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駿杰 周衛為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將專業課及思政課相結合,可提高學生對于思政的學習及領悟。在眼科學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的方向上將思政與眼科專業知識有機融合,通過轉換不同的教學模式,讓醫學生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切實體會思政教育的意義,靈活運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未來的醫療工作中,更有效的服務國家及社會。
關鍵詞 思政教育 眼科學 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57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Ophthalmology
LIU Junjie, ZHOU Weiwei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Ophthalmology, teachers are the main direction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ophthalm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medical students can change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ctive learning, truly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lexibly apply it to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future medical work, and more effectively serve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phthalmology; integration
1 醫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主席曾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這體現了在教育中“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而在醫學教育中更是根本中的根本。[1-2]在醫療工作中,醫護人員的每個細微舉動都關系到一個鮮活的生命,除了要有精湛的醫學技術,更需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醫療工作崗位上做到愛崗、敬業,以博愛、同理心對待每一位病患,秉承平等、公正服務社會,為祖國富強貢獻一份力量,這些無一不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3]然而這些思想不是單靠在臨床工作中領悟的,還應該在醫學生高校學習中加強思政教育,強化其道德觀念及責任意識,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全心全意為醫療服務獻身,為實現“健康中國”提供優質的醫學人才。
2 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醫學院校中,思政教育雖然已經成為必修課,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也得到部分提高,但達不到預期效果。這與學校及教師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有關,也與當代大學生易受社會負面因素影響身心發展有著重大關系。[4]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思政教育理論課重視不足,理論與實踐未能有機結合
許多醫學生認為,治病救人最重要的就是熟練掌握技術,學好專業知識才是重中之重,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只是應付考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在思想政治的教學過程中又大多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未能聯系實踐講解,教學形式的單一讓學生在學習思政的過程中難以記憶深刻,心理上也會覺得略顯乏味,課后少有學生會翻閱書籍進一步研究其真髓。
2.2 理想信念模糊,責任意識淡漠
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當代的醫學生個性鮮明,加上互聯網通訊的發達,容易接觸各種社會上的負面意識和輿論影響,不愿意接受某種思維或意識的束縛,難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理念,往往單一的認為自己學醫以后當醫生只是養家糊口,而忽略了“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國家服務”的至高理想。此外,大多身為獨生子女的當代大學生,難以避免有“金錢主義”及“享樂主義”的負面意識,使其難以形成強有力的責任意識,無法專心投入思想政治的學習。
2.3 學業及就業壓力巨大,心理負擔重
醫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繁多,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這使得醫學生在心理上容易產生波動,而畢業后用人單位在擇人時往往僅局限于專科臨床水平及科研考核,少有涉及思政方面。這讓醫學生在校學習時更容易忽略思政的學習,在道德素質上停滯不前。
3 如何在眼科學教學中融入思政課的教學
3.1 加強思政課建設,由理論課轉變理論實踐相結合
學校及教師必須深刻認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有針對的將單純的思政理論教學轉變為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貫穿教學。[5]例如在眼科學理論教學的第一章節先講述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眼科的發展及人民眼健康水平的進步,舉例新中國消滅沙眼行動的事例,體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我國醫學工作者為人民健康不斷探索進步的敬業精神。其次在講述晶狀體生理特點時,除了給學生傳授目前混濁晶狀體無法用藥物治愈這一知識點之外,還應該利用該知識點對目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虛假廣告進行批評,可減少不良信息的洗腦。同時用更多的經典實例及親身經歷講解眼部疾病,結合課堂內容融入“樹德立人”的教學設計和理念。例如自己醫院的某位青光眼患者在手術成功的情況下仍然不能恢復視力,在心情低谷失去信心的時候,眼科醫護人員的關懷照顧讓她再次重拾了生活的勇氣,這個例子既讓學生了解青光眼的治療困難,也讓他們感受到人文關懷的重要性。醫生既要治身病,也要治心病,醫者仁心。
3.2 結合眼科學的名人事跡,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
