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均
摘要:長期以來,鐵路以其龐大的運輸體量、廣泛的覆蓋格局,聚集了豐富的具有比較優勢和鐵路特色的經營資源。本文從推進鐵路資源深度開發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工作建議。
關鍵詞:鐵路資源 經營開發 問題及建議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環境下,推進鐵路資源經營開發,既是拓展鐵路服務功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也是激活資源潛能,促進企業創效與資產增值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鐵路資源深度開發的必要性
(一) 實施多元化經營的必然要求
隨著鐵路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元化經營已經成為鐵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推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鐵路優勢,統籌使用各類生產要素,延伸鐵路客貨運輸服務鏈條,全方位拓展鐵路市場。必須充分發掘資源優勢,加大對各類資源的盤活利用,深化市場研究、優化資源配置,開發具有比較優勢的經營項目。必須圍繞客貨運服務需求,本著有利于豐富和拓展鐵路服務功能、延伸鐵路服務鏈條的原則,推動鐵路內部資源與市場資源的有效融合,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擴大鐵路經營市場占有率。
(二)實現效益最大化的迫切需要
隨著鐵路運輸市場特別是貨運市場競爭加劇,鐵路經營形勢更加嚴峻。迫切需要我們眼睛向內,把鐵路有形的、無形的、實物形態的、資本形態的各種資產資源,通過調撥、轉讓、租賃、修舊利廢、聯合開發等措施,全部按照市場規則進行深度開發。一方面促進鐵路內部資源有序流動,把龐大的存量資源的活力和功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提高各類資源利用率和運營效率。另一方面推動既有資源增值、變現,把鐵路收入的“蛋糕”做大,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從而達到提高企業整體經營的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目的。
(三)提企業升競爭力的內在需求
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鐵路非運輸業務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日益顯露出來,難以形成與鐵路資產體量相匹配的經營優勢。對鐵路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對內可以充分依托自身優勢,把沉淀、閑置、低效的資源挖掘出來,促進企業品牌、技術應用、產品研發以及市場運作等方面的協調發展,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對外可以緊緊把握市場機會,把自身的優勢和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用核心業務帶動非運輸業務、用非運輸業務促進核心業務的良性互動格局,不斷提高企業整體市場競爭能力。
二、鐵路資源深度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 開發策略落實不力
近年來,集團出臺了資源開發實施細則等一系列制度辦法,搭建了資產經營開發管理平臺,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資源深度開發的機制體制設計尚未完全到位,責任、資金、標準、流程等還需要盡快完善和優化;各單位配套制度缺失,深度開發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部分單位人才結構單一、對外融資不足等問題,不能滿足對物流園區、房地產、土地深度開發的需要;部分單位既未在深度開發上下功夫、做文章,又未將可開發資源拿出來與其他單位共享,制約了資產資源經營開發實施效率的進一步提高。
(二)機會研究效率不高
部分單位對開發機會研究認識不足,對資產資源的市場優勢、劣勢沒有準確的定位,也缺乏長遠的深度開發規劃。面對內部龐大的資產資源總量、運輸總量和人力、技術資源,以及多年積累的資產、市場、人脈、貿易、服務及生產能力,沒有很好的運用市場化理念,統籌規劃、深度思考、精心設計,存在開發方式單一、資源價值低估、經營收益低下等問題,致使項目開發和業務經營潛能未能有效釋放出來。同時,由于采集渠道不足、方法手段不規范、來源可靠性差等原因,市場需求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有效性難以保證,不能為資源開發方案決策提供有效的支撐。
(三)增值潛力發掘不足
