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寶雄 孔令巍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1-007-02
摘 要 “互聯網+”融合成為工會工作創新的主要形式,為此中標節能公司工會積極探索工會工作創新方式、打造企業智慧工會平臺,并在過程中總結了不少工會與“互聯網+”融合的經驗。本文將以中標節能公司智慧工會平臺搭建為例,介紹智慧工會建設經驗,以此給出工會與“互聯網+”融合的普適性措施,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工會融合 “互聯網+” 智慧工會
“互聯網+”時代,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互聯網+”融合已成為行業創新、工作創新的重點方向。工會工作關系到企業發展軟實力的提升,在激烈、復雜的市場環境下,工會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凸顯,將其與“互聯網+”融合,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為推動智慧工會建設和打造,需對相關經驗進行總結。
一、案例背景簡介
北京中標新亞節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標節能”)為合資股份制高科技企業,業務包括能源審計、節能評估、方案策劃、工程建設、系統運營等,涵蓋民用公共建筑及工業節能減排、環保減排等領域。現有專業技術人才近百名,本科以上學歷占67.3%,其中40%左右員工在公司本部工作,其余員工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項目一線。
工會自成立以來,一直是作為企業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強調民主、服務、文化、責任、和諧、安康等基本原則。為此,對當前工會工作面臨的狀況進行了分析,并總結出以下幾點特征:工程施工點多面廣、職工較為分散,企業文化融合度不足、開展工會工作易受到時間及空間限制;職工群體年輕化,在個人職業發展、人生規劃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職工工作節奏快、強度大;項目與項目及項目與本部的工作時間無法有效結合;以往工作平臺服務模塊有限,難以滿足職工需求等。基于此,公司工會與北京市海淀區八里莊總工會提出了“加強互聯網+,打造網上工會”的智慧工會搭建方案。
二、中標節能智慧工會打造方案
(一)建立四大平臺,夯實智慧工會建設基礎
中標節能在智慧工會打造過程中,以四大平臺建設為基礎任務,包括工會網站平臺、微信群及微信公眾號平臺、數據共享平臺和“OA”信息共享應用平臺。其中,工會網站既是對外展示企業文化和發展成果的窗口,也是開展工會工作的基礎平臺,設有主席信箱帶有意見反饋功能。由于企業職工群體中青年員工較多,考慮到職工獲取信息特點、習慣及平臺的普及程度等因素,決定以微信平臺為依托,建立工會工作微信群及微信公眾號。各類與工會工作相關通知、資訊等均在微信群中進行,并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在企業現有數據共享平臺的基礎上,增加包括是否會員、京卡等工會會員信息,實現公司人力資源信息與工會信息共享共用。“OA”信息共享應用平臺是在公司原有OA系統基礎上,整合和開發工會各項服務職能,涵蓋工作審批流、企業文化、工作動態、職工文苑、知識庫等常用模塊,實現了公司各部門與項目、公司與職工間的信息互聯互通,拉近了與職工的距離,提高了辦公效率,增加了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二)發揮五大作用,實現服務職工新目標
第一,堅持效率為先,開展“網上辦公”。在現有管理平臺基礎上,將人力、行政、項目管理及工會管理等進行有機整合,達到“一次登陸,搞定全公司”目的,實現全公司所有事情網上辦公,這大大降低了工作成本,使管理工作實施更為直接,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溝通效率和管理效率。第二,堅持導向為重,開展“網上教育”。針對職工分散特點,開發了集員工管理、知識學習、考試測評、互動交流、消息推送、統計分析等一站式網上培訓平臺,讓每位員工可隨時隨地根據自身職業發展、人生規劃進行有針對性培訓。第三,堅持幫扶為本,開展“網上維權”。智慧工會平臺專門設置了知識問答、企業文化模塊,對職工關注的勞動關系、工傷醫療等問題進行總結并解答。同時,結合企業文化,組織網上投票、員工關懷等網上活動;工會網站設置的主席信箱,用以收錄職工意見。結合實際,定期在網絡平臺開展職工維權,使工會服務范圍得到了進一步擴張、服務功能進一步得到了落實。第四,堅持互動為要,開展“網上服務”。智慧工會平臺具備企業微信端及電腦PC端并存的辦公方式,并嵌入工作流、知識庫、培訓、企業文化、工資條查閱、企業郵箱、同事吧、醫療互助理賠等服務功能,使職工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及電腦PC端啟用服務功能并查看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實現工會全天候辦公、全時段服務。第五,堅持服務為主,開展“網上活動”。工會網上活動主要包括如下內容:①交流互動:公布企業重大決策信息,設置調查問卷用以意見反饋收集。②權益維護:為職工提供基本的法律咨詢及法律援助服務,對職工維權相關知識進行推廣。③教育培訓:結合職工個人成長及工作需求,匹配學習內容,為員工提供線上自我提升平臺。④幫扶互助:為卻有困難職工提供幫助和扶持。⑤健康醫療:為職工提供樹立健康意識、了解健康醫療知識的平臺。⑥心靈驛站:傳播心理健康知識,負責員工心理疏導,提供基本的心理咨詢服務,可自主完成心理測試。⑦政策咨詢:為職工創建了解政策法規的渠道。
三、工會與“互聯網+”的融合措施
(一)把握特征,明確目標
正確的融合發展目標能夠為企業智慧工會的建設提供宏觀指導,在目標制定時,就要從工會工作實際需求出發,以工會與“互聯網+”熱融合特征為基礎,明確智慧工會建設目標。
