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蓉
摘 要:在素質教育大變革的背景下,班級文化建設逐步被社會各階層廣泛關注,班級文化建設工作與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工作密不可分,而且良好的班級文化能夠協助學生建立相對正確的學習觀和健康的人生價值觀,促使學生可以健康茁壯成長。所以,簡要闡述了班級文化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并以此積極探索了優化班級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策略,爭取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優質的學習環境,推動教育教學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問題;探索;策略
班級文化建設工作是需要班主任積極引導的一項班級工作,需要借助各種教學活動、實踐活動和班主任的管理活動來完成,而且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與高度協助,從而創造出屬于班級的精神文化內容。良好的班級文化不僅僅可以高效調節學生的課堂主動積極性,還可以協助學生建立相對優質的文學素養和思想品質,組建優質的班級風貌,給學生創造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課堂,逐步培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向心力,轉變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思想。
一、班級文化建設工作面對的困境
在以前的教學思維作用下,班主任和學生對班級文化的建設都不夠重視,即使有些班級的文化基本形成,但是其中的文化組成過于程序化,而且內容較為死板單一,沒有個性化文化的添加,這就制約了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需要班主任在平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加以重視。
(一)班級文化思維較為薄弱
班主任對班級文化建設中的文化含義認知不清,而且在實際的文化建設進程中,把較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班級學習風氣的重造方面,主張學習在課堂上的重要性,不夠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培育以及學習行為方面的約束,從而阻礙班級文化建設方案的實施。當班主任在文化建設中貫穿學習為主的思維時,對于班級中學習成績相對不理想的學生來說較為不公平,促使其再也不愿意自主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產生了較多的不利因素。而且一些班級文化建設過于程序化,讓學生對其產生了厭煩的心理,不愿意主動配合老師的各種活動。
(二)班級文化建設缺少個性化特征
在具體的班級文化建設工作中,個性化特征不顯著,主要是因為老師和班級學生的創新思維較少,班級實踐活動死板老舊等等,另外,老師也不夠重視對學生的個性才華培育,大都是集體的班級文化活動,比如說歌唱大賽、朗讀比賽等。實際上教育教學是為了發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潛力,而班級文化的高效發展也是為了協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以及健康的個性,促使學生能夠朝著可持續、健康的方向努力奮斗。
(三)班級文化建設實踐過于程序化
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在實踐活動中貫穿和落實,可是在當下的文化建設進程中文化實踐活動過于程序化是班主任亟須管理的班級建設問題,影響這一問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班主任在日常監管工作中,為了減輕老師和學生的學生壓力,不愿意占用其課余時間;其二是一些班主任對綜合性的文化建設活動不夠注重,而且為了應對學校的檢查;其三是許多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監管力度不大,而且一些實踐活動缺少能夠吸引學生專注力的因素,導致學生的參與意識不足;其四是好的文化建設計劃只是班主任的一個構想,因為外界的一些因素導致這些實踐無法在班級內部實施,也就是說班級文化建設中缺少實踐活動。
(四)文化建設中老師不夠重視民主性
民主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前提,對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以及創新性思維的培育非常有利,可以使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共同建設班級文化,但是就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現狀來看,班級內部的民主性是缺失的。一方面是由班主任的監管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態度決定的,班主任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以各種獎勵的形式激勵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這就打擊了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其形成嚴重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是學校管理體制的影響,整個學校的大環境中文化建設氛圍不夠充分,學生無法對學習和一些實踐活動提起興趣,對于班級集體活動不愿意自主融入。除此之外,班主任過分寵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些事情即使是這些學生做得不對,但是班主任的包庇等等有失公允,非常不利于班級文化民主化的發展進程。
二、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的改進策略
(一)創造文化氛圍濃厚的融洽的班級環境
著名的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要組建一個能夠教育人的環境,實際教育就可以得到理想的成果。”文化氛圍濃厚的教室可以為學生添加較多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另外優質的班級環境帶有較大的教學潛力,可以協助學生建立符合實際的審美意識,給予學生更多樂觀、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因此,班級環境要干凈、大方讓學生融洽的學習生活,促使班級環境發揮出教育的能量。而且在班級環境創設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自主融入,以此來培育學生的集團榮譽感和班級向心力。因此,班級環境的組建要注意以下幾點因素:
1.需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認知水平
