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南
摘 要:隨著風電行業的蓬勃發展,催生出龐大的運維后市場。本文分析了風電運維后市場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在運維模式及智能化應用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風電;運維;模式
1 引言
據有關統計數據,全國2017年新增并網風電裝機1503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64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9.2%。隨著風電裝機規模的不斷擴大,催生出龐大的風電運維后市場。早期安裝的機組已經運行十幾年,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加之一直以來時有發生的風機事故;當前風電運維市場化程度還不高,因此風電運維后市場的發展應該給予更多關注,以下談談幾點看法。
2 風電運維市場現狀
風電運維市場前景巨大,整機商、開發商以及第三方企業紛紛涉足這一領域。整機商手中握有風電設備的核心技術,但其經營重心往往在整機銷售領域,風機出質保后的運維并不是其主要工作,大多重視不夠投入不足;開發商主要進行投資風電場,不斷擴大裝機規模,新組建的團隊無法掌握風電設備的核心技術,也欠缺管理經驗;第三方企業則專注于風機設備的檢修及狀態分析,但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服務質量堪憂。此外,風機運維市場還存在以下方面的痛點:
(1)設備老化問題。早期投產的風機設備已經運行10-15年,這部分的老舊設備故障率高,備件可替代性差,有些甚至已經買不到。
(2)專業人才缺乏。一是風電行業迅猛發展,人才供不應求。二是大多數風電場地處偏遠地區,條件艱苦;三是年輕人對強度大、工資低、危險性高的工作不感興趣;四是成熟的技術人員到一定年紀可能會轉崗、轉業或離職,這些特點導致風電運維工作招人難、留人難。
(3)運維標準化、信息化、專業化的水平比較低。一是風電行業技術標準跟不上發展的要求;二是當前風場運維主要依靠工作人員現場巡檢;三是風電場大多分布在人跡罕至的偏遠地區,單純靠人工蹲點維護,也容易出現由于人員水平原因導致的發電損失甚至運行安全問題。
(4)市場競爭無序。數年前整機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為后市場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出現了許多不穩定因素。一些資金少、規模小、生產水平低的企業加入行業競爭,招投標價格背離正常范圍,無序的競爭對市場秩序造成了嚴重沖擊。
(5)降本增效壓力不斷增大。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提出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意味著風電平價上網時代即將到來,雖然整機成本呈不斷下降趨勢,但運維成本也必須嚴格控制,才具競爭力。
3 風電運維市場思考
(1)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首先,風電企業要建立新員工入職從業培訓機制,確保新人很快就能上崗,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務。
其次,風電企業要跟高校銜接好,使學校理論教學更貼近運維實踐,聯合舉辦新員工入職培訓、老員工專項業務提高培訓,促成校園招聘提高畢業生就業率,讓更多高校新增新能源或風電專業,以培養更多對口專業人才。
第三,風電企業要建立專業人才職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專業人員待遇,這樣才能吸引人、留住人。
(2)加快建立運維行業標準和規范。建議行業應推動建立設備運行維護、定檢試驗、設備健康度評價指標體系等行業標準和規范,組織制定運維后市場服務能力評價、資質認證和考核機制。
風電行業的規范標準一直都是比較滯后的,比如在行業內得到了廣泛應用的風機塔筒免爬器,但目前它不屬于特種設備范疇,容易被忽視、失去監管,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建議行業與特檢院溝通探索建立《塔筒升降機檢驗標準》等。類似問題還有很多,如風機運維承包商的資質標準如何確定,工作人員應該具備什么從業資格等等。
(3)開發商整機制造商和第三方的運營公司沒有形成合力。風電運維發展潛力巨大,應該進一步加強行業內的合作交流,實現資源、信息、經驗的共享,在運維管理、技術改造、效能提升等方面進行廣泛探討和合作,進而提高運維管理水平。行業協會應該多組織開展學術交流,開發商、整機商和第三方運維公司可以共同合作成立運維公司。
(4)運維公司要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從傳統電廠的檢修經驗來看,第三方公司肯定是今后運維市場的主角,應該積極加強自身建設,做大做強,提供專業化、精細化、標準化、及時性的運維服務。
一是風電運維公司可借鑒傳統火電檢修公司成熟的管理模式。
二是運維公司的業務范圍要不斷拓寬,至少應涵蓋風機、葉片、變流器、變壓器、變電站、電纜等領域檢修,這樣在承接運維業務時會更有優勢。
三是運維公司要建立突發事項應急響應機制,能迅速調集力量搶修設備。
(5)整機廠商應更加重視運維服務。風電行業發展迅猛,整機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利潤率越來越低。整機廠商應該轉變觀念抓住機遇,用心經營風機運維服務,使其成為一個新利潤增長點。如果整機廠商服務水平提高了,建立品牌良好口碑,也可以促進整機銷售,相輔相成。
(6)風電開發企業應輕裝上陣。過去傳統燃煤電廠原來大多自己檢修,最終往往導致人員臃腫,當企業效益不佳時陷入困局。有了前車之鑒,風電開發商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建立龐大的運維團隊,運維服務外包是大趨勢,專業運維公司完全可以做得很好,風電場只管做好經營、安全、對標等方面管理。
當然,風場較多且較為集中的開發商也可以考慮自行組建運維團隊,或與整機商合作共建團隊。
(7)大力推廣“大云物移”應用。大數據、云存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在風電運維領域也都創新了應用模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發電量,智能化應用在風電運維中已然成為一種趨勢。
未來智能風電的發展應重點關注故障診斷、運維管理。可以建立風電場群集中監控中心,實現風電場無人值守;通過標準的監測系統、數據獲取系統與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建成大數據中心,做到預警維護、故障預判以及遠程診斷;根據風場機型地理位置分布情況,科學建立庫存備件統一管理中心,以降庫增效;開發手機APP,實現遠程技術支持、實時數據查看、歷史數據查詢、定期工作提醒監督,指導現場運檢作業;利用工業級無人機巡檢葉片及風場,提高巡檢質量,縮短巡檢時間。
4 結束語
隨著風電運維管理逐漸走向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風電運維市場將更加繁榮,必將不斷推動風電運維后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