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林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高血壓急癥中改進后的搶救護理措施的應用價值。方法 以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接診的老年高血壓急癥病患48例為對象,采用奇偶數字分組分劃分成試驗和對照組(n=24)。當中,試驗組采用改進后的搶救護理措施,對照著采取常規搶救護理措施。分析對比兩組的急救護理效果。結果 試驗組急救護理效果的總有效率為95.83%,比對照組的79.19%高,P<0.05。結論 于老年高血壓急癥中積極采用改進后的搶救護理措施,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急救護理效果,建議推廣。
【關鍵詞】改進后的搶救護理;老年;應用價值;高血壓急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1..02
在心血管疾病當中,高血壓具有非常高的發病率,且其患病群體也以老年人為主,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情況,并伴有腎臟、腦和心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損害,危害性非常大。相關資料中提及,老年高血壓急癥則具有病情進展迅速以及發病急等特點,為急危重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能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雙重損害[1]。本文旨在分析改進后的搶救護理措施運用于老年高血壓急癥中的價值,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接診的老年高血壓急癥病患48例,根據奇偶數字分組原理劃分成兩組,各24例。試驗組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為60~85歲,平均(69.52±4.29)歲;病程為5~23年,平均(11.25±1.79)年。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齡為60~84歲,平均(69.18±4.07)歲;病程為5-24年,平均(11.79±1.82)年。患者病歷信息完整,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兩組病程與性別等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試驗組實行改進后的搶救護理:(1)將患者置于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當中,使其能夠臥床休息,待血壓穩定后,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了解其血壓驟然升高的原因,并對其病情作出準確的評估。(2)安全送患者入監護室當中,同時與氧氣面罩高流量吸氧治療。嚴密監測患者的心電圖以及血氧飽和度,控制血氧飽和度在95%左右的范圍之內。連續測量患者的心率以及血壓,需以5min為周期,對患者的心率和血壓水平進行1次測量。(3)詢問患者治療前的用藥情況,做好記錄工作,同時將之上報給相關醫師。于最短的時間之內,指導患者完善超聲心動圖、血液生化和心電圖等檢查。予以患者降壓護理,首先,需要明確降壓目標,通常情況下,需量血壓降低至150/90 mmHg以下的范圍之內,若患者存在合并癥,需設置降壓目標在140/90 mmHg以下的范圍之內。采取靜脈注射的方式對患者應用降壓藥物,若患者存在急性心力衰竭癥狀,需予以靜滴硝酸甘油亦或者是口服卡托普利治療。(4)嚴密監測患者各體征變化,注意觀察臨床癥狀的緩解情況。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難的癥狀,要立即予以氣管插管處理。對于顱內壓明顯增高的病患,需予以靜注甘露醇治療。對于驚厥者,需予以苯巴比妥鈉治療。
對照組實行常規搶救護理:體征監測,確保呼吸道通暢,開通靜脈通路,囑多臥床休息等。
1.3 評價指標[2]
按照下述標準對2組的急救效果作出判定:(1)顯效,收縮壓的降低幅度為40 mmHg以上,舒張壓的降低幅度為20 mmHg以上。(2)有效,收縮壓的降低幅度為15 mmHg以上,舒張壓的降低幅度為7.5 mmHg以上。(3)無效,血壓未改善。對總有效的計算以1-(無效/例數)*100.0為準。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經SPSS 20.0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x±s),且x2檢驗計數資料[n(%)],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試驗組急救護理效果的總有效率為95.83%,比對照組的79.19%高,P<0.05。如表1。
3 討 論
臨床上,老年高血壓急癥具有病情兇險等特點,能夠對患者的器官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并有可能會危及患者的性命。現階段,積極降壓為臨床醫師對老年高血壓急癥病患進行急救治療的一種重要手段,但,盲目降壓能夠引起急性降壓的情況,使得動脈血壓迅速降低,從而對血栓的形成造成了刺激。而改進后的搶救護理措施則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同時根據靶器官損傷的程度,制定出一種最適的降壓方案,以對患者的降壓速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有助于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此研究中,試驗組的搶救護理效果比對照組好,P<0.05。
綜上,通過改進后的搶救護理,能夠有效提升老年高血壓急癥病患的急救護理效果,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1] 彭玲俐.用改進后的搶救護理措施對老年高血壓急癥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7):70-71.
[2] 杜 敏.改進后搶救護理措施對老年高血壓急癥患者進行急救護理的效果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8):226-227.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