而開展的,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選擇針對性、難度適中的訓練項目,既能夠讓學生體會訓練的辛苦,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運動的成功和喜悅。如果選擇的訓練項目過于簡單,學生很快完成,則不具有任何挑戰性,學生的訓練激情很容易被打擊,影響學生的訓練效果。但是如果訓練項目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在高難度的動作學習過程中有受傷的風險,這種訓練得不償失。因此拓展訓練項目的選擇非常重要,需要科學合理地根據學生身體素質水平選擇訓練項目,把男生和女生分開訓練,針對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適當地針對薄弱環節增加訓練量,把拓展訓練的價值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3 項目教學實例分析
適合大學生參與的拓展訓練項目有很多種,需要結合學生的體育基礎以及教學需求來選擇訓練項目種類[6]。例如信任背摔,屬于彼此信任的鍛煉項目,每個成員從固定的高度來背對著其他的成員進行背摔,其他的成員則需要搭建成人床的形式在下方接住背摔的成員,能夠提升每一個成員的責任感和對于團隊的信任,鍛煉成員的勇氣和力量。高空抓杠非常適合學生參與,要求每一個成員先爬上空地上豎立起固定高度的鐵桿,一般都是8m左右,然后站立在鐵桿頂部的圓盤上,在空中跳躍之后抓住前面的單杠,這個體育項目看上去十分困難,但是通過正確的訓練之后,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再高空中飛躍抓住單杠,能夠培養克服困難、勇闖難關的精神。穿越電網是要求所有成員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穿過兩棵樹之間的網,但是不能觸碰到網,所有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就算是挑戰成功。這個訓練項目由于對所有成員提出要求,一次很難通過,需要大家能夠不斷地總結失敗經驗,并包容隊員的失誤,引導隊員能夠正確的進行通過,這種訓練項目有效提升了團隊的合作能力,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2.4 豐富高校體育拓展訓練設計內容
大學生年齡相對來說比較成熟,針對于體育訓練項目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在高校體育拓展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全面性的教學訓練內容,充分鍛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提前針對學生做好調查工作,深入了解學生的運動興趣愛好,以及身體素質水平,根據學生的運動需求設計出具有一定競爭性和挑戰性的體育拓展項目,例如高空繩網、攀巖等,能夠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膽量,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養成不怕吃苦的運動精神[7]。在拓展訓練中還可以結合團隊合作訓練方式,幫助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例如拔河、龍舟比賽等。除了體育運動項目之外,拓展訓練還包含有野外露營以及登山等訓練活動,通過參與這些運動項目可以挑戰學生的身體素質極限,幫助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
2.5 提升師資隊伍教學素質
拓展訓練屬于新的課程教學理論,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這種教學方法,為了能夠提升教學效果,需要針對教師進行相應的教學培訓,了解訓練理論和訓練內涵[8],并進行相關的運動項目考察,根據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形成固定的拓展訓練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了解每一個步驟應該做什么、怎么做,避免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嬉戲打鬧把訓練當成了游戲,影響了教學效果。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設計和開展拓展訓練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體育教學趣味性,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效提升了學校的教學團隊師資力量。在拓展訓練課程開展過程中需要重視拓展訓練開展的安全性,促進大學生能夠得到健康、全面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杜聚肖,張悅.談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9(18):114,116.
[2] 陸家領.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體現及實施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6):74-75.
[3] 胡俊.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田徑,2019(6):5-6.
[4] 楊貴彭.素質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才智,2019(14):24.
[5] 廖俊.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3):62,64.
[6] 王榮乾,彭明娟.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智庫時代,2019(14):88,90.
[7] 馬麗君.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0):41-42.
[8] 劉煒.拓展訓練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營銷界,2019(1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