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艷,徐正風*
(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荊州 434020)
現如今,隨著我國醫學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臨床中治療卵巢囊腫患者采用的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已得到了廣大的應用,具有創傷小、恢復時間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極易得到廣大患者的接受[1]。而對于患者來說,由于對手術治療方法知識的缺乏,常常在術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甚至出現抑郁而放棄治療,從而對手術治療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圍手術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健康恢復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本院將對90例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進行研究,在圍手術期間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中,年齡22~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29±5.13)歲,其中左側卵巢囊腫23例,右側卵巢囊腫22例;治療組中,年齡23~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3±5.27)歲,其中左側卵巢囊腫20例,右側卵巢囊腫2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治療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個性化護理干預,具體流程包括:(1)術前護理,護理人員對剛入院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詳細的了解,并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簡單的將本次手術的治療方法和目的告知患者,并對患者存在疑問的地方進行仔細、耐心的講解,從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積極主動的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2)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麻醉醫師的麻醉工作,并協助患者取正確的手術體位,并在麻醉完成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麻醉效果進行密切的關注,如有異常事件發生,及時告知醫生并協助處理。(3)術后護理,待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及時擦去患者身體上的血跡,并更換好干凈的衣物和床單,待患者麻醉蘇醒后將其送回病房,同時做好病房護理人員的交接工作,強調加強術后患者的呼吸護理和教會患者有效的咳痰。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時間以及首次排氣時間,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記錄。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判標準分為三類,分值為100:(1)≥90分為非常滿意;(2)75~89分為比較滿意;(3)≤74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所有患者均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應用t檢驗進行數據比較,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干預后的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時間以及首次排氣時間分別為(74.25±15.36)mL、(10.54±2.39)h、(9.67±2.47)d,對比對照組(106.54±24.58)mL、(22.5 4±4.1 7)h、(1 7.6 2±3.88)d有明顯的降低(P<0.05)。
從本次研究數據來看,治療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4.25±4.3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85.84±5.17)分(P<0.05)。
卵巢囊腫是婦科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是指患者的卵泡、黃體在發育過程中遇到障礙所致,其中包括黃體囊腫、卵泡膜-黃素囊腫以及濾泡囊腫[2]。在流行病學方面,該病多見于30~50歲的婦女,患病率約為13~23.9%。目前,對于該病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恢復快等優點,且操作安全性高,極易得到廣大醫師的青睞。現如今,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治療過程中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同時有相關研究顯示,在患者的圍手術期間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加快患者健康的恢復。因此,本院在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的患者應用個性化護理干預,通過在術前、術中、術后給予不同的護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的首次下床時間以及首次排氣時間,從而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的患者,在圍手術期間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可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恢復時間,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因此,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