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民
(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農業服務中心,江蘇無錫 214196)
豬丹毒是一種由丹毒絲菌(丹毒桿菌)引起的豬急性、高熱傳染病[1]。病豬和帶菌豬是這種疾病的感染源,細菌主要存在于30~50%的健康豬的扁桃體和其它淋巴組織中[2]。病豬,帶菌豬通過排泄物,分泌物中的菌體污染飼料,飲水,豬舍,用具等,易感豬通過共同飲水進食,使用相同的欄舍用具獲得細菌感染。一年四季都會發生。
根據臨床癥狀,發病情況,尤其是皮膚上有紅疹塊,紅色斑塊,體溫升高。脾臟和腎臟腫大并呈紅色,并伴有疣狀心內膜炎、關節炎,便可初步確診。采取疾病物質,如肝、腎、脾滲出物,心內膜炎疣狀物及關節液,涂片,革蘭氏染色,放置顯微鏡下觀察檢驗,檢測到清晰可見的革蘭氏陽性細菌。
豬丹毒潛伏期為1~7d,通常分為三種類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慢性型。
急性豬丹毒(又稱敗血型豬丹毒)是在流行初期最常見的,特征是體溫驟然上升,最高達42℃以上,食欲突然減少或廢絕,但仍有飲欲,間或發生嘔吐。病豬常表現寒戰、伏臥不起,若勉強驅趕,則步行不穩。眼結膜充血;糞便初干燥呈栗狀,附有黏液,隨后轉為稀薄或腹瀉。急性豬丹毒一般由于病程較短,患病豬通常在皮膚病變出現之前即死亡;但也有在發病后的第二天或死亡前不久可見皮膚上出現紅斑的,這種紅斑多發生在胸、腹和股內等皮膚較薄的地方,初淡紅、漸變暗紫,指壓即褪色,去壓后又恢復。病豬臨死時由于心臟機能減弱,致使呼吸困難,脈搏弱而快,黏膜呈現紫青色。此類型的死亡率較高,有的地區流行時發病率平均為55.1%,死亡率占病豬數的85%。
亞急性型又叫疹塊型豬丹毒。病豬食欲缺乏,精神萎靡,體溫升高到41℃左右,經過1~2d,在腹部、背部、頸部、胸部、耳部及四肢上出現圓形、棱形或不規則形狀的紅色疹塊,疹塊的大小不等,突出皮膚表面,界線明顯,初期疹塊充血發紅,隨后變成紫紅,最后結痂脫落,隨著疹塊的出現,體溫下降,病狀減輕,逐漸康復。 個別病豬疹塊發炎壞死,最后變成干硬厚痂經久不掉,剝落后遺留深的疤痕,病程一般為8~12d。
慢性型的特征是發生豬丹毒性心內膜炎、關節炎和壞死性皮炎。心內膜發生龐狀心內膜炎,主要發生于二尖瓣和主動脈瓣以及三尖瓣和肺動脈瓣。心內膜上附有灰白色結節狀生物,表面粗糙,似菜花狀。慢性豬丹毒常伴發關節炎,切開關節囊,可見內有多量漿液性、纖維毒性滲出物,病程稍長可因結締組織增生而使關節囊有不同程度的增生、變厚,發生關節粘連和變形,為非化膿性關節炎。慢性豬丹毒也常發生壞死性皮炎,常見于耳、肩、背、尾及蹄處,壞死部位堅硬結痂,并深入皮下結締組織,脫落后遺留堅硬的瘢痕,嚴重者可見部分耳廓和尾脫落。單獨發生少見,多由急性轉變而來。主要病狀是心內膜炎和關節炎或二者并發。患心內膜炎的病豬臨診癥狀不明顯,病豬生長不良,體弱無力,不愛走動,驅趕跑動時呼吸困難,心悸亢進,甚至發生虛脫,往往在死后剖檢時才被發現。關節炎病豬多見于腕、跗關節發炎、腫大,初期熱痛,行走困難,甚至不能站立,食欲時好時壞,生長緩慢。
在60天齡時注射豬丹毒疫苗,三個月后再次注射,種豬,母豬六個月時注射一次。一般疫苗接種通常在春季和秋季,每年兩次。懷孕和哺乳期結束后再接種疫苗。
注意豬舍通風干燥,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保持豬舍清潔衛生,最好預防流行病發生,定期使用消毒劑對欄舍和用具進行消毒,提高豬群的抵抗力,以防止感染。新購入豬隔離觀察21d,若發生疫情,要及時將所有進行隔離治療、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病豬死后要進行焚燒處理并需要深埋,病豬的場地和用具要徹底清潔并嚴格消毒,防止感染其他健康豬。
加強運輸檢疫、屠宰廠檢疫及市場肉類檢查。一旦在任何過程中發現病情,立即停止操作,追溯到源頭,將疫情扼殺住,防止疫情、病毒的傳播以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
發病后應及時治療,應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降低損失。目前青霉素類和恩諾沙星對豬丹毒桿菌是很有效的,首選青霉素為治療藥物,見效快。應使用短效青霉素治療急性發作,每天兩次,持續使用四天。長效青霉素用于治療非極性發病。24h后,病豬可以恢復正常,這種疾病必須堅持治療,直到體溫和食欲恢復正常后48h停止用藥。用藥量及療程必須要足夠,不要過早停藥,防止復發或轉成慢性。
如果病豬的數量很大,應先將病豬與其它豬群分離開,單獨飼養,再對所有易感群體全部注射治療是有必要的。首先給全部群體使用藥物飲用水,再在飼料中加入藥物。在飼料中加入青霉素或四環素。青霉素也可以用在疾病爆發前,可在飲用水或飼料中加入銀翹散,益觀林或阿莫西林原粉,以預防病毒感染豬群和疾病的發生。
豬群發病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做藥物藥敏實驗,針對具體情況對癥下藥,使豬群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療,縮短治療時間,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還要加強消毒工作,以免病毒繼續擴散,導致更大面積的感染。
為了更好的保證養豬行業的發展,減少豬丹毒引起的災難,對豬群進行早期的診斷和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鑒于此,文章從流行病學入手,根據臨床診斷,判斷病情,并提出有效的治療方法,有效保證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