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曉菲


【摘要】在素質教育理念快速普及與推廣的背景下,音樂教學重要性日益凸顯,創新音樂教學理念與方法、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質勢在必行。本文立足于小學音樂教學,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的重要價值及對策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是幼兒音樂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加強小學音樂教育,可以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在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樣有助于開發智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確保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然而,單純地采取講授式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改革音樂課程教學理念與方法刻不容緩。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及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價值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追求音樂“原本性”的音樂教學法,強調在尊重學生個性化情感特征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音樂語言、舞蹈與動作等要素,借助體態律動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節奏與聲勢等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利于活躍音樂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提高他們的音樂表現力與創造力。比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拍手、捻手指、拍腿或跺腳等完成有節奏性的一些動作,以此感知音樂的節奏,這種教學方式要比講授式授課模式趣味性更強,更容易激發學生參與音樂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掌握音樂節奏等相關音樂知識,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一)基于游戲教學,滲透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的一個重要教學因素就是節奏,倡導構建以節奏為課堂主導的音樂教學模式。實際上,節奏、語言與舞蹈三者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借助節奏這一環節可以通向舞蹈與語言等任何一個方面,這實際上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倡導的音樂教學理念。在當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部分音樂知識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教學內容。由于音樂節奏與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節律之間具有很強的聯系,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肢體活動等,不需要借助樂器即可使學生體會和感受音樂節奏,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但是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在訓練他們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力與控制力的時候要注意分解節奏部分內容,如可以首先指導學生訓練節奏,之后讓他們對照著節奏開展朗讀活動,接著再指導他們在訓練過程中對照音樂節奏進行節奏性拍手與拍腿,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融入游戲教學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節奏概念。
例如,在音樂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游戲活動,以游戲活動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和認識節奏。比如,節奏接龍游戲是當下奧爾夫音樂課堂中比較常用的一種節奏訓練類游戲活動,如可以采取“問答式模仿”訓練,由音樂教師首先打節奏,之后指導學生從第二節開始跟著教師一塊打節奏,開展連續模仿,在這種節奏接龍訓練開展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使小學生產生很累的感覺,如下所示:
教師:|X X X X|X X X X X X|·····
學生:|X X X X|X X X X X X|·····
通過該種問答式模仿訓練可以有效訓練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控制力。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接尾”的方式進行節奏訓練,具體就是師生相互模仿,在前者節奏之后的兩拍進行模仿的同時,自己再重新設定節奏,依此種方式進行循環,如下所示:
教師:|X X X X X X|
學生:|X X X X X X X|
教師:|X X X X X X X|
學生:|X X X X X X|
此外,除了利用節奏游戲訓練學生對音樂的節奏感知力和控制力外,還可以結合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行為,指導他們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進行自由表達。比如,針對《魔鏈》這首歌曲,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起床、穿衣、洗臉與刷牙等事情,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去展示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借助這種邊聽邊表演的方式增加音樂知識學習的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肢體語言也可以輔助學生理解音樂節奏的速度,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
(二)基于體態律動,滲透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整個體系中,體態律動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主要是指在情感與正確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所形成的。體態律動實際上是聽音樂的人主動融入音樂氛圍中的一種自然、本能的表現,是小學生學習音樂知識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學習過程。相比演奏或演唱,體態律動可能屬于層次比較低的運動學能力,但是對小學生而言,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可以充分融入到音樂氛圍中,讓他們更加深刻地感受與表達音樂的情感。雖然小學生可能在感受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是粗糙或模糊的概念,但是這依舊可以增強他們的音樂感知力。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主張充分引發小學生的身體律動,讓其配合著自身的身體動作去感受音樂旋律與節奏等,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期間,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伴隨著音樂的旋律做出相應的身體律動動作,但是考慮到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基本上都還沒有形成舞蹈意識,也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舞蹈教育培訓,但是在音樂氛圍的創設下,許多學生甚至可以聽懂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并能夠做出一些連貫性的肢體動作。比如,在聽音樂的過程中,針對節奏比較快的部分,學生可能會表現出自己的身體律動節奏加快情況,或者一些小學生還能夠以音樂為背景去自主地模仿某些小動物的動作,與音樂曲調可以更加配合起來,這些實際上都屬于體態律動的范疇。通過有效地運用體態律動,引導小學生去開展即興表演,這種音樂教學方式可以更好地挖掘與培養小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配合體態律動的有效開發更好地提升他們對音樂知識的感知力,非常符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中需要遵從的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三)基于聲勢訓練,滲透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聲勢實際上就是指人體做出的捻手指、拍腿、跺腳與拍手等動作,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的一個重要要素。通過開展聲勢訓練,可以深入挖掘和強化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人體動作本身對節奏具有很強的感知力,日常生活中的跑動、走動或者各種勞動中的動作都可以成為動作節奏的重要素材。通過指導學生利用身體當樂器,可以更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節奏感,尤其是小學生在動作的啟發下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節奏感。但是在開展聲勢訓練期間,教師要注意加強教學引導,指導學生在利用手、腳等身體部位的時候都要保持自然狀態,做到自然、不緊繃,并且要配合音樂旋律完成節律性的動作,最終可以呈現出猶如舞蹈般的優美狀態。
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運用自己的左手進行勻速拍,右手則要比左手的速度快一倍,或者可以指導學生左手畫圈、右手上下做直線拍,借助這種聲勢訓練方式可以使小學生切實體會和感受兩手不同程度的相互干擾與牽制。在小學音樂活動中,無論是合唱、合奏還是演唱等,都會涉及到聲部之間多種不同比值節奏關系。無論是學生個人的雙手操作或與其他學生的合作都需要依靠相互協調的能力,這種聲勢訓練法非常契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本質,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可以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方法。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引入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游戲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等趣味教學法,通過體態律動和聲勢訓練等教學活動的開展,力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