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器樂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因素,在兒童啟蒙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8位青年小提琴教師的上課的觀察及訪談,以及作者自身實踐教學經歷,從PCK內涵的四個維度進行分析。探討PCK在兒童小提琴教學中的體現;小提琴教師如何將學科內容知識轉化為教學內容知識;教師通過理解學生知識對教學起到什么作用;在兒童小提琴教學中教師常用的PCK教學策略是什么。從而總結分析兒童小提琴教師的PCK能力以及青年小提琴教師pck的發展,最終將學科知識轉化為行之有效的教學知識,令兒童小提琴教學起到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PCK;兒童;青年教師;小提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學習器樂熱的浪潮,小提琴作為“器樂皇后”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所青睞,面對這么龐大的一支隊伍,不論學琴動機如何,能夠讓每個兒童在快樂的學琴中收獲知識與技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且還可以令學生增加自信,學會追求美好的事物。同時,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無疑會使教學更加輕松,從而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效果,本文就PCK在兒童小提琴教學中的體現進行探討研究。
一、兒童小提琴教師對PCK中內容知識的把握
PCK內涵中的內容知識,指教師對所教授學科教學內容及知識點的把握。在兒童教學中,小提琴教師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及技巧的掌握對兒童的啟蒙學習至關重要。
在觀察中發現,首先小提琴教師要有一定演奏水平,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示范是很重要的環節。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同時也把對小提琴演奏內容知識的理解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示范的準確性是關鍵。例如,對演奏技巧手型、運弓、打指的教學,其實就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過程。教師在示范模仿的基礎上,探索出觸摸式的教學手段,即讓學生把手放在老師手上,利用兒童感覺敏感的特點,讓其感覺什么樣是正確的。剛開始學習運弓的時候,學生很難掌握弓子的運行軌跡,教師可以先用鉛筆代替琴弓尋找運動軌跡。方法是學生持好琴后,握住鉛筆,教師牽住筆的兩端,來回做運弓的模擬訓練。這樣兒童既消除了握弓時的緊張感覺,可以讓手腕與手臂充分放松,體會到運弓時手臂的運動規律,何時運動大臂、小臂及手腕的“起落”,加上語言的提醒,兒童就會很容易理解。
二、兒童小提琴教學中的PCK語言運用
受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兒童對教師過于抽象的成人教學語言不能充分理解,導致對教師講授的知識點不明確,自然也達不到教師的教學要求;受兒童神經系統發育規律的影響,兒童對事物的專注力時間較短,對知識的學習不具有持久性。而教師經常在一個問題上糾纏不休,企圖讓學生一次性接受,這樣的教學就會導致進入一種“老師越教學生越糊涂”的不良情況;受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影響,在教師過于嚴厲的教學態度下,會傷及兒童的自尊心,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有些嚴格的教師對學生取得進展的表揚較為吝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與主動性。在對于這個問題,所有的老師都認為兒童小提琴教學的語言運用很重要。
對于概念問題,老教師認為要把復雜的簡單化,復雜的定義與啰嗦的解釋可以先省去,要讓學生有直觀的反應。年輕教師思維創新靈活,主張可以用直觀性,形象性的比擬讓兒童理解。這兩種教學方法都是現在教學中普遍運用到的,而且效果不錯。例如教師常在教學中提到手指立起來,但這對于一些初學的兒童很難理解。教師用筆尖或指甲接觸學生的指尖模擬觸弦,來讓其感知正確的觸弦位置。
對于兒童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與贊揚。在出現錯誤的時候也要先肯定好的方面,再提出不足,如“恩,你持弓的手型已經很正確了,如果小指可以再放松、再彎些就更好了。”“這首曲子你的音準與節奏做的很好,如果再注意一下旋律的走向與韻律,我想會更好一些。”如此一來,學生會很高興的接受教師的要求,在練習的時候也會更加注意。
對于演奏方面,畢竟小提琴學習屬于音樂學科內,那么學習中的音樂性很重要,這種音樂語言甚至比文字本身更有意義。如:為了讓學生理解樂曲中的強弱關系,體會樂曲音樂表現,教師在學生演奏過程中隨之有感情的哼唱,在強的地方聲音唱大,弱的地方聲音唱小,兒童自會被教師的情感所感染,從而內心有了音樂表現概念。這要比單純的標記強弱記號效果好的多。對于PCK知識,本身就沒有固定的模式,那么到底運用哪種方法,還是兩者相結合,要依據學生自身條件,教師再進行PCK知識的整合,這才是教師PCK的能力。
三、教師理解學生的知識
在課堂觀察過程中,發現兒童學習者在課堂上表現出共性的問題,那么對于這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教師如何從中發現問題并運用所具備的基本理論知識、演奏技巧以及教學知識等PCK能力來解決兒童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教師在開始上課前要先對要教授的對象作以了解,包括生理特征與心理特征,在了解后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與方法進行教學。如兒童期的孩子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感與疑問,求知欲強烈;音樂感知能力在不斷發展,對歡快的旋律感知力強;認知能力有較快的發展;善于理解具體的形象思維,并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活力充沛,容易興奮;自我意識逐步發展,有較為強烈自尊心,但對父母仍存在的依賴性;具有一定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但自控力依然相對薄弱。
所以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的短暫性問題。明明可以完成好的作業,由于溜號等因素導致演奏的不完整性。通過分析,解決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上課狀態,及時的提醒和變換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內容知識上,訪談中許多問題中提到了因人而異,如短弓對這名學生是難點但對另一名學生確是很容易領悟的技巧。那么就應該在在理解學生知識與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選擇相應教學策略。在問題預設方面,例如《開賽》中第四課中,教師在學生演奏之前提出高臺手指、同起同落的要求。教師通過對以往課堂實踐的分析與反思做出了對教學內容問題的預設提高學生演奏時的警惕性,養成正確演奏的好習慣。準確的把握問題預設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也可以避免兒童學習中對演奏的知識點記憶牢固不容易改正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四、結語
教師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理論知識和專業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做到教師PCK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同時要充分的理解學生,對學生有愛心和耐心,從兒童的角度看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教學反思從而改進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匈]萊奧波爾德·奧厄.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學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2][美]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與教學原則[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3]趙惟儉.小提琴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4][蘇]尤·伊·揚凱列維奇.論小提琴演奏與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5]陳洪.小提琴教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6][匈]卡托·哈瓦斯.小提琴演奏的新途徑[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7][英]西德尼·羅伯約翰斯.小提琴演奏技術入門[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8][美]拉斐爾·布朗斯坦.小提琴演奏的科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9]劉民衡.實用小提琴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10]甘瑋.少兒小提琴學習小百科[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0.
[11]劉洪.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劉子銘(198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碩士學歷,助教,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