因為學生對外界新鮮知識充滿了好奇與渴望,所以說班級環境需要帶有有趣的因素和特征,缺少班級環境可以博取學生的眼球,促使其自主參與到班級文化的建設中,從綜合性出發,優化班級整個環境,結構優美細節相互輔助,而且班級中的色彩要自然,符合學生的審美特征。
2.需要與教育目的相呼應
班級環境的創設需要帶有指定的主題,像生態環境保護、學生友誼、感恩父母老師等等,用濃厚的文化環境感染學生;而且班級墻上的標語和圖畫需要帶有引導性特征,更要符合學生的審美意識。
3.需要凸顯學生的主動性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班級環境的設置需要在班主任的耐心引導下、學生的主動配合下完成,讓班級環境的設置變成學生參與文化建設的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班級凝聚力。
(二)用富含文化的實踐活動來吸引學生的目光
班級文化建設是老師帶有教育任務開展的一項工作,需要用健康的內容和多元化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目光,促使學生可以自主融入其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文化內涵。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老師要突顯學生的主體位置,把更多實踐機會提供給學生,利用專題活動或者是激勵性的游戲挖掘學生的無限潛力,豐富班級建設內容。但是需要在實際班級文化建設的進程中,文化實踐活動需要順應當下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要求,用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視野,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班主任可以就當下班級文化建設的現狀設計主題班會,讓學生論述優化班級內部環境的具體措施以及文化建設的計劃,從而篩選學生的意見,并且最后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落實。除此之外,班級文化建設內容需要具有極強的趣味性特征,班主任要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好奇心并且利用班級現有的資源創設文化建設方案,讓學生在生動的文化活動中愉悅身心,強化思維,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體現其個性才華。
(三)建立健全班級民主制度,用以規范學生的行為
優質的班級文化建設需要民主制度的支持,在此基礎上能夠保證班主任監管工作的正常順利開展,促使班級環境的融洽和自由發展,班級民主文化制度的建立能夠協助學生形成自我監管的好習慣。在實際班級文化建設進程中,正確的民主制度需要緊密結合多樣性的點評活動,借助學生現實生活或者是社會熱點事例讓學生積極探討,自主參加。在民主文化制度的積極影響下,規范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促使其在具體的文化活動中感受學習自我監管和自我調節。比方說,班主任可以設置班級文化建設大賽,把學生科學分成建設小組,讓其立足于當下班級發展現狀設置符合自身需求和文化建設的方案,最終由班主任和其他學生共同點評,選取最優的建設計劃優化班級氛圍。
(四)用高尚的文化內涵感染學生
對于學生來說,高尚的班級文化內涵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其學習方式和行為舉止,強化學生的道德素養。班級文化的建設需要有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的領導,優質的文化可以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道德行為意識以及人際交往方式,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是班級文化建設進程中的中心內容,需要班主任格外重視。
1.建立良好的班級生活觀
班級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地,一天中最主要的時間都是在班級里度過,所以說老師務必要重視對班級文化的建設,用正確的文化價值引導學生的班級生活學習觀點,讓學生在老師的積極引導下充分發揮其潛力,與老師共同建設班級文化。
2.樹立樂觀向上的班風
任何一個班級文化建設都有其獨特性,而且班級文化建設也是良好的班風形成的重要前提,經過班級中的班歌、班級活動以及班訓實施,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進程,也是一個班級中學生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行為處事能力的重要顯現。所以說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中需要樹立樂觀向上的班風。
3.組建團結友愛的班級形象
班級形象的塑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其是其他人對這個班級的綜合印象。當一個班級想要在學校和家長的心目中占據首位,就需要組建團結友愛的班級形象,讓其對班級產生好感。班級形象的塑造能夠強化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和向心力,增加其文化活動建設的熱情和積極主動性。
綜上所述,在班主任的平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級文化建設是重中之重,一個班級形象、班級風貌較好的集體不能脫離濃厚文化氛圍的烘托,班級文化屬于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文化活動。優質的班級文化不僅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文化內涵,還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規范學生的言行和舉止,促使學生能夠朝著健康、活躍的方向茁壯成長。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多元化的實踐活動襯托,是老師和學生相互溝通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監管意識形成的過程,所以說在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進程中班主任要及時反省建設方案和管理模式,借助新穎的理念和思維逐步優化班級環境,把班級管理工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麥志強,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培訓讀本[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7.
[2]吳水清.新課程理念下的班級文化建設[J].南方論刊,2017(3):109-110.
[3]陳易.淺談班級文化建設[J].校長閱刊,2017(3):79-80.
[4]楊瓊.班主任應重視班級文化建設[J].衛生職業教育,2017(10):59-6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