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霞

【摘要】目的 觀察手術室護理安全中采取細節護理的應用價值。方法 本次實驗收治82例手術治療患者的時間是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其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采取常規護理與細節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與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比較觀察組,對照組術后排便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長,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P<0.05);觀察組發生心率異常、血壓異常、感染各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31%,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95%,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 在手術室護理安全中采取細節護理,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能夠保證手術安全性,緩解患者手術中存在的不良反應,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感染率,維持正常心率、血壓,具有臨床實踐意義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手術室細節護理;護理安全性;護理質量;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1..02
手術應激反應是手術治療患者不可避免的,在手術治療中給予有效護理,不僅能夠使患者應激反應得到有效降低,還能夠緩解患者手術中的疼痛感,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而且不會影響到患者的生理功能。細節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應對各個護理細節進行著重關注,并在細微處降低風險,有利于在治療過程中確保手術安全性。本課題主要對手術室護理安全中采取細節護理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收治82例手術治療患者的時間是2018年5月~2019年3月,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41例,男性、女性患者各21、20例,年齡值范圍在23~62歲,(42.64±3.15)歲為平均年齡值;對照組41例,男性、女性患者各22、19例,年齡值范圍在24~63歲,(43.85±3.27)歲為平均年齡值,組間資料對比,差異性不顯著(P>0.05)。
1.2 方法
①常規手術室護理應用于對照組患者,應告知患者謹遵醫囑,配合手術麻醉與手術操作。②手術室細節護理應用于觀察組患者。首先,進行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應對三查七對制度進行嚴格執行,熟練掌握如何操作儀器設備、操作流程以及相關手術事項,確保順利進行手術。入室后即為患者講解麻醉方法、手術治療過程、手術優勢以及手術目的,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感,確保順利進行手術,提升患者配合依從性。其次,給予術中優質護理。護士在手術過程中,應協助患者調整合適體位,保證病人舒適性,還應對手術室的溫度與濕度進行適當調節,將溫度穩定在22~25℃,濕度穩定在45~60℃,與此同時,還應控制輸液溫度,將其調整在大概37~39℃,做好體溫監測,檢測患者生命特征,確保平衡吸氧量與心肌供氧,對吸氧濃度進行合理控制,強化患者心理干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若發現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異常,應及時向醫生報告,進行有效處理。第三,給予術后無縫隙護理交接。患者出手術室后巡回護士一路護送至PACU,與恢復室護士進行交接工作,術中出血情況、異常情況、各類引流管、引流量、色、質、傷口輔料是否有效在位,有無滲血等,恢復平穩后由恢復室護士和醫生一路護送至病房,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班后告知患者與其家屬手術情況,并向患者與家屬講解術后護理以及相關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包括術后排便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②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不良事件包括心率異常、血壓異常以及感染。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軟件測評數據,(x±s)表示圍手術期指標,用t檢驗,百分比表示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數據,差異明顯(P<0.05)。
2 結 果
2.1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
比較觀察組,對照組術后排便時間、術后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長,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P<0.05),見表1。
2.2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組發生心率異常、血壓異常、感染各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31%,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95%,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
3 討 論
手術室有著較大的工作強度,存在著高風險以及繁雜的工作程序,會增加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因此,很容易在護理工作中出現失誤,傷害到患者。患者的安危與手術效果都會受到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需在護理工作中強化細節管理[1]。以人為本是細節管理的核心標準,在手術過程中實施傳統的手術室管理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隨著人們不斷提高護理質量要求,現有的臨床需求已經不能被原有的護理模式滿足,細節護理能夠將護理流程細化,確保安全進行手術,加快患者健康恢復速度[2]。在細節管理過程中,應減少手術過程中患者受到的傷害,防止發生醫療事故,將發生風險的概率降到最低,保障患者生存質量。在手術室護理安全中實施細節護理,有利于提升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與責任心,保障手術室護理質量,落實個人責任制,確保患者權益[3]。本次實驗主要對手術室護理安全中采取常規護理與細節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術后排便時間(43.85±2.74)h、術后排氣時間(37.46±2.31)h、住院時間(7.56±0.21)d,各項指標時間均長于觀察組,對比數據,差異性明顯(P<0.05);觀察組發生心率異常、血壓異常、感染各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31%,明顯低于對照組21.95%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組間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可見,細節護理干預具有更加顯著的護理效果,能夠精細化護理內容,確保患者安全。
總而言之,在手術室護理安全中采取細節護理,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能夠保證手術安全性,緩解患者手術中存在的不良癥狀,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感染率,維持正常心率、血壓,具有臨床實踐意義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競賽,邵 磊,湯林瑜,等.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156-157.
[2] 李紫娟,付婷婷,許多朵.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S2):273-274.
[3] 童秋琴,羅翠玲,鄒 密.手術室細節護理在提高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6):161-16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