據調查,集團可開發閑置資源663項,其中可開發土地44宗,可開發房屋329項、專用線(貨場)24項、設備197臺(件)、無形資產36項。其中已初步開發130項,預期收益4063萬元,僅占可開發資源的20%。土地資源開發方面,共有各類空置土地305宗,其中已開發利用9宗,正在組織開發8宗,還有很大的盤活空間需深度挖掘。站車商業方面,商業、廣告、餐飲等業務經營相對分散,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旅游資源開發方面,陜西省人文、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2018年全省接待境內外游客已突破6.3億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5994.66億元,而集團旅游業務還未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營優勢。
三、鐵路資源深度開發的工作建議
(一)深度謀劃,健全開發機制
一是建立常態化開發機制。進一步落實資源管理單位、部門的開發責任,制定資源共享與流動、市場調查與研判、方案論證與審批等具體操作辦法,分類明確廣告、土地、設備等資產資源開發的技術審查標準、流程和要求,完善項目投資和人才保障機制,暢通資源開發項目籌資和人才引進渠道。二是健全機會發現機制。組織做好資產運用狀況和市場需求分析,及時研究資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向,防止資源“曬太陽”。建立資源開發評估專家庫,一般項目論證選取專家組成員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較為復雜的開發項目,引入專業的咨詢機構研究論證開發方案。三是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制定資產資源開發考核評價辦法,定期對資源開發率進行評價考核,督促各單位如實填報本單位管理使用的閑置、低效、可開發資源,增強各單位資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的主動性。
(二) 深度調研,優化資源配置
一是摸清資源底數。對集團客貨運輸、土地林業、內部市場、專業技術、設備設施等資源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分類建立資產、資源項目庫。二是加強市場調研。充實集團、單位兩級市場調查力量,完善網絡查詢、客戶座談、走訪市場、信息發布及與社會機構建立合作等市場調查手段,大力開展資源潛力、市場需求、調劑利用、開發方向等調查活動,為資源配置研究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支持。三是制定開發規劃。按可實質啟動開發、有條件實施開發、保護性利用、無開發利用價值置換盤活、需要深化研究等5種類型,制定資產、資源開發利用3年規劃,明確開發時限、開發利用率及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本著先易后難、有序實施原則,分系統研究制定資產、市場、技術及管理等資源開發方案。
(三)深度挖掘,突出重點領域
一是客運資源方面。整合站車平面廣告、多媒體廣告等各類廣告資源;打造大型車站商業綜合體,推進中小型車站模塊化商業經營;優化高鐵、普速列車餐食經營模式,推進站車餐食專業化、規模化經營。開行固定旅游班列,開發“紅色旅游”、“文化陜西”等特色旅游產品。二是貨運資源方面。以31個物流基地建設為帶動,大力開發倉儲、配送、加工、冷鏈、交易、結算、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業務。利用“鐵e達”系統拓展接取送達體量,逐步開發物流總包、電商配送、裝卸、包裝等業務。三是土地林業資源方面。通過分拆、整合、置換、收購周邊土地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釋放既有土地資源效能,提升土地開發利用價值。優先盤活車站周邊、高鐵橋下等空置土地,因地制宜開發車站商圈、物流地產、停車倉儲等商業項目。
(四)深度布局,拓展經營業務
一是內部市場資源。用好內部成本消耗資源,提高所屬單位承擔維修、維保等委外業務的能力和體量。用好涉鐵工程資源優勢,在項目前期服務、設計、施工、監理、物資供應及保險等方面,全方位、全過程拓展市場份額。用好內部物資設備采供資源,重點發展物資設備代理、招標代理、物資配送等業務。二是專業技術資源。充分發揮鐵路專業技術資源優勢,暢通“生產、管理、使用”間的技術交流渠道,促進各種技術要素在產品研發、生產、使用過程中的優化配置,集中優勢力量開展科技攻關、產品研發、咨詢服務、專業評審及招標招商等業務。三是設備設施資源。對生產力布局調整或更新換代產生的閑置設備設施,采取內部調撥調劑、更新改造、出租出借或變賣處置等方式,盤活既有資產使用效率。對間歇性空置的設備,可組織開展外委施工、加工、維修及短期租賃等業務,深度挖掘資產增值效益。
參考文獻:
[1]張曉英.鐵路非運輸企業在市場經營中存在問題分析與建議[J].上海鐵道科技.2016(2).
[2]王文麗.鐵路非運輸業轉型發展的思考[J].中國鐵路.2014(7).
(作者單位: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