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雯 趙瀟 杜永紅 魏萬紅 常鈞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康復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綜合評估,按照護理措施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行常規干預,觀察組行早期康復治療。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為(76.39±7.64)分,和對照組治療干預后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57.34±5.72)相比較,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給予早期康復治療措施,有利于促使患者有效提升肢體運動功能。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早期康復治療;肢體運動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1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此病多發生于老年人群[1]。高血壓腦出血發病較急,病情進展較快,患者會出現突然的頭痛、惡心、嘔吐、嗜睡、昏迷等臨床癥狀,隨著患者病情的不斷發展,患者會出現呼吸障礙、脈搏減慢、中樞性衰竭的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2]。本文主要研究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早期康復治療措施對其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現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8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綜合評估,均符合此次研究需求,按照患者在治療期間采取的護理措施,按照護理措施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3例,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總結評估。其中,對照組年齡52~81歲,平均年齡(66.46±6.63)歲,男24例、女19例;觀察組年齡53~82歲,平均年齡(67.38±6.74)歲,男25例、女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干預,當患者的病情穩定后14 d,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行早期康復治療,措施為:在病情穩定后4 h,對患者開展早期康復治療,主要內容包括:良姿位的擺放、關節被動活動訓練、床上翻身訓練、站立訓練、轉移訓練等。再逐步實施平衡訓練、坐站訓練、步行訓練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治療為30~40分鐘/次,1次/d。在康復治療期間,根據不同患者制定合理個體的訓練計劃。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并進行對比。
采用Fugl-Meyer評分方法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分,滿分共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為(76.39±7.64)分,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我國出現高血壓疾病的患者逐年上升。高血壓疾病患者的血壓水平較高,患者腦底小動脈會發生病理性變化,這些小動脈會出現玻璃樣、纖維樣變性,以及局灶性出血、壞死等現象,最終形成微小動脈瘤,當高血壓患者出現情緒激動、腦力過度和體力勞動時,使患者的血壓急速升高,進而出現腦出血的癥狀。
以往臨床上主要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常規藥物治療,但是不能使患者的各項功能快速康復,甚至遺留后遺癥,給患者本人、家庭及社會都造成巨大困擾及負擔,因此對患者實施合理的康復凸顯重要。本次研究強調從早期開始給患者介入康復治療,并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個性的康復治療計劃,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各項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文研究得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為(76.39±7.64)分,和對照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相比較明顯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接受早期康復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有效提升肢體運動功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被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葛海嬌,張桂麗,李金城.早期康復護理對微創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7,24(9):1295-1296.
[2] 曹會芳,王玉鳳,張萬增.早期康復聯合高壓氧治療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及功能康復效果影響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2018,v.10(02):50-53.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