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人文精神的塑造顯得尤為重要。在當今醫患關系較為緊張的大環境下,較高的人文素質可以讓自身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沖突。[6]在學習眼科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名人的相關事跡及貢獻啟發學生,例如我國著名科學家畢畢德,傾盡一生于眼科屈光學研究事業中,開創了“散瞳驗光”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學生在了解了屈光不正的相關知識后,也感受到了畢教授的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質修養。此外,在進行動物實驗及解剖動物眼時,要引導學生要關愛動物,并隱射到臨床上對病患的關愛,強調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3.3 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寓思政教育于其中
在眼科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例如PBL教學、案例式教學、專題教學等,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加入醫學人文內容,其中包括醫患關系、醫學倫理等敏感話題,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專業知識及人文教育有更深刻的印象。[7]此外,還可以通過扮演病患,感受眼疾的痛苦,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并在其中培養思政學習的樂趣。除了在臨床見習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至盲人中心開展義工活動,既可以通過了解盲人眼部患病過程熟悉各類眼部疾病,也可以讓學生對人文關懷及社會奉獻精神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3.4 利用多元化新媒體,開拓學習思政教育的途徑
課堂上單純的文字介紹及眼部圖片展示會略顯枯燥乏味,若加入視頻元素則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尤其是社會新聞、科研動態,甚至可以是電視劇中相關截選來作為教學素材。例如截選電視劇《急診科故事》中男醫生搶救眼部堿性液體燒傷患者的片段,讓學生點評視頻中男醫生工作中的優缺點,包括技術方面及人文方面,并讓學生示范自己的處理方式,最后教師點評,以加深印象。課后再向學生展示一個案例,讓其拍攝處理該眼疾過程的小視頻,并通過QQ群、微信群、微博及貼吧平臺等發布小視頻,學生可針對各視頻討論交流,通過有效的討論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
3.5 臨床考核有機融合思政素質,讓其學有所用
思政教育以往采取獨立一門課程授課并以筆試方式進行考核,學生不能理解思政教育的真正含義,大多以應付的心態進行考試,試后通常記憶不深刻,學習效果差。若將思政的要點及概念有機融合至臨床考試中,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例如考題“一名工人眼睛進了石灰,問題:石灰入眼的急救原則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現場立即大量清水沖洗眼睛30分鐘以上。”但如果這個問題改為“對于這位患者,現場的你該怎么做?”那么可以這樣解答“現場立即對該患者大量清水進行患眼沖洗30分鐘以上,同時告知該患者目前狀況,安撫其情緒。”這個問題的回答沒有唯一標準,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初衷都是為了患者恢復身心健康,這種發散思維的出題方式既可以考核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也可考核學生的人文素質。除了筆試外,應該加入更多的臨床實踐考核,臨床上患者的病情千變萬化,除了扎實的基本功,也需要臨場應變能力,更能檢測一名學生的人文素質,反應其思想政治覺悟高度。
4 眼科學教師如何推動思政教育的進展
除了高標準要求醫學生加強學習思政教育外,教師也應當從自身做起,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起到表率作用。作為一名眼科學教師,一方面要不斷鞏固提高眼科理論水平,另一方面在政治思想上必須更高的覺悟,并且要想方設法將二者有機融合在一起,既不顯得生搬硬套,又要讓學生印象深刻。如何巧妙地施行因材施教是關鍵,眼科學教師在臨床工作中除了展現精湛的醫技外,更要流露出對病患的關懷及照顧,重視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師也可以記錄平日工作的點滴作為素材向學生講解知識,甚至可以拍攝成為視頻,在教學過程中生動且有說服力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8]
5 結語
綜上所述,眼科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是當前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切實起到主導的作用,將思政教育有機與眼科學教程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實踐中逐步提高人文素養,深入體會學習思政教育的重大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引領廣大醫學生健康成才,治愈患者心靈的窗戶,也打開我國繁榮富強的另一扇窗。
*通訊作者:周衛為
參考文獻
[1] 龔克.立德樹人、素質教育與內涵式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3(2):6-8.
[2] 吳月齊.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7-69.
[3] 汪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思政教育改革中的應用探討[J].學苑教育,2018(1):15.
[4] 李慧銘.大數據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時代教育,2017(17):52-52.
[5] 楊蓬勃,勒輝,張建水,等.結合醫藥院校淺談我國高等院校專業課與思政課的融合改革[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26(3):416-418.
[6] 陳周聞,陳超,張曉明.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遞進式融合的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9):663.
[7] 陶學梅,朱京慈.MOOC時代醫學課程PBL實施路徑探新[J].重慶醫學,2017(4):559-561.
[8] 尚爻.結合德育教育探索醫學生的醫德教育路徑[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12):1537-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