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高 云
(新疆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
隨著醫療、護理行業的飛速發展,護理安全已成為醫療護理的重要分支。追蹤管理法為企業管理常見的護理安全管理方案,可在不良事件發生后立即將導致因素找出,并予以追蹤、補救[1]。本研究對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實施追蹤管理法獲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的護理管理措施(對照組),發現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實施追蹤管理法干預(研究組),同時選取2組的醫護人員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具體如下:
研究組——女性護士3 0名,平均年齡值為(27.31±4.92)歲;平均工作年限為(6.26±1.08)年;依據學歷劃分,其中本科、大專、中專分別為19名、8名及3名;依據職稱劃分,其中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0名,護師14名,護士5名。
對照組——女性護士3 0名,平均年齡值為(27.44±4.53)歲;平均工作年限為(6.19±1.04)年;依據學歷劃分,其中本科、大專、中專分別為18名、8名及4名;依據職稱劃分,其中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11名,護師14名,護士4名。
對比2組醫護人員的各項資料數據差別較小(P值大于0.05)。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的護理管理措施,發現效果不佳,并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實施追蹤管理法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建立追蹤管理組:由富有臨床經驗且工作責任心強的高學歷獲取過高職稱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組長,挑選富有責任心、專業知識強的護理人員成立追蹤管理小組,予以全面的系統考核,保證護理管理可順利實施[2]。
(2)收集、分析不良事件發生因素:對既往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收集,小組成員可通過各渠道將導致不良事件發生的因素找出[3],可從人為、設備及環境等因素對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予以全面的判斷,并將資料進行收集,驗證不良事件的誘發因素。
(3)處理方案:追蹤小組需依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可在網絡平臺上查閱文獻,制定不良事件的補救及自救流程,當不良護理事件即將發生時,迅速予以預防性解決方案,不僅可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還可有效控制其負面影響。同時,管理部門設置獎勵機制,可將不良反應事件的控制率與醫護人員的績效相掛鉤,可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4]。
觀察2組經相應護理管理方案干預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管理滿意度評分。
實施統計學SPSS17.0軟件處理,當對比值具有統計學意義時,用P<0.05表示。
研究組經追蹤管理法干預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為(91.52±5.31)分,管理滿意度評分為(90.74±7.34)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對比2組的各項指標數據
護理不良事件指患者于診療護理過程中出現可影響診療結果,增加患者疼痛及負擔的事件,其可導致醫療糾紛。在臨床中對護理不良事件進行預防為當今醫療護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就采取有效的護理管理方案,實施追蹤管理法,以此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整體的護理管理質量。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研究組經追蹤管理法干預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管理質量評分為(91.52±5.31)分,管理滿意度評分為(90.74±7.34)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追蹤管理法實施的效果顯著,本研究中,通過追蹤管理法,降低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且有利于醫護人員開展有效的補救措施,鍛煉了醫護人員的醫患預防能力,同時增強了其安全的防范意識,且促進了醫護人員間的溝通能力及有效配合能力,從而提高了整體的護理管理質量。李慧琴學者[5]亦在《追蹤管理法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及效果研究》一文中表明,通過追蹤管理法,可提高護理的安全性,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其結論與本文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護理安全管理中實施追蹤管理法干預的應用效果顯著,可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及管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