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烙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率與預后的影響。方法 回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中醫護理干預。結果 觀察組LVEF、ADL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可以顯著地提升搶救效率并減少心血管事件。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中醫護理干預;搶救效率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1..01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一種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率與預后的影響,我院對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此病患者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為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為21天~11歲,平均年齡為(5.3±0.1)歲。觀察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為22天~12歲,平均年齡為(5.5±0.2)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體征監測、心理護理、藥物護理以及健康宣教等。
觀察組采取中醫護理干預:即根據病情予以辯證護理:(1)心腎陽虛證:長表現為唇甲泛白或青紫,舌苔暗紅、滑,脈象細沉,氣短胸悶,腰酸無力,心悸而痛;護理當以通絡養心、溫陽補氣為主;可用桂枝、附片以及艾葉于水煎后洗足,以溫通血脈;對過咸食物予以限制,禁食生冷食物,多食牛肉、核桃等溫補之品,溫服中藥湯劑;(2)瘀血痹阻證:常表現為唇舌暗紫,脈沉滯或結代,面色少華,心悸不寧,劇烈胸痛,痛引肩背;護理當以止痛通痹、化瘀活血為主;以瀉法針刺心俞、巨厥、厥陰俞、太沖、內關、膈俞;同時服用桃仁、當歸以及木耳湯等物以化瘀活血;多食蘿卜、瓜果以及蔬菜,禁食生冷、過甜食物;(3)痰濁閉阻證:常表現為舌胖嫩、苔厚膩,脈滑,腹脹頭昏,肢體沉重,多痰體胖,心胸脹痛痞滿,痛引肩背;護理當以通痹理氣、豁痰化濁為主;以瀉法針刺肺俞、中脘、膻中、心俞、豐隆等穴;禁食過甜食物以防助濕生痰;橘為杜絕生痰之源,可食用薏苡仁、蓮子粥以及淮山藥等以健運脾胃;多食赤小豆、冬瓜以及西瓜等,以助化痰祛濕;(4)氣陰兩虛證:常表現為舌紅少苔,脈細數,失眠多夢,便秘,目眩頭暈,氣短貧乏,心悸胸悶,時作時止等;護理當以止痛通脈、養陰益氣為主;以補法針刺心俞、神門、內關、三陰交等穴;以潤腸通便緩瀉劑改善便秘;禁飲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以沸水泡服生地、玉竹、麥冬以及西洋參等以養陰益氣;禁食姜蒜、辣椒以及牛羊肉等溫燥辛辣傷陰之品。
1.3 觀察指標
①左室射血分數(LVEF)、生活自理能力(ADL)評分;②心血管事件。
1.4 判定標準
依據改良Bathel指數量表評估生活自理能力(ADL),其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比較數據,以x2檢驗和率(%)、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計量資料,P<0.05代表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LVEF、ADL評分比較
觀察組LVEF、ADL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多發于老年人群,其誘發因素包括暴飲暴食、激動過勞、吸煙、便秘、寒冷刺激以及大量飲酒等,癥狀常表現為胸骨后疼痛。此類疾病具有病情嚴重、發展迅速以及死亡率高等特點,從而嚴重地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必須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更好的護理方法。
中醫認為,急性心肌梗死屬于“真心痛”范疇,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以及七情所傷等,加上老年人群元氣逐漸衰弱,使得血氣運行不暢、血瘀氣滯,其發病病機主要為痹阻心脈,因此其治療當以開通梗死血管、恢復心肌灌注血流、挽救瀕死心肌為原則[2]。
綜上所述,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中醫護理干預不僅可以顯著地提升搶救效率,而且還可以改善預后,因此有必要將此種護理方法予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佚名.急診護理路徑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8,34(12):88-89.
[2] 閆 瑞.中醫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情緒與療效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06):98-99.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