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寧 吳丹
摘 ?要:本文通過對國家民委2所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節開展現狀的調查分析,論述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密性,深入調查研究民族院校體育文化的深層次內涵,給予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更多學習、傳承和活動的機會;分析提取優秀文化對各民族院校的發展情況進行統計研究,推動各民族院校綜合發展,提煉文化建設過程中優秀成功的案例,使各高校相互借鑒。本文旨在為民族院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提供更多的思路。
關鍵詞:民族院校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 ?體育文化節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a)-0226-02
民族院校的體育文化是民族院校人文精神建設的靈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的重要路徑,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在國家政策和措施的引領下促進民族院校體育文化的全面發展,弘揚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實現各民族大發展、大繁榮,使更多的民族優秀文化深入人們日常生活中。民族院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本應結合當地民俗特色及區域優勢來開展。通過查閱文獻得知,我國雖有民族院校體育文化建設優秀案例,但實際在這方面發展較好的情況只在少數,而大部分民族院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及開展還存在許多問題。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主要根據中國2017年民族類大學最新排名,選取了2所全家民委直屬院校——中南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都是具有代表性的2所院校,對2所院校進行資料收集、調查分析。從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特色項目、體育文化節開展情況等為研究對象;根據文獻資料和調查分析指出各自的特色體育項目和推廣最為普及師生最容易接受的體育項目,并為師生評判出每個項目的接受程度,為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節的開展與推廣建設提供更多參考。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研究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以“民族院校”“體育文化”“文化節”等為來源類別在中國知網檢索找到275條結果,根據研究需要,以“民族院校”“體育文化”為關鍵詞梳理分析,重點參考20余篇文獻。
1.2.2 邏輯分析法
通過資料分析和實地考察,對兩所民族院校體育文化節進行總結、分析,得出相應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議和意見。
1.2.3 比較分析法
根據兩所民族院校現在所處的“地域環境”“招收生源”“人員組成”“體育文化”“特色項目”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共同點和不同點,體現各自院校的校園特色。
2 ?相關概念界定
2.1 體育文化節
體育文化節是一個地域的人根據當地生活和社會需要而開展的以體育活動為主題的身體活動日。它由某地區或某機構發起,活動范圍廣闊,一般包括:賽事運動、休閑娛樂、體育文化講座、健康知識宣講或圖書展等多項活動。
2.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體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少數民族以其獨特的生存環境與體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國家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不可缺少的血液。
3 ?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項目開展現狀
3.1 2所院校開展的民族體育項目
由表1分析得出,2所民族院校在民族活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傳統體育項目,開展的體育項目多種多樣。中南民族大學地理位置位于中國中部,吸引和招收的學生范圍較廣涵蓋56個民族的師生,集聚的人群種族分布多但參與人群少,導致傳播少數民族體育文化過程多存在很多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地處中國南部,開展的體育文化特色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重點推廣高腳競速和竹竿舞。從項目特色的角度來看,西南民族大學開展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比中南民族大學推廣的更加普及,技術性較簡單且富有趣味性,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大家都積極參與其中。
3.2 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節開展現狀和設置情況
利用表2分析得出,2所民族院校共同開展的竹竿舞項目發展的較好,竹竿舞是最具觀賞性和趣味性,學習竹竿舞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時團隊成員之間要團結一致。其中,中南民族大學校園體育文化項目中的翻樹葉和竹竿舞活動有校運會和校園定向越野活動進行推廣;西南民族大學校園體育文化項目中,開展最普遍的是竹竿舞和高腳競速,高腳競速對比其它項目來說,技術難度相對較小更容易掌握且趣味性很強。兩所民族院校校園的承辦方式、參與人員、經費設置情況基本相似,體現出兩所民族院校承辦方式、參與人員、經費設置情況還比較單一。
4 ?影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節開展的因素
4.1 地域環境和人口組成
由于中南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分別地處武漢和成都,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背景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體育文化的傳播。少數民族體育文化開展情況比較落后,它會受到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導致而來的;在某一區域少數民族暫住人口集聚多的地方相對應民族的體育文化就會發展的比較好,同時也存在其他體育文化項目參與人群少,交流變少缺乏互相學習,不利于體育文化節的多樣性開展。
4.2 校園學習意識淡薄
在民族體育文化推廣過程中各學生的體育文化觀念意識還不到位,缺乏主動了解學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念的思想。增加民族院校推廣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的氛圍,加強推進民族院校辦學特色,加快民族體育項目的設置和推廣。
4.3 缺乏民族認同感
少數民族對于本民族的文化認同識別度較高,而對于其他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還存在差異。少數民族體育文化之所以特殊往往是由民族的個性特征所引導的,這些個性特征受到生活環境、經濟條件、人文素養等因素的相互影響。
5 ?對當前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路徑的思考
5.1 開展形式需多樣化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節應該大力推廣加入到各院校的校運會、趣味運動會和學校舉辦的各種公益體育活動等活動中。民族院校應堅持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終身鍛煉、終身健康、終身受益及為少數民族體育院校和少數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做貢獻,突出民族傳統體育特色,積極探索體育與健康教學新模式,提倡健康學習,健康生活。
5.2 體育設施建設需多元化
2所院校的全體師生應積極學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參與少數民族特色體育項目,并且帶動全校師生,積極宣傳推廣少數民族體育賽事,改變陳舊的固有接受模式,加強師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兩所民族院校要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少數民族體育器械和裝備,確保校園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加強對體育師資力量的引進和培訓,滿足全校師生的需要。重視校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建設,轉變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理念,為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提供更多支持。
5.3 校園體育文化需豐富化
進一步拓展校園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民族院校校園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接收的速度性;根據各自院校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開展體育文化節,避免活動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充分挖掘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精神和內涵,再發揮校園體育文化推廣的優勢提升體育文化節的內涵。
參考文獻
[1] 雷雅莉,李曉明.高校民族體育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研究[J].雷當代體育科技,2015(29):144-145.
[2] 曾偉,宋友林,葛飛,等.民族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69-72.
[3] 薛建新.民族院校與本地區體育資源共享的影響因素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5,34(6):480-481,473.
[4] 劉湘溶,李培超,李艷翎,等.體育文化建設論綱[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2(5):5-17.
[5] 潘鵬飛.民族院校體育教學增設民族傳統體育內容探析[D].中南民族大學,2012.
[6] 張云凡.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
[7] 陳永輝,白晉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我國少數民族民俗體育文化資源開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3):75-80.
[8] 索南.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二題[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6(4):141-142.
[9] 劉雷洪,楊麗慧.武陵山片區高校校園體育文化與當地企業文化對接的意義——以吉首大學為例[J].運動,2017(13):78-79.
[10]張朋,鄭小鳳,萬宇,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路徑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7(4):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