1.信息資源整合。工會與“互聯網+”的融合就是借助各類網絡化、信息化平臺,充分利用各類信息資源,高效、全面開展工會工作。在平臺中可實現工會工作信息多渠道獲取,實時掌握所關注項目或領域的動態化信息,以便制定更科學、正確的決策或方案,實現工會工作的可持續性。因此在工會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中,工作平臺的建設是關鍵。
2.積極開展工作。傳統工會工作中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在明顯的被動性和時滯性,這些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與“互聯網+”背景下信息的傳輸速度和共享程度相脫節。在“互聯網+”融入到工會中后,工會工作的主動性和可掌控性必然得到顯著提升,通過信息統計與挖掘,掌握職工真實訴求,聆聽職工內心聲音,并對職工工作狀態及情況進行詳細記錄,以便給出針對性的服務項目。
3.職工參與體驗。智慧工會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與“互聯網+”的融合也是為了更好服務于職工群體,提供針對性、定制化的工會服務。例如,利用大數據技術統計職工對工會平臺的使用情況,為其提供個性化內容推送。通過平臺,職工與工會領導干部之間還可實現互通互聯,進行意見及問題的反饋,通過職工參與與雙向互動,更準確的把握職工需求,對工會工作的優缺性進行總結和反思,開展工作優化活動。
(二)以人為本,突出職能
從宏觀層面上看,工會被視為黨和國家與基層職工溝通聯系的橋梁,通過設置在基層的工會組織,了解職工工作及生活狀態,并及時將來自黨和國家的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傳遞給職工。工會代表的是廣大職工群體的利益,并以職工利益的維護為核心工作。“互聯網+”與工會融合的必要性,也體現在不斷提高工會服務職工能力提升的要求上。因此在開展智慧工會時,以人為本仍要被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進一步強化工會職能。
綜上,智慧工會建設方式方法的選擇均要服務于工會職能的更好實現,及時將無法與工會職能相適應的理念、方式清除,更有效地將工會作用滲透、發揮到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例如,將職工所想、職工所需、能有效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問題、維護職工根本利益的內容均融入到智慧工作當中,促使工會工作方式不斷推陳出新,實現工會服務多元化、特色化、優質化發展。
(三)創新模式,夯實基礎
1.工作平臺創新。前文提到,工作平臺的建立是“互聯網+”與工會融合過程中的任務重點,在規劃和設計網絡化的工會工作平臺時,需注意平臺以下幾項功能的滿足。首先,宣傳推廣功能。智慧工會平臺的基礎性作用為工會工作相關信息的傳輸和共享,提高平臺的開放程度,借助網絡對工會工作成果、服務功能、活動方案、職工教育培訓資料等進行傳遞和分享,提高工會宣傳推廣工作的效率和普及范圍。其次,網絡化辦公功能。“互聯網+”給工會工作帶來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進而將這種積極影響傳遞給基層職工。工會工作應加快工作理念的轉變,以網絡化、數字化的方式取代以往重復、低效的工作流程。同時注意線上與線下向融合,多層次開展工會工作。最后,媒介融合功能。在“互聯網+”背景下,工會的信息交互工作不單單依靠線下方式進行,工會網站、OA信息化系統、自媒體平臺等均可完成工作宣傳、職工服務、信息反饋等活動。
2.工作制度創新。①開發自媒體平臺。工會服務職能與其服務對象的特點直接相關,進入信息時代,職工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習慣發生顯著變化,在進行工作制度創新時,也要考慮到這一變化,積極發展工會自媒體平臺,以職工更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宣傳推廣及職工服務工作,實現既定信息的快速、廣泛傳播。②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智慧工會平臺能夠廣泛收錄職工的意見反饋信息,通過其對各類工會相關平臺的瀏覽情況,也能發現職工群體最關心的問題。在開展工會工作時,就要充分利用職工在平臺中留下的訪問記錄,借助數據分析技術,挖掘職工真實需求,客觀對待職工反映的問題,對工會服務方案做針對性調整。③積極開展工作互動。在“互聯網+”環境下,社會公眾間、工會組織間、企業間的界限進一步模糊,可實現多方信息交流和共享。在進行工作方式創新時,應注意工作互動,加強與其他個人或組織的聯系,獲取更多有利于工會工作質量提升的資源和信息。例如,與其他工會組織或社會服務單位實現信息共享,分享工作經驗,合理借鑒、采納到工會工作中,吸引更多社會資源,不斷提高工會在群眾中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四、結語
文章結合智慧工會搭建具體案例,對工會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進行分析,給出三點融合發展措施,包括把握特征,明確目標;以人為本,突出職能;創新模式,夯實基礎。智慧工會建設成為工會工作創新的必然發展趨勢,相關單位需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及服務群體需求,針對性構建工會工作創新方案,充分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優勢,提高工會工作能力及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捷.分析“互聯網+工會”的理論基礎與建構模式[J].智庫時代,2018(45):107-108.
[2] 劉林峰.“互聯網+”背景下的工會工作創新對策[J].現代國企研究,2018(14):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