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真
【摘要】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與預見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干預效果。結果 干預后,預見組的感染發生率為4.2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見組的平均機械通氣時間與ICU治療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感染發生,縮短機械通氣時間與ICU治療時間,值得推薦。
【關鍵詞】護理干預;老年;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感染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9..02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好發于老年人,其主要臨床特征為動脈血壓升高,持續性的血壓升高容易導致腦底小動脈壁纖維變性,進而誘發腦出血的發生,手術清除血腫是其首選治療方式,但手術操作復雜,術后容易并發感染等多種并發癥,加大死亡風險[1]。因此,如何有效預防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感染的發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本次研究我們收治的47例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年齡≥60歲;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首次腦出血;24 h內接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生命體征穩定;意識清楚;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其他原因引起腦出血;機械通氣治療禁忌癥;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既往有腦出血史、胃腸手術史;合并有血液系統疾病;老年癡呆癥;中途放棄治療或轉院;研究依從性較差。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齡61~86歲,平均(72.54±3.54)歲,高血壓病程4~19年,平均(8.94±1.36)年。將其根據隨機單盲法分為對照組與預見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遵醫囑給予靜脈補液及常規營養支持,定期消毒病房,嚴格限制探視人員等。預見組則以循證醫學理論為指導,充分分析重癥高血壓腦出血的潛在護理風險,并結合患者病情制定預見性護理計劃,具體如下:
1.2.1 心理預見性護理
護理人員需及時與其建立有效溝通,清晰地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告訴患者術后只要遵醫囑進行康復鍛煉,是可以有效促進言語功能及運動功能恢復,并列舉一些康復實例,構建合理的心理疏導方式,使患者擺脫心理壓力,安全接受治療。并選擇合適語言向患者及家屬解釋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機制及預后轉歸等,讓患者更全面地掌握自身病情,消除其對疾病未知的恐懼。
1.2.2 顱內感染預防護理
顱內感染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較為嚴重的感染問題,發病機制較復雜,引流管污染、留置引流管時間過長、腦脊液漏等均會導致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2]。因此,術后需遵醫囑選擇能透過血腦屏障的抗生素進行感染預防治療,在保證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盡量縮短各種引流管的留置時間,留置時將引流管牢牢固定于頭皮上,避免引流管脫落;穿刺拔針后需加固包扎,避免腦脊液漏的發生。此外對體質較虛弱,營養狀態較差的患者需加強營養支持,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細菌入侵。
1.2.3 肺部感染預見性護理
妥善固定好氣管插管,若患者痰液較黏稠,遵醫囑給予吸痰處理,吸痰前后給予患者高濃度高流量吸氧,并做好氣道濕化,根據吸痰管內徑調節吸引壓,嚴格控制吸痰時間,以15 s內最適宜,吸痰時動作要輕柔,告訴患者頭部不宜過分擺動,以免損傷到氣道,對氣道反應較高者,密切觀察患者體征變化,如心率加快、呼吸不規則需立即停止吸痰,待不適反應緩解后再給予吸痰。定期協助患者清除口、鼻分泌物,避免呼吸堵塞,每周更換一次呼吸機管道。此外,需嚴格掌握拔管時機,盡早脫離呼吸機和拔管。
1.2.4 尿路感染預見性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通常會伴有排尿困難,遵醫囑給予留置導尿管,詳細記錄24 h尿液的量、顏色及性狀,確保管道通暢,勵患者多飲水,以起到沖洗膀胱作用,減少尿路感染。定期更換尿袋,每周定時做尿培養一次,對膀胱有感染者,可遵醫囑采用抗生素沖洗膀胱。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比較兩組老年人的感染發生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顱內感染)。(2)觀察比較兩組老年人的平均機械通氣時間與ICU治療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老年人的感染發生率比較(見表1)
2.2 兩組老年人的機械通氣時間與ICU治療時間比較(見表2)
3 討 論
預見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有預防性目的的護理模式,此種護理模式主要通過提前預測分析護理中潛在的風險,再給予針對性防范干預,有效保證護理安全,其護理效果已得到臨床一致認可與肯定[3]。本次研究對預見組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后,預見組的感染發生率為4.2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9.15%,預見組的平均機械通氣時間與ICU治療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中我們先以循證醫學理論為指導,對既往高血壓腦出血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再采取相應地預見性護理干預,避免了以往常規護理的盲目性,有效提高護理效率。加強對患者的心理預見性護理,有效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后期治療配合度。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容易破壞天然的血腦屏障,且術后必然要留置引流管,若留置時間過長、引流管脫落或感染,都會加大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2]。研究中我們根據顱內感染的影響因素針對性給予預見性護理,并加強對患者的早期營養支持,有效提高患者抵抗力,降低顱內感染發生,縮短ICU治療時間。此外,肺部感染與尿路感染亦是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較為常見的感染問題,研究中我們針對性給予預見性護理,有效避免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發生,縮短機械通氣時間。
總的來說,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各種感染發生,縮短機械通氣時間與ICU治療時間,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 李 娟,胡 敏.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機械通氣患者采取集束化氣道護理管理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7):78-79.
[2] 樊旭輝,楊 波,楊明明,等.微創穿刺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高危因素與感染預防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09):2009-2011.
[3] 趙小禹.預防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感染發生率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2):16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