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麗君
(南昌工學院,江西 南昌330013)
微時代,是基于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結合并廣泛應用的新科技時代。時代不斷在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不斷發生變化。大學生是實現國家建設、社會發展、經濟進步的新血液,也是重要的推動力量。高校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隨著微時代的來臨也必須要做出必要的調整,其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要更符合大學生個性特點和思維方式,只有在結合時代環境基礎上才能夠順應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特點才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思想理念中,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信息傳遞的范圍遍及全球。事實上,微時代的信息傳遞范圍是基于信息傳輸技術和網絡平臺技術基礎上得以實現的,所以從技術性質上講,微時代的信息傳遞范圍特征也是網絡信息技術的重要特征與優勢。但微時代的信息接收端和發送端卻體現出了微時代的“微”字特征。尤其是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絡傳輸技術的結合應用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獲取信息的范圍不斷的擴大化,而且基于網絡技術的全球性拓展與鏈接,信息傳遞的范圍幾乎涵蓋了全球的各大城市與人口聚集區[1]。并且大部分的信息設備都能夠實現信息的共享,一條信息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呈現,不得不說,網絡技術的明顯優勢之一就在于廣大的覆蓋范圍,同時也是微時代的實際特征。
(2)信息傳遞更加快速和全面。目前微時代中信息傳遞的媒介也在不斷的增多和更新,很多人都能夠通過手機、計算機等設備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每時每刻的感受。尤其是在這個講求流量的微時代,很多熱點的新聞和事件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被上傳到網絡當中供人們的瀏覽和關注。例如一些關于社會現象的新聞會瞬間就被幾十萬人瀏覽,同時設備的信息轉發功能也能夠讓這些信息在一瞬間就傳遞到更為廣闊的范圍,在微時代下,人們和信息的距離僅僅只隔著一個顯示器或者手機的屏幕。一個事件或是一張圖片的分享幾乎不到一秒鐘就能夠在更多人手機或電腦顯示屏上。而且,做種社交媒體的使用和覆蓋面使得人們的信息交流速度達到了恐怖的地步。任何人的交流也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段語音或是一個短視頻就能夠將溝通的信息進行準確、快速的傳達,提高了信息傳輸速度的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視野。
(3)交際的方式和范圍更具多樣性和靈活性。從微時代的信息傳輸范圍和信息的傳遞速度特征上不難看出,現代人們的交流方式和交際的空間也更加多樣化和靈活,空間上的距離也逐漸消失。傳統媒體當中的傳播媒介較為單一,隨著城市化建設的規模不斷擴大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交際和交流的逐漸轉移到網絡的虛擬化平臺上,而且新的傳播媒介也越來越多,人們可以通過電話、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將自己的信息、聲音、影像都傳播出去,而且傳播范圍也逐漸增大,也能夠實現多人的同時交流,使人們的交際更具多樣性和靈活性。最為明顯的是微信群聊、QQ群、交流論壇等社交平臺[1]。
微時代網絡信息的傳遞實際上更多的是新聞信息和人們的思想意識。在這一影響下,教育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逐漸加快了進程,基本上教育行業的網絡信息化和社交平臺都實現了較好的建設,較好地改變了教育模式,教學資源也得到了廣泛共享。高校大學生的個性和心理都趨于成熟,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也較高,能夠快速掌握新的技術和新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根本也要迎合現代高校大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需求。通過微時代網絡社交平臺和信息資源共享優勢能夠不斷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助,將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實際案例通過社交平臺和信息交流平臺傳遞和發送到學生手里,將整個教育過程進行簡化,而且消除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而且通過微媒體技術也能夠更好地觀察和了解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理念,更具實際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也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2]。
(1)高校網絡信息監管困難和多元文化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微時代信息的廣泛性特征也帶來了多種文化的交流和交融沖擊,尤其是較為明顯的中西方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開放思想之間的沖撞與融合為高校大學生帶來不小的影響。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的資源共享獲取更多元的文化信息,也了解到了更多世界上的形勢與事件,雖然拓展了學生的視線和眼界,但大學生畢竟還沒有真正走入社會,很多看法和思想并不成熟,也缺乏一些思想意識上的自我保護心理,往往就容易受到一些外來的文化價值觀和思想上的滲透影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內容的滲透也就容易與這些外來文化發生沖突,從學生思想政治觀念的建立和正確發展角度上講產生了較為不利的情況[3]。此外現代的高校網絡信息平臺由于信息量的龐大和外網與局域網的聯合使得高校的網絡信息監管困難,很多不利或負面的信息和思想也更加容易流入高校校園,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存在問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數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或座談會、禮堂形式的組織活動實現的。較為單一的教育方式與教育模式也限制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微時代的信息網絡平臺與新媒體的出現與熟練應用還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一時期由于多種因素也就影響和滯后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度和效果[4]。
(3)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能力問題。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年齡上和教育程度上存在問題,主要是因為快速的信息微時代來臨,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技術水平和思想理念上無法實現快速接受和適應,其需要一個學習和實踐掌握的過程,這也就造成了現代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顯和進度緩慢的問題
(1)積極增強高校對信息的監督管理,創新教育載體。微時代對于高校的信息監督管理帶來了更高的難度,所以,要想提升和增強高校對信息的監督管理水平就必須要從制度上和監督管理方法上做出調整,首先高校要不斷完善校園信息管理制度,要通過信息平臺和新媒體去掌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實際的情況。其次是要通過監督管理機制的風機管理進行信息的監管責任落實,要不斷完善每一個細節上的管理效果。其三是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學生會和各活動社團的作用,將大學生的信息思想和思想政治理念向正確的方向引導,創新和合理利用這些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以達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目的[5]。并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理論知識進行相應的轉化,激發和轉移大學生本身的思維和關注點,使其能夠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2)強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不斷強化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溝通交流的模式,通過利用微時代特征進行與大學生的交流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逐漸的轉化為具象的圖像、文字和視頻利用網絡信息社交平臺和新媒體傳遞到大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能夠通過手機、電腦等客戶端以及多種媒體形式接收到這些信息,并能夠快速、系統地理解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和溝通水平[6]。同時微時代技術特征的結合也能夠讓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例如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研討會或團體活動,通過信息平臺使活動項目的組織更加容易,宣傳也更具效果。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素質建設。現代化的教育團隊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必須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尤其是對各項現代化技術設備的應用能力培養。簡單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能夠了解和掌握現代大學生的個性和思維方式以及思想特點。如此才能夠促進與大學生的交流溝通效果。因此,必須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素質建設,不但要能夠熟練的使用各項現代化信息設備和多種新媒體形式,還要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分析能力和較強的溝通技巧,形成真正高效和現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7]。
要想有效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需要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微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高校大學生輔導員充分結合微時代的特點和符合時代潮流的教育手段與教育方法,發揮出其應該具有的作用,不斷的創新教育模式,在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積極投入到社會